——王家河公园人物艺术雕塑速写
来源:
-->
王幼飞
撰文·摄影
阳春三月天,王家河公园各种树木开花发叶,桃红柳绿,五彩缤纷。沿河两岸的游人男女老少,来往如织。人们除了观赏花木美景外,还喜欢驻足那些人物雕像前,观察揣思。常有小孩子问大人:“他是谁呀?”“他们在干吗?”许多家长耐心地给小孩讲述这些人物的故事,但在没有设置好标牌的雕像前,有的人不了解这些人物的历史背景,在小孩子面前也一时语塞。为方便对这些人物雕塑艺术景观的了解,笔者根据有关文史资料,特对这些雕像人物作点简介,以供朋友们参考。
纪念先贤
弘扬岳阳精神
王家河公园的文化创意工程,由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设计、制作,突出临水风光,将人文艺术景观和自然完美结合,使沿河两岸不仅形成整片风景带,而且成为一条呈现历史文化美的艺术长廊。
我们从已经建好沿河风景带南端开始游览。在尚书桃花园小区的大门前,河边屹立的是屈原像。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世界文化名人。屈原在岳阳的宣传较多,因为屈原晚年居住、写作和投江殉节都在汨罗,如今举行的划龙船活动,就是纪念屈原。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在遭奸佞诬陷被放逐江南后,辗转来到汨罗江畔,创作了《天问》、《离骚》、《九歌》、《哀郢》、《怀沙》等光辉诗篇,这些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对后世诗歌中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尊雕像展现的是屈原昂首抬头,右手握简卷,左臂伸向前,悲奋疾呼的问天形象。两块背景石上刻着屈原的诗句。
再往北,路边立着佩剑疾步的塑像是鲁肃。鲁肃是东汉末年战略家,今安徽定远人。他喜读书好骑射,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文武多人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张联合刘备应战。后来孙刘联军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周瑜逝世后,孙权令鲁肃代周瑜职务,后又任命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鲁肃去世时年46岁。鲁肃曾驻军岳阳,在湖边建水军阅兵楼,这就是岳阳楼前身。
王家河风景公园建设指挥部的孙主任介绍,正在修建的新大桥西头,将建一桥头公园,在公园中安放已经塑建好的范仲淹像。
范仲淹也为岳阳人熟悉,他撰写的《岳阳楼记》,文采飞扬,立意高深,被千古传诵,使岳阳楼名扬天下。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苦读及第,被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任兴化县令和多地知州。他无论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庆历三年出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开展革新运动,创北宋改革风气之先。他在《岳阳楼记》中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与节操,为后人崇敬学习,是中华文明史上闪耀光辉的精神财富。
屈原在《离骚》中吟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表达了积极进取精神,他和范仲淹的“先忧后乐”的情操,被我们岳阳人民总结概括为“岳阳精神”,鼓舞人们奋勇求索,先忧后乐,不断前进。
缅怀元勋
继承革命传统
穿过岳阳大道王家河大桥,西岸矗立着一块骆驼形的石碑,白色巨石上雕塑着任弼时像。
任弼时是老一辈革命家,是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并列为“五大书记”之一的领袖。由于他英年早逝,其功绩不为如今的年轻人熟悉。
任弼时1904年生于今弼时镇的唐家桥。他1920年入团,1921年赴苏联学习,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回国后任共青团中央总书记,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他被选入政治局,成为党史上最年轻的政治局委员。随后四年间从事地下工作,几次被捕入狱,受尽酷刑,背部被国民党反动特务用电刑烧穿一个洞,留下终生伤痛。1931赴中央苏区,任政治局委员、组织部长。1933年因反博古极左被撤职,到湘赣苏区任省委书记。毛泽东曾称任弼时是为革命立下大功的人。这是因为任弼时在中国革命的重要节点上,作出了突出贡献。
1934年8月,身为湘赣省委书记、中央代表的任弼时率红六军团,奉命突围西征,为中央红军大转移侦察探路。他们与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会师后,开创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1935年11月任弼时与贺龙率红二、红六军团组成红二方面军长征,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拉拢任弼时,想反对红军北上。任弼时从随红四方面军行动的朱德那里了解到张国焘另立中央搞分裂、反对北上的行为后,非常不满。他以与张国焘在苏联的同学关系为由,不惧凶险去到被张国焘带领南下的红四方面军监督张,反复说服张北上。他深入细致找红军干部谈话,促使受蒙蔽的干部觉悟,认识北上抗日的意义。一度随红四方面军行动,多次受到张国焘开会围攻的朱德高兴地说:“弼时来了,我就放心了。”他们与张国焘作坚决斗争,终于力促张率部北上,实现红军三大主力北上会师,随后任弼时任红军前敌指挥部总政委。抗战中任弼时任中央军委委员、八路军政治部主任,和朱德、彭德怀等率八路军开赴华北,指挥抗战。1938年任弼时赴苏联向共产国际汇报中共工作,获得共产国际对中共的肯定和大力支持,苏联报纸首次发表毛泽东和朱德的照片,支持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1940年3月任弼时回国后参加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随后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43年3月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组成中共中央书记处。1945年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1946年后,身已患病的任弼时和毛泽东、周恩来一起转战陕北,任中央纵队司令员,担负保卫毛主席和中央机关的重任。他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制定土地政策和开展土改。1949年初,又指导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被推选为团中央名誉主席。任弼时长期抱病工作,艰苦的战争环境使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脑血管严重硬化病。1949年10月1日,他特想参加开国大典,但苏联医生担心他激动发病,不准他参加。所以在开国大典的现场,人们看不到这位为此奋斗30多年的革命家的身影。1950年10月27日,中央领导五大书记中最年轻的任弼时突发脑溢血在北京逝世,终年46岁。
叶剑英曾说:“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任弼时的“骆驼精神”在党内影响深远。建立任弼时的塑像,是家乡人民对这位革命元勋的深情怀念。
据王家河风景公园建设指挥部的孙主任介绍,还规划建立开国将军的雕像。
岳阳在大革命时期,曾经发生过秋收起义、平江起义等重大历史事件,曾是湘鄂赣苏区和湘鄂西苏区的红色区域,10多万青年参加工农红军。他们浴血奋战,英勇牺牲,幸存中有60多人授上将、中将、少将军衔。为这些开国元勋塑像,完全是广大群众的期待,值得称道。
再往北行,河边有一坐一站两个女性塑像。她们秀美端庄,气质高雅,十分引人注目。她们是誉满中国文化艺术界的杨沐、白杨两姐妹,是今汨罗古仑人。
杨沫1914年生于北京,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到冀中参加抗战,做妇女、宣传工作。建国后,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北京市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中国作协理事、全国人大常委等职。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有10多种文字的译本发行国外,被拍摄成同名影片,曾影响几代青年。她还相继出版了长篇小说《芳菲之歌》、《英华之歌》和7卷本《杨沫文集》。杨沫1995年12月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白杨原名杨成芳,1920年生,是著名的中国电影、戏剧表演艺术家,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她1931年考入联华公司,处女作《故宫新怨》。1936年与赵丹主演《十字街头》成名,得到了国际传媒的瞩目,被英国《泰晤士报》称其是中国的“葛丽泰·嘉宝”。抗战期间,她随上海影人剧团,进行宣传抗日救国话剧的演出,被誉为四大名旦之一。其后拍摄了多部电影,扮演过20多个银幕形象,在话剧舞台上塑造了54个人物,60年代被评选为全国22大明星之一。80年代她还在电视剧《洒向人间都是爱》中塑造了宋庆龄的形象,成为中国影坛上负有盛名,卓有成就的表演艺术家。白杨1996年去世,享年76岁。
褒扬英杰
激励爱国豪情
沿王家河东岸往北,在东边山坡处有两个身着盔甲的雕像,坐者是左宗棠,站立者按剑持枪应该是侍卫。这两个雕像英姿勃勃,十分威武。我拍照片时望到塑像身后树木林立,红花灿烂,恰似左帅身后千军万马列阵,枪缨如火。
左宗棠1812年出生于湘阴县界头铺新光村,是晚清的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他少时三次赴京会试不中,回家务农仍遍读群书,钻研兵法。曾写下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左宗棠先入两江总督陶澍幕府,拜师求教,又先后入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府,为湘军平定太平军悉心筹划。他大力辅佐筹措军需,助湘军出战连连奏捷有功,1856年升任兵部郎中。1862年由曾国藩举荐由太常卿升任浙江巡抚,再率兵与太平军作战,克敌制胜而升任闽浙总督。1866年在福州马尾办船厂,并创办求是堂艺局,培养海军人才。同年,改任陕甘总督,创办兰州制造局,后创办甘肃织呢总局,为中国第一个机器纺织厂。1875年奉命出塞平叛,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指挥收复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并为新疆建省屯田戍边等作开发规划。1881年入京任军机大臣,后又任两江总督。1884年又入京任军机大臣,9月以钦差大臣督办闽海军务。1885年病故于福州,时年73岁。
沿河东岸过岳阳大道大桥,东草坡上塑有一桌两椅,其中一椅上坐者温文尔雅,神采奕奕,这是郭嵩焘像。
郭嵩焘是湘阴城西人。晚清官员,湘军创建者之一,是近代洋务思想家,是中国首位驻外使节,是中国职业外交家的先驱。郭嵩焘的仕途十分坎坷,他中进士后入佐曾国藩幕,赞助曾国藩办团练,建立湘军,曾被授为苏松粮储道、两淮盐运使,1863年任广东巡抚,1866年罢官回籍,在长沙城南书院等地讲学。郭嵩焘力主仿制西器、引进西学,废除科举与鼓励商办工业,积极推介洋务。1875年经人举荐入总理衙门,不久出任驻英公使,1878年兼任驻法使臣。本来出使英法是风光的事,但在当时官场却认为是屈辱之旅、愚蠢之举,而成为郭嵩焘人生官场上的转折点。原因是当时英军侵缅,妄侵云南,调英驻上海领事馆翻译马嘉理赴缅接应。马到云南与中国军民发生冲突,打死边民,激起滇民反抗打死马队伍4名随从。发生的此事为“马嘉理案”,引来英国抗议,要清政府派使节去英谢罪。郭生性耿直,忠心为国,他满怀壮志期望引进西方治国之道,使中华振兴臻于富强,便欣然出使。加上他赴英后考察各地,如实纪录西方国政民风、科技文化,写成《使西纪程》一书,向国人介绍,更引起顽固守旧者的口诛笔伐,痛斥他是“中洋毒”的“汉奸”。郭嵩焘迫于压力黯然归国,被罢官,书也被毁版禁传。他力主官府应扶植私营经济,申请开办轮船公司等实业,虽然得到权倾一时的李鸿章等有识之士支持,最终没得到清廷准行。郭称病辞归,晚年著作甚多,1891年病逝,终年73岁。他曾自信写道:“流传百代千年后,定识人间有此人。”
再往下北行,人行道路边树有一站立雕像,他身着工装,戴着眼镜,神情专注,仿佛正在观察手里的杯具中发生什么变化,这是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
范旭东1883年出生于湘阴,是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他幼年丧父,随母、兄长到长沙定居,生活贫困,曾一度投身保节堂,靠这个“慈善事业”机构供养度日。在兄长帮助下,范旭东东渡日本留学,191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理科化学系,曾留校担任专科助教。范1911年回国,在北洋政府北京铸币厂负责化验分析,但由于不满当时官场的腐败,后辞职。不久,他被派赴西欧考察制盐及制碱工业。范回国后于1914年在天津塘沽创办久大精盐公司,生产出中国制造的第一批精盐。1924年,他创办中国第一座纯碱工厂永利碱厂。30年代,他创办了中国第一座生产合成氨的联合企业——永利化学公司錏厂。抗战期间,他在大后方先后创办了久大川厂和永利川厂,推进了大西南建设,支援了抗战,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945年突患急性肝炎,经医治无效逝世,终年62岁。重庆《新华日报》10月6日报道了范旭东逝世的消息,重庆22个团体发起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当时正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的毛泽东送来挽幛:“工业先导,功在中华。”周恩来、王若飞代表毛泽东亲往吊唁。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在一次接见工商业人士时说:“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能忘记四个人,搞钢铁不能忘记张之洞,搞化工不能忘记范旭东,搞纺织不能忘记张謇,搞交通不能忘记卢作孚。”在后来那极“左”的年代,范旭东被批为“反动资本家”,渐被淡漠。范旭东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岳阳的骄傲。岳阳树立范旭东像,就是要告诉国人:“搞化学工业不能忘记范旭东!”
展示民俗
构建文明新风
从屈原像往北不远,有一组雕像,一位眉清目秀、善良美丽的妇人,挎着盛满粽子的篮子,带着两个孩童在江边抛投粽子。大小人物造型生动,充满情趣,旁边立有石头标识,名为《端阳怀古》。
屈原殉难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有的划船在江上打捞他的真身,有的拿出饭团食物丢进江里,好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吃屈原的身体了。后来人们发展成做粽子,每逢端阳划龙舟、抛投粽子,还吃粽子喝雄黄酒,渐成风俗,以此来纪念屈原。
再往北行,临河边是一组群像。你可看到在停靠的一艘小船旁边,放着箩筐,有正在搬货物上船的汉子,有帮携老妇准备上船的行人或船工,有怀抱婴儿带着孩童待渡的妇女,形象地展示这些人准备过渡的情景。传说原来这是条无名河,岸边住着一户王姓人家,常年用家里的一艘小船义务帮行人摆渡。人们要过河就要去到王家门前待渡,久而久之,将这条河叫王家河。这组雕塑意为《王家义渡》。
在河东岸北段,临近二桥的河边还有一组雕像,表示一男一女正在卖鱼,一老者在观看欲买的情景,展现了洞庭湖畔岳阳鱼米之乡的风情特色。
3月18日,王家河工程建设指挥部的孙主任还告诉记者,已经规划还要塑建表现环保卫士的雕像。我对这一消息顿感兴奋,心想这个创意非常好,有着重要意义。保护人类居住的环境,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就是创造幸福生活的基本条件,为民众谋福祉。这就是建设王家河公园,建设文明美丽岳阳的最终目的。岳阳涌现许多坚持保护洞庭湖、保护铁山水源、保护子孙后代的利益的模范典型。如全国环保模范朱再保老人,就是环保卫士的杰出代表,值得全社会尊敬。发扬他们为环保无私奉献的精神,建立纪念雕像完全是众望所归。
浏览王家河两岸的人物雕塑景观,仿佛是古今先贤聚会,各方英模联欢,令人感动振奋。欣赏这些精美的艺术雕塑作品,使人深刻感受到爱国主义传统精神的教育,更觉满河遍地春光灿烂,令人陶醉。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