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为每一个孩子的全人生发展奠基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岳阳日报
为每一个孩子的全人生发展奠基

来源:

-->

岳阳市一中校长

廖炳晔简介

廖炳晔,一九八五年毕业于湖南师大。三十年来,从事过教学、教研,教育行政管理等职业,2007起任学校党委书记,2010任校长。目前是湖南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省教育学会高中校长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岳阳市教育学会副会长。近年来,多次被评为优秀工作者,2013年、2015年被评为岳阳市优秀校长,2013年被湖南省政府记二等功。任校长以来带领市一中全体师生忠诚履职,励精图治,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让百年名校焕发新颜,教学质量逐年提升,学考合格率100%;高考成绩,一本上线率从2010年的42%提高到2015年的73%,二本上线率由82%提高到96%。学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全国德育先进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的校长,我经常思考,一所高品质学校到底要培养怎样的人,怎样去培养人;也常常反思,提升学校品质与其说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号召,不如说是全社会的期待;与其说是全社会的期待,不如说是学校内生发展的需要和希求。每当参加学校毕业生聚会时,我总是喜欢询问他们,让他们说说母校最令他们难忘的东西是什么,母校最令他们终生受益的东西又是什么,如果从头再来,他们作何选择?答案出人意料,虽然他们当年都是成绩优异的孩子,但他们大多眷恋的,刻骨铭心的,不是当年的分数、等级和排名,而是友爱、宽容、乐观、独立、自信、协作、进取、创造等精神激励与素质潜能。

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从学校毕业之后,孩子们最真实最自然地表达着他们对学校的真切感受,毋庸置疑,他们对母校心存感激,认为母校教给了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爱因斯坦说,当你把学校教给你的一切都忘掉之后,剩下来的才是教育。真正的教育,绝不是纯粹的知识堆积,知识是僵死的,需要时时更替,推陈出新,唯有精神的品格和思想的亮色,才能永恒传递。我们给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为孩子终生发展奠基。

办学理念是灵魂,是统率,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发展前景、办学目标。我们学校一贯坚持的办学理念是:为每一个学生的全人生发展奠基。它有两个维度:即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上来解读,一是要兼顾在校学生的每一个方面的教育,促其全面发展;二是要对每一个在校毕业的学生产生持续的影响,助其终身发展;它有两个目标:一是完成人的社会化,使人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二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生动活泼的发展,让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每一个从一中走出去的学生,身上都带有深深的全人生发展的印记。

这样看似挺高大上的教育理念,如何落地,如何生根,如何开花?关键就在于我们始终抓住了一个最原始而又最根本且现实可操作性强的教育实践途径:那就是努力培植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校始终追求教育的本质,回归教育的本真,站在历史与未来的发展高度,注重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它是人生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它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人的素养有两个维度,“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涉及三个领域,即“道德”“能力”“情意”。“道德”,决定做人的方向,心灵不荒芜才是教育大“道”。一中教育首先注重培育孩子美好的人性,如友善、诚信、尽责、担当等。中学阶段,孩子在“道德”领域的“种子”是友善。其次是注重“能力”培养,“能力”是解决问题的素质。信息时代,能力要有“持续改进与学会改变”的因子,即创造性思维。中学阶段,“能力”领域的“种子”是思考。再者是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意”底蕴。“情意”是人生活、工作的动力系统,是优秀人格的底子。健康向上的情意有独立、自信、上进、坚持等。中学阶段,“情意”领域的“种子”叫“独立”。对于我们一中孩子来说,在校期间,学校特别注重培植其核心素养:友善、独立、思考,这三者相互交融,形成素质发展的“种子体”,从而凝聚为强大的生命内核,为每个孩子的素养——自信与诚信、进取与尽责、坚持与担当、反思与发现等一一全面形成,提供持续的生发动力。既对其在校就读期间产生深刻触动,也对其终身发展带来持续影响,让一中孩子真正做到:会做人,会生活,会求知,会健体,会创造,从而实现全人生发展。

我们学校之所以受到孩子、家长们的青睐,孩子们毕业后之所以很优秀,走入社会后之所以还能感恩母校,愿意回来反哺母校,不光是因为孩子们学业成绩突出,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学校始终坚持通过多种途径、多个载体、多个层面来培养、塑造、维持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落实情感教育、抓好课程建设、强化自立意识、丰富课外活动、启迪创造思维等方面作了系统研究,多方尝试,大胆放手,促进学生幸福成长。

在情感教育上,我们注重友善和宽容。当一个人总是得不到信任,事事都要依靠别人后,就成了一根“寄生藤”,无法实现真正的成长。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大胆放手,诚恳相信,宽容相待。良好的教育,一定是能勾出一个人成长的欲望的教育。我们常常对学生说“有事好商量”,鼓励他们把话说完,特别愿意运用耳朵来倾听;对那些摔跟头的孩子,我们习惯说:“不要紧”;对孩子们那些偶然的暂时的错失,大都习惯做“猫头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孩子一段自我反思的时间,而这时我们往往用另一只眼睛去发现这个孩子的优点。

在教育方式上,我们特别注重放手,注重倾听,注重鼓励,注重能力。只要孩子没有犯严重的原则性错误,极少运用惩处措施;引导和鼓励孩子多参与、多动手,不唯理论,不唯书本;学生评价体系注重包容性、激励性、全面性;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多年来,实验课一直按要求开设,每年都开展了“实验操作比赛”,选手众多,场面热烈,创意新颖,观赏性强;研究性课程每两周一节,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执教,班上的每个小组都有研究课题,成果定期交流,进行评比,择优在校、市、省级刊物或重要会议上发布,东洞庭湖湿地环境研究、岳阳楼文化探究、君山岛爱情文化探秘、岳阳特产综述等课题成果丰硕。为使德育活动社会化,让学生充分参与社会实践,与岳阳楼公园、任弼时故居、屈子祠、市戒毒所、屈原农场、武警船艇大队等14个单位挂牌成立“德育与社会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进行参观、学习或劳动,将德育有机渗透,润物无声。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注重指引,帮助学生自主思考。在全校范围内推行高效课堂建设,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无论是借鉴杜郎口的相关做法,还是践行上海圆创教育的“教学八步法”,均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等新课程改革的特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真探讨教学建模。努力加强教法尤其是学法研究,持续研讨并推广自主合作探究的教法学法,及时总结经验,集全校之力,编撰并印制《学法指导》一书,结合我校学生的基本学情,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依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提供有针对性的、渐进式的指导,帮助学生自主、高效学习。

在教学改革上,我校始终把课程建设视为关键,不断开发建设,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载体。我们关注升学率,但更着眼学生的全人生发展。体育、音乐、美术、信息、通用技术等非高考科目,一律开足开齐,每周一节,每个学期均进行检测。还增设了课外阅读、学法指导、岳阳古诗文选、洞庭文化研究性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校本课程,每两周一节。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除开设课程外,还设置了心理咨询室,成立了“聆心”社团,每月印发一期《心苑》校报。

在此我要特别指出的是,我校在励志教育、社团文化、课余活动等方面,卓有成效,真正实现了培植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孩子的全人生发展奠基,形成了学校独有的文化特色。

学校励志教育已形成品牌。根据德育活动时代化和多元化的需要,学校除了完善传统教育、爱心教育、环保教育、网络文化教育、预防毒品教育等体系之外,还创造性地开展了远足君山、成人仪式、龙樱计划、校友论坛、格桑花开在校园、屈原农场社会实践等六大励志活动。这些活动相互独立,但又彼此融合,有效地实现了多渠道、多维度、多层次的育人目标。远足活动已开展了五年,每年均组织全体学生徒步五十公里,走到5A级旅游景区君山公园再返回,家长可全程参与,活动内容丰富,有远足征文、摄影大赛、环保宣传、乡土风俗研究等项目,让学生磨砺意志,感悟自然,培养能力。活动得到了湖南省教育厅、西藏自治区教育厅的高度赞扬,《中国教育报》《中国日报》《湖南日报》《湖南教育报》等媒体作了专题报道。龙樱计划已开展了四年,其名称来源于一部励志日剧,寓有积极向上奋发拼搏之意;logo由L.Y字母简写组成,同时形似一把火炬,含有薪火相传之意。是由学校往届毕业生成立的大学生公益性组织,以反哺母校、促进校友之间横向纵向联系为主要目的。除“龙樱计划暑假夏令营”、“龙樱计划寒假交流会”、“龙樱计划高考加油视频”等品牌活动之外,还有“感恩母校,回寄明信片”以及各项以校庆为主题的线上活动,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毕业典礼与成人仪式已开展了四年,日臻完善,主题鲜明,形式庄重,内容动情,家长参与积极,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学生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具有知名度。

学校还积极为孩子们提供展现的舞台,活动精彩纷呈。每年均组织读书讨论会,如“我读《南渡北归》”、“走近鲁迅”、“也谈《论语》”、“陈寅恪与傅斯年”、“新时代需要加西亚”等专题,组织“读书之星”评比;每年定期举行“一会二节三赛”,即“九月校运会”、“十月爱心节”、“十二月艺术节”、“三月学生篮球联赛”、“五月校园歌手大赛”、“十一月朗诵比赛”。每年体育节全体学生参加,运动员多达600人次;每年举办艺术节,肄业年级全体学生参加,参演学生达500人次;每年举办校歌赛,参赛歌手达300人次,观众达3000人次;每年举办篮球赛,每个班级都参加;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热情高。学校还定期组织开展朗诵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竞赛、书画比赛、动漫赛、辩论赛等。结合校情,还创造性地开展文体活动,促进民族团结,组织藏生才艺展示会、藏历新年庆祝会、“团结杯”足球友谊赛、手拉手联谊会等活动,丰富课余生活,促进全面发展。

尤其是我校社团文化极具特色,充满活力。既活跃了校园文化,又彰显了学生个性,为其个性发展提供了平台。学校现有十二个社团,均由学生自主组织,自主管理,社团活动贯穿在日常学习生活点滴中,全校90%的学生参加了自己喜欢的社团,部分学生还参加了多个社团组织,放学后尤其是周末,社员们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培养专长,愉悦身心,广交朋友。学校每年开展一次艺术节、社团文化节,如元旦文艺汇演、校园歌手大赛、模拟联合国辩论赛等,为学生提供广阔舞台。晨钟社负责广播,打造书香校园;青鸟社宣传环保理念,策划开展节水节电活动;动漫社组织动漫画展,展示绘画水平;视野时政社开展校园辩论赛,提升论辩能力;摄影社发行校园明信片,培训摄影技巧;飞扬篮球社组织篮球赛、汉藏友谊篮球赛;聆心社开展催眠秀等心理知识宣传活动,关注心理健康;语言社举行“日语教学”、“藏语教学”等活动;白玉兰文学社组织原创舞台剧表演、写作讲座及研讨等,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创新特色,不仅放飞了学生个性,更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表现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要促进学生幸福成长,就要致力于他们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形成核心素养,为每一个学生的全人生发展奠基,这也是学校品质提升的一个关键目标,它与学生的智育发展是不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我校连续多年来的高考升学率(理科一本、二本录取率分别超过70%、96%;文科一本、二本录取率分别超过55%、90%)即可证明这一点。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学校要着力于培养有品质的人,创设有品质的成长环境,设立有品质的课标,让孩子们站在学校的正中央,给孩子阳光,让他们终生灿烂。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