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潘刚强
驱车钻过将军山隧道,沉积的嗖嗖声响搅碎阳光,现代铁甲雄狮轻轻松松威武发力,刹那间呼呼荡荡穿越时空。“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将军山好名字!平江人借用伟人的诗意,英勇豪迈地打开将军县西大门。
昌平溯源
平江古属三苗之地,春秋战国时期与今汨罗、湘阴同属楚灭的罗子国。秦并六国实现郡县制,建立罗县。东汉灵帝熹平年间(公元172~177)划罗县东境单独建立汉昌县。东汉之“昌”,因发脉天岳的昌山昌水得名。三国鼎立,吴大帝(孙权)黄龙元年(229),汉昌县改名吴昌县。平江县名从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沿用至今,千年县城依然称颂汉昌镇。
清咸丰年间平江知县俞维翰曾撰县衙长联:“是邦田少人多,介鄂赣两省上游,区爽挹君山,岳州本由天岳置;自古地以人传,吊汨罗千载呜咽,水魂依沙港,平江或因屈平名。”今日平江称誉“蓝墨水上游”,屈杜汨水文脉的说唱纷繁,而天岳“秦时明月汉时关”,其雄踞江湖的兵殷武备很少提及。“天岳垂名万古传,东吴合主有孙权。为国避暑撑军账,遂改名称幕阜山。”岳州本由天岳置的历史由来,起因汉献帝建安十年(205)吴、蜀分割荆州,汉昌县在湘水东境由吴管辖。孙吴名将太史慈率兵驻守天岳山,抵拒镇南将军、荆州牧刘表,大军营幕灯火惊醒天岳,遂称幕阜山。这个故事不仅拉开平江作为三国古战场的序幕,也为岳阳市志版图留下浓墨。
建安十五年(210)孙权拜鲁肃为奋武校尉,执掌兵权,特意分浏阳、汉昌、下隽、州陵四县设置汉昌郡,它便是岳阳置郡之始。鲁肃在汉昌郡任太守五年,到建安十九年(214),吴蜀争夺荆州又处于剧烈战势,孙权调遣的鲁肃领兵万人驻守巴丘。人们知道今日岳阳楼前身,便是鲁肃扩建巴丘邸阁城,城西门谯楼本是洞庭湖训练水军的阅兵楼。其实鲁肃驻守汉昌郡便组建水军,练兵基地设在今平江县城鲁肃山下的汨水湾。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平江将军县的千秋光环,开天辟地应当归功于汉昌太守、偏将军鲁肃。
超越时空的守望
幕阜山西南曲折百余里,尾巴斗角尖雄踞昌水与汨水相汇处,平江县境西大门要寨谁来把守?《清同治·平江县志》:“由斗洞尖西行为将军山,山势峻拔,汨昌二水交汇。有祠祀宋将军邓雅,故名。是在县西三十里。”
宋将军邓雅,字彥正。身长八尺。博通经史,尤熟孙吴兵法。宋太宗时,四川匪乱兵变频繁,特派名臣张咏出知益州,全力镇蜀平乱。张咏向朝廷请荐志同道合的邓雅出兵助战,邓将军所向披靡,因军功卓著授供奉官。宋史称张咏文武得人,治蜀有方,“前日乱世胁民为贼,今日我化贼为民”,民众欢呼相应,蜀境大治。邓雅迁知黔州,同样不费兵卒招降二千八百户,平定黔南叛乱。朝廷又因楚粤蛮獠多变,将他调往全州,很快稳定了广西局势。邓雅官至御史中丞,封安定郡侯。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致仕”,将军告老还乡,安享故土家园。邓雅将军九十岁高寿仙逝,朝廷册赠太子太保,依规载入《通志》,祀乡贤祠。
河东百子街码头草木葱葱,沙石累累,清风鸟语不废江河万古流的咏叹。抬头仰望将军山,峰尖海拔不过263米,却如峭壁刀锋挺立江岸,宽阔的汨罗江缓缓向西流,抱紧山脚与北来的昌江欣然相汇,波光倒影最能演示两水交汇藏龙卧虎的磅礴气势。脚踏开山泥路登临将军山,秋高气爽果然视野开阔。昌水九曲洄游,汨水腾龙驾雾,眺望太极地势,西下洞庭,南连长沙,北接幕阜,东扼县城,青山明镜如秀丽图画铺卷苍穹。我忽然醒悟,邓将军满腹经纶,征战沙场,为何亲自勘择风水宝地作为守望故土的永生阴宅,其实蕴含着无限豁达的凌云壮志。第一位平江籍将军,唯有他够资格“墓於山、像於庙”,将军山从此地以人传。
山顶简陋的观音堂早已不见宋将军神位,倒是地坪基脚斜坡上,幸存十余块青石残碑。恰阳光斜照,我抹扫尘埃清除杂草,仔细盘点残刻碎片,均为雍正至嘉庆年间重修记。将军祠古刹创建于宋代,自宋迳清,经四朝,历数帝,由地方官员春秋祭祀。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住持僧碧光扩建视庙宇,组织本族募捐镂金重修,诸神殿宇巍峨,佛像庄严,僧堂华丽,皆较古而益盛。我无需再去追认那些风化损毁,数百年前的慷慨激昂,足以佐证康乾盛世其香火之旺。
英雄辈出
清末乱世出英雄,平江将军名气大振。曾有民歌唱赞:“平江只有四姓大,余蛮子带兵打海外。张岳龄、李次清,七篇文章钟昌勤。”余虎恩穷苦出身,人称余蛮子。他随左宗棠收复新疆,屡建奇功,官至陕西陕安镇总兵,诏封建威将军,赏一等轻车都尉。李次清即李元度,道光癸卯科举人,文才武略知名度最高。钟昌勤既是癸卯科举人,又是咸丰庚午科进士,所以说他“七篇文章”。他官至四川宁远府知府并加盐运使衔,与李元度、张岳龄等一样,由战功诰授荣禄大夫,封赠一品。
清咸丰初,太平军围攻湖南,张岳龄从长沙城南书院弃学回乡创办团练,出任平江、浏阳两县团练事。平江团练乡勇数千人奋力捍御,前后三年,七战七捷,三省四邻皆沦陷,惟平江屹立其中,一邑独完。李元度招募的平江勇和安越军,成为曾国藩所创湘军的老湘营主力。余虎恩招募上万名青壮投军,甲午海战增援山海关。清末平江先后十多万勇士血战沙场,由军功保提镇者49人,保副将者59人,保参将、游击加副将衔者48人,其余分别授予参将、游击、守备、都司千总者总数300多人。将军头戴乌纱红帽船运大批金银财宝衣锦还乡,全是血染的风采。咸丰九年(1859),钦差大臣曾国藩应李元度请奏,敕建平江县忠义祠。“凡楚师转战地,平人率负戟为军锋,前后事绥者二千六百有奇,呜呼烈矣!”后来,又有六千战死者入祀。咸丰帝褒奖平江县为湖南省之冠,赏加文武学永远学额各三名。皇恩浩荡,使得曾国藩倾慕不已,他加紧再上折,请求朝廷参照平江县例,以兴办团练之功,补增他的老家湘乡县学额。
崇文尚武的强悍民风,造就平江豪杰辈出,舍死拼命投身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平江县牺牲20多万人,革命烈士名录2万多名,占湖南全省五分之一。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平江籍民国将领名录125名,中将20名,少将86名,政界19名。新中国成立,1955年授衔,平江籍将军52名,上将4名,中将10名,少将38名;1965年授衔少将9名,共61名;另有省部级领导干部30多名。在湖北红安,安徽金寨、江西兴国等十个著名将军县中,平江名列第四。
说来也巧,今日将军山河东、河西出了两位少将,同在湖南省军区任职。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