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编者按
故乡,是中国人伦文化中一个古老的话题。一个人,不管他有多大的功名事业,他始终忘不了的是故乡,只有在故乡尘俗的生活中,他才能找到人生最平淡最真实的幸福。这种故土情结,是一种人文情怀,是一种社会情缘,是一种精神情韵。春节期间,湘阴部分乡友陆续回到故乡。较长时间没回湘阴的他们,眼中的家乡是个什么样子呢?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感受。
处处新颜“扯”人眼
徐吉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党组成员、纪检书记
“街巷换‘妆’了,品位提‘高’了;交通变‘畅’了,市场变‘净’了。”对于长期生活在湘阴的市民,他们见证了城市发展的全过程,对身边的变化或已习以为常。而对于早已定居北京多年的白泥湖乡人徐吉明来说,家乡一点一滴、一草一木都让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如视珍宝。
市容变‘脸’了,城市干净、整洁是不少游子回家后的第一直观感受。尽管从电话里、从父母和朋友口中不止一次了解到县城的变化,但当真正置身于湘阴的街头巷尾,还是让徐吉明眼前一亮。“许久不回家,县城的高楼多了、交通畅了、马路宽了、环境更好了。”今年春节,徐吉明带着家人回家过年,本想给家人充当“向导”,但沿着芙蓉北路驶入湘阴,原本熟悉的故乡却让徐吉明又迷糊又兴奋。“独具魅力的绿化景观,鳞次栉比的高楼建筑,让人不禁停下脚步,频频举起手机拍照发朋友圈。”
改变一直都在。徐吉明说,家乡的变化不仅只在自己的眼中,更多的是他随时随地的感受。“这次回家虽然只呆了短短的3天时间,但晚上出门,随处可见的巡逻车就能充分给予自己和家人安全感,闲逛至东湖边,景观灯与街灯交相辉映,霓虹闪烁流光溢彩,夜湘阴就是一个大写的‘靓’。”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对于归乡者来说,他们的眼睛就是一面镜子,随时映照出故乡的变迁。“谋事很细、干事很实”,徐吉明觉得,湘阴这些年的发展与变化可圈可点,并且从未停下,而这一切得益于历届县委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更得益于现任班子的辛苦付出。作为万千漂泊在外的乡友之一,他无时无刻不为家乡的喜人变化而感到自豪。
(司马逸茹)
人见人爱幸福新城生态宜居美丽画卷
周伟华:省政协常委
财政部驻湘监察专员办事处原党组书记
“从芙蓉北路一路开过来,根本区分不出自己到底处于长沙的开福区还是已经进入了湘阴。”在反复确认自己真真切切踏上了故土之后,周伟华仍然惊讶不止,他看到的湘阴,早已不是印象中的湘阴。
现任省政协常委的周伟华是湘阴县岭北镇人,因为工作的关系,早已定居长沙,离乡虽近,但过去繁忙的工作仍让他难以常常返乡。看到这个熟悉而陌生,却又充满了现代气息的城市,他欣喜难抑。“在十二五期间,家乡的变化特别大,我回来的时间不多,但每次见到的变化都印象深刻。”在细细游览全城之后,周伟华最大的感受便是整个城市的空间和功能布局的变化。“过去的湘阴局限于主城区的发展,随着芙蓉北路、新世纪大道横纵两条主干道的拉通,引领了新城区的发展。”
“路宽了,车好了,人的笑容多了。”回到家乡岭北镇后,周伟华感触更深,乡镇、村组水泥大道纵横;即便现在正处于冬天,也依旧能看到满眼绿意;过去垃圾成堆的死角早已不见踪影;夜间的路灯让乡间一派宁静与祥和……这个人见人爱的幸福新城,如同一张跃然纸上的美丽画卷,“靓”了周伟华的眼,也“耀”了和周伟华一样,虽身处外地却深爱家乡的寓外乡友们的心。
(杨
琴)
省会后花园
投资好去处
刘炳辉:岭北镇五星村人,现任山西省湖南商会会长、山西省工商联执委会常委
“鳞次栉比的电梯楼,宽敞平坦的柏油路,生机蓬勃的工业园,看上去真有个现代城市的范儿。”2月4日,山西省湖南商会会长、山西省工商联执委会常委刘炳辉回湘阴县岭北镇五星村老家过年,路过县城特意转了一圈,直感慨家乡的发展变化“一年一个样。”
行伍出身的刘炳辉,凭着多年的打拼,在山西兴办科技公司等实体,事业可谓蒸蒸日上。每年春节,本着对家乡的真情关注,带着商会会长的敏锐眼光,他都要回家看望父老乡亲,领略家乡变化。“想不到一年时间,县城几条主干道都完成了‘白改黑’,城市品位一下提升了许多。”驱车绿化、亮化、美如画的芙蓉北路,刘炳辉感觉“车在路上走,人在画廊游。”看到县城园区经济红红火火,合理规划的“一园三区”招商形势十分喜人,依傍湘江的曹溪港千吨级深水码头上达长沙、下通江海,不愧为“长株潭组合港、长沙港姊妹港、城陵矶分流港和周边县市集散港。”如此便捷的水陆交通,身为“省会后花园”的家乡县城,真不失为投资兴业的好去处。“难怪招商项目书上说家乡湘阴最具投资吸引力,今日看来名副其实。”刘炳辉一边感受家乡的变化,一边感叹发展的魅力,“过年后一定要发动晋商、湘商来家乡看一看,想必他们会对这片方兴未艾的热土充满兴趣。”(刘海军)
微信群映照家乡巨大变迁
左志锋:娄底市政府副秘书长、市金融办主任
大年初三,回家乡过年的娄底市政府副秘书长、市金融办主任左志锋在自己的同学微信群里同步直播了湘阴的春节街景,让没能回家过年的同学也隔空感受了一把家乡发展的巨变与喜庆。“城乡这几年改革换面,从前脏乱差的地方一去不复返,街面卫生大有好转,垃圾车遍布满大街,脚下的路由白变黑,通乡公路更是不断加宽提质。听说湘阴这次进入全省经济强县,排名13位,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还增添了几分对家乡的眷恋。”左志锋说,以前回临资口路上总是又堵又颠,但这次回家的路明显感到顺畅不少,虽然车流量大偶尔会堵塞,但春节期间交警全员上路让归家的时间和急躁减少了很多。
回家过年还改变了左志锋对农贸市场的印象,“年前,我陪着家人去建新市场买菜。以前这个菜市场外面占道经营现象很严重,但现在不一样了,整齐有序,改造后让人感觉舒心方便,这也体现了县城人民对宜居生活的不懈努力与追求。”他还说,随着如今文明城市的创建,家乡人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素养也与日俱增。印象中过去大街上闯红灯的行人随处可见,零星的垃圾碎片更是不足为奇,“回家这几天,我发现行人闯红灯行为基本没有,马路也清扫地很干净,就连老家农村的小孩子都知道不能随意扔垃圾,特别是春节期间车多人多,但机动车会主动礼让行人,这一点很多大城市的人都很难做得到。”交谈间,左志锋的脸上始终洋溢着一股自豪的喜悦感。
(司马逸茹)
家乡的夜色越来越有“范儿”
王磊白:东塘镇全民村人,现任北京军区接待办副主任
“年将至,归心切。”2月4日傍晚,北京军区工作的王磊白正马不停蹄地往湘阴县东塘镇全民村的家中赶,却在途径县城的路上放慢了脚步。“一年不见,想不到家乡的夜景这么漂亮,越来越有‘范儿’”。王磊白说,当夜幕逐渐降临,车子缓缓驶进熟悉而又陌生的家乡时,他都呆了!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观赏。
说起家乡的夜景亮化,习惯了大都市的繁华,见惯了“大场面”的王磊白难掩骄傲之情。“每次回湘阴,家乡的变化都让他感觉眼前一亮,现在的湘阴更漂亮了,更有现代城市‘范儿’”,顺着他的目光望去,鳞次栉比的楼宇流动着光与彩的交融,点状星空灯、七巧灯投射出的赤橙黄绿等色彩编织成一道道彩虹,点亮湘阴城的夜空,一排排亮起的路灯宛如灯火通明的长廊。王磊白坦言,他从心底里为家乡的进步与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尽管这次回家的脚步很是匆忙,但还是一定要和家人慢慢欣赏东湖的夜景,细细品味湘阴的变化。(罗湘南)
宜居之城魅力感染家乡人
陈威:北京大学发展规划部办公室副主任
“北京一近春节就上演‘空城计’,哪像湘阴,过年的气氛光‘热闹’两个字都没法形容。”现就职于北京大学发展规划部的陈威是湘阴县文星镇人,年龄不大,但因为学业关系,早早便辗转长沙,扎根北京,离乡也已近16年,一回乡便被家乡浓浓的节日气氛感染。“过去觉得家乡的面貌没法跟大城市比,可近几年每次回来都感觉大不一样。高楼林立,大道通畅,休闲娱乐的去处也越来越多。大商场、小市场应有尽有,看到的每个人都笑容满面,好一个宜居宜业宜游之城。”话语间,陈威的脸上始终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对于这位80后小伙来说,家乡的变化不仅仅是自己眼睛看到的,更多的是他感受到这些变化对家乡人精神面貌的改变。陈威回忆道,过去街上闯红灯的行人、零星的垃圾碎片不足为奇,但如今,大家的文明素质和环保意识都有了质的飞跃。“我为家乡点赞。”说着,陈威竖起了大拇指。
(杨
琴)
“迷你”大都市“大写”小县城
王伟:岭北镇杨柳村人,现任北京龙腾集团副总裁
“无论由南还是由北入湘,最大的感受就是,湘阴丝毫不弱于那些大都市。”现任北京龙腾集团副总裁职务的王伟是湘阴县岭北镇杨柳村人,离乡入京已十余载,因工作关系常年奔波于各个城市。但说起家乡的变化,这个看遍了祖国万水千山的商界翘楚,语气中却有着掩饰不住的激动。
“卫生状况和市民素质的提高真不止一点点。”刚刚拜访完几家亲戚的王伟发现,如今的湘阴不仅街道干净,就连河边、巷道都很少看到垃圾,最为惊讶的是村里也设置了多个分类垃圾桶,家家户户都会自觉地分类处理完垃圾后,将之入围。“卫生状况改善了,环境建设也没落下。道路两边亮化、绿化规范,标识设置合理,苗木种植有序,和整体环境‘配合默契’。”采访中,王伟告诉我们,他之所以如此关注环境,是觉得绿化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幸而发现,家乡并没有让他失望。近年来,湘阴致力于提升城市品位和人们的居住水平,在全县进行了高标准的优化、绿化;生态环保的林木养护;色彩纷呈、层次多样的城市景观林带设置等,为湘阴增彩添色的同时,更为家乡人打造了一个宜居的精美幸福城。“待我告老之时,必将回乡享惬意生活。”假期尚未结束,王伟的眷恋却日渐浓重。
(杨
琴)
高颜值“东湖”实力霸屏朋友圈
田军:三塘镇白雪村人,现任北京市西城区教委干部
“从未一次收到过这么多的点赞,光是评论都花了好几十分钟才看完。”2月3日晚9点,田军的微信朋友圈被几张夜景照片刷屏了,他仔细一看正是自己2个小时前夜游东湖随意拍下的几张剪影,没想到一会儿工夫竟成了朋友圈热议的“头条”。
现就职于北京市西城区教委的田军是湘阴县三塘镇白雪村人,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他觉得倍儿有面子。“东湖生态公园对我来说一直都是只闻其名,未见其形。”到家的第一个下午,田军就携妻带儿奔向东湖边,银滩上一家人慵懒肆意的休闲时光,换作在北京是田军怎么也没想过的事情。
一天下来,虽然身心俱疲,但田军却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累并快乐着”,同时也感叹湘阴这座小县城跟20年前自己离乡去北京时早已是大相径庭。“从名不见经传变成现在各项指标均领先省、市前列,从露天垃圾场变成秀丽生态休闲公园,从坑坑洼洼断头路变成清一色平敞沥青大道,湘阴早已不能用县城的标准来衡量与欣赏了。”田军有一个愿望,虽然距离现在还很遥远,但他依然希望退休后能够摒弃一切,和妻子回到湘阴,在东湖旁买一间住处享受人生的大好时光。
(司马逸茹)
“潜力股”湘阴吸引游子返乡归家
陈
刚:长康镇浸米村人,现任上海武陵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湘阴变化太大了,无论是交通建设,还是城市扩展,都有着飞跃式的发展。”新年前夕,刚从上海返乡游子陈刚感叹道。
出生于湘阴县长康镇浸米村的陈刚,现任上海武陵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外地工作多年的他,趁着春节假期回到家乡小憩。“在上海时,我时常通过湘阴新闻网、掌上湘阴等家乡媒体,关注湘阴的经济建设情况。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和经济的飞跃式发展都让我感到非常惊讶。前段时间,我还特地请日本的客户来湘阴考察,他们都认为湘阴的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很完善,内陆的一个小县城都可以发展得这么好,让他们都很诧异。”
“我县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5年来都荣获省市先进,工作力度大,效果好。特别是湖南交通工程学院、顺天洋沙湖等大项目、好项目的落户,说明湘阴的软、硬环境都非常的好,是一支‘潜力股’。”当问及他是否考虑回乡发展,陈刚坦言,巢好引凤栖,家乡是一个诱人的好地方,尤其是现在政府都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可谓宜居、宜产,近两年我有想法回乡发展,把事业慢慢向家门口靠拢。
(张可人)
宜游战略“点燃”文化湘阴
姚科辉:新泉镇月中村人,旅京人士
“这次我从北京回来,车子进入芙蓉大道湘阴段,就看到很多旅游指示标牌,有中英文名称、距离、指向,还有图片,一目了然,设计得特别贴心。”带着妻儿回乡过年的姚科辉说起家乡的变化滔滔不绝。
姚科辉说,在外时他一直通过湘阴周刊、掌上湘阴关注家乡的点滴,但每次踏回这片土地,亲身感受到的巨变依旧让他震撼。旅居北京十余年,享受大城市繁华的同时,也“享受”了不少雾霾。而家乡湘阴,不仅有空气清新、景色醉人的青山岛、鹅形山等自然风景区,更有配套设施丝毫不弱于大都市的洋沙湖风景区、东湖生态公园等休闲好去处。“每次回来,都会带上家人去参观几处景点。”在姚科辉看来,湘阴是一个注重内在精神与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将文化、文物作为旅游主打的发展战略,既传承保护了历史留下的珍宝,又让它们在时光的流转中焕发出新的光彩。左文襄公祠、柳庄、陈毅安烈士纪念馆……这些被修葺还原的名人故处让湘阴儿女的英雄事迹长存;文庙、岳州窑……这些岁月变迁留下的珍宝历久弥新。“被宜游战略‘点燃’的家乡,谁能不爱。”姚科辉的语气里,满是自豪和欣喜。
(杨
琴)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