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湘阴人范旭东早年留学日本,从1914年到1945年,他第一个用几口铁锅建造了精盐厂,第一个办起制碱厂、烧碱厂,第一个创建了硫酸铵厂,第一个建立全国精盐协会,第一个在川西南开辟出新的战时化工基地。因为在实业救国上成绩卓越,他被誉为——
张善亮
在王家河公园两岸秀美的风光和精巧的园林建构中,设置了多尊岳阳籍著名历史人物雕塑,成为我们这座文明古城的一大亮点,被市民誉为城市的灵魂。这其中就有一尊是被称为我国重化学工业之父的范旭东先生的塑像。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主席在一次重要会议上强调:“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能忘记四个人,搞钢铁不能忘记张之洞,搞化工不能忘记范旭东,搞纺织不能忘记张謇,搞交通不能忘记卢作孚。”
范旭东(1883—1945),湘阴县樟木乡人。幼年丧父。在兄长资助下,1908年考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1911年回国,决心走“科学救国”、“实业救国”之路。历尽艰辛,创办我国民族化学工业。任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总经理,是杰出的重化工实业家,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奠基人和拓荒者。
中国第一座精盐厂:为“食土民族”摘帽
上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已明确规定,氯化钠含量不足85%的盐不许用来做饲料。而在我国许多地方仍用氯化钠含量不足50%的盐供人食用。因此,有西方人讥笑我国是“食土民族”。
1915年,刚从欧洲考察盐务回国的范旭东,在天津塘沽创办中国第一个精盐工厂——久大精盐公司,股本5万元。入股者包括梁启超、蔡锷、杨度、黎元洪、曹锟、冯玉祥等。他在塘沽的渔村开始研制精盐,很快生产出中国制造的第一批精盐,品质洁净、均匀、卫生,纯度达到90%,品种主要有粒盐、粉盐和砖盐等。范旭东亲笔设计了一个五角形的商标,起名“海王星”。
久大精盐很快遭到国内外盐商的围剿。日商在报纸上散布“海王星”有毒的谣言。英国驻华公使甚至企图用军舰封锁天津港,阻止运盐船出港。国内的盐商更是群起攻伐,久大精盐在很长时间内无法销到长江以南,范旭东甚至还被军阀绑架。但范旭东不屈不挠,率领久大精盐冲破封锁,使销路骤增,1917年,久大精盐销出1万担,1923年增加到4万多担,1936年达到顶峰,约50万担。
亚洲第一座纯碱工厂: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
“苏尔维法”是当时最先进的纯碱制作技术,但西方国家实行专利垄断,对外绝不公开。1918年,永利制碱公司在塘沽成立。在工厂的筹备中,垄断制碱技术的几大国际公司严格保密,几乎无法采购到成套的机器设备,一切都需重新设计、钻研自制。通过3个多月试验,终于打通工艺流程,制出9公斤合格的纯碱。
英国人企图将永利扼杀在摇篮之中。卜内门公司游说北洋政府财政部,试图通过《工业用盐征税条例》,规定“工业用盐每担纳税2角”,这将使每吨碱的成本凭空提高8元,让试验中的永利难以承担。时任财政部盐务稽核所的会办是英国人丁恩爵士,他竭力推动此案。范旭东愤而上告北洋政府行政院,起诉财政部盐务署违反政府颁布的准予工业用盐免税30年的法令,几经周旋,才得胜诉。
1924年8月,永利投入200万元,终于第一批成批量生产出碱制品。可是,令人失望的是,产品仍是红黑相间的劣质碱。消息传出,英资公司发出一阵嘲笑之声。此时,4台船式煅烧炉全部烧坏,无法再用,全厂一度被迫停产,苦候数年的股东们已失去了耐心,惟有范旭东仍然咬牙坚持。卜内门公司乘机要求与范旭东会谈,希望入股永利。范旭东以公司章程明确规定“股东只限于享有中国国籍者”为理由,予以回绝。1926年6月29日,永利终于生产出纯净洁白的合格碱,全厂欢腾。8月,在美国费城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永利纯碱荣膺大会金质奖章。专家的评语是:“这是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
远东第一化工厂:吹响国人自办硫酸工业的号角
盐、碱企业的创办成功,让范旭东深知我国化工要有快的发展,“酸”这一基本工业定要自立。由于“硫酸厂平时可为民用,如国家遭受侵略,立可转为军用,因此绝不能让外国人染指”。鉴于此,范旭东于1929年正式向国民政府提出承办硫酸铔厂。
为发展化肥工业,永利制碱公司于1934年3月正式更名为永利化学工业公司,由范旭东任总经理。因永利资金不足,范旭东四处筹措,终以借贷抵押方式借资1200万银元,筹建永利化学工业公司之硫酸铔厂。
1935年5月,国外订购机件始运至永利铔厂。1937年1月,堪称东亚一流、由国人自办的首座化肥厂——南京永利铔厂,终在范旭东与职工们的共同努力下仅用30个月如期竣工。1937年2月5日,永利铔厂出产了中国人自己生产的第一批硫酸铔化肥,这是中国化肥工业史上崭新的一页。工厂生产的“红三角”牌化肥,趁着春耕之际运往南京周边农村,还远销到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及东南亚一带,极受农民欢迎。该厂内含三个工厂(硫酸、氮气及硫酸铵),不仅为我国的农业首次制成了化学肥料,亦为工业制造了大量的硫酸和硝酸。永利铔厂作为当时国内罕见的化工联合企业,远远超出了我国三十年代的整体工业水平,国人把它和美国的杜邦公司相媲美,称它为“远东第一大厂”。
毛泽东赠挽幛:工业先导功在中华
1945年9月17日,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在张治中官邸“桂圆”接见范旭东、李烛尘。毛泽东握着范旭东的手说:“范先生是湖南湘阴人,我是湖南湘潭人。先生的名字旭东,而我的名字泽东。先生搞实业救国,我搞政治救国。我们都是为了拯救中华民族而走到一起来了”。范旭东欣然回应说:“没有你们政治救国,我们的实业救国就难以实现。中国的未来,只有靠共产党才有希望”。毛泽东说:“如果不是战乱,你们久大、永利、黄海(范创办的科研机构),早就龙腾飞跃,财源滚滚了。尤其永利公司饮誉中外,技术力量很强,红三角化肥、纯碱远销国外,这在中国工业界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啊。我还听说你那个南京永利厂号称远东第一大厂,机器一流,产品一流,技术一流,你这个资本家了不起啊!”这时,周恩来插话说:“永利公司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八年抗战,大后方生活那么艰苦,可是,永利公司的工程师都聚集在范先生身边,共赴国难,共体时艰,令人钦佩啊!”毛泽东接着说:“一旦国共谈判成功成立联合政府,范先生应该是我们中共方面提出的实业部长人选”。范旭东谦虚地对毛泽东说:“我不是当官的料子,只是个搞实业的人,不懂政治,我推荐一个人,既懂政治又懂实业,就是李烛尘先生。”他的谈话,他的思想境界,给毛泽东、周恩来留下深刻印象。
1945年10月4日,范旭东因长期过度劳顿,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患急性肝炎不治在重庆逝世,年方62岁。正在重庆谈判的毛泽东赠送挽幛,题为“工业先导、功在中华”。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