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胜利也不能忘记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岳阳日报
胜利也不能忘记

(下

篇)

来源:

-->

 王幼飞

撰文/摄影

5月10日,晴。昨夜坐一晚的火车,今天早晨抵达莫斯科。早餐后,听导游说,昨天莫斯科大阅兵,要打听红场开放没有。后来打听到红场开放了,决定上午去红场。

街上也是到处红旗招展,“5月9日”的标识随处可见。导游带着大家先在马克思像花园下车,进入红场后沿阅兵行进方向观看。许多高楼大厦的墙面上,挂着有二战时的红旗、奖章图案的巨型条幅,有的墙上贴着反击法西斯侵略者的经典战役巨照,许多工作人员正在拆卸阅兵观礼台布设的物件。广场地面上还标有坦克等车辆行进的标识黄线,留着一道道碾压印迹。广场面积9万多平米,虽然不大,但从现场环境布置看,可以想象昨天的阅兵活动,仍然十分热烈隆重。

主席台背景上巨大的“5月9日”,反映出俄罗斯人民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卫国战争胜利的纪念。特别是莫斯科,确实非同寻常的意义。

在莫斯科的地陪是一位中国的留学生,他对莫斯科的历史常识颇熟,一路上,他不停地讲俄罗斯风情,讲莫斯科故事,自然少不了著名的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6月,德国纳粹军队“闪电战”快速侵入苏联,9月攻击莫斯科,红色首都危在旦夕。苏联最高统帅部采取各种措施保卫首都,紧急从中亚、远东抽调兵力组建新的西方面军,任命朱可夫大将为司令员,统一指挥保卫首都。朱可夫受命之后,着手建立新的防线,并抽调兵力迅速重建四个集团军,在各主要方向展开防御。莫斯科市民也动员起来,发动60万人围绕莫斯科城修筑起三道防御工事,挖掘700公里反坦克堑壕,修筑了3800余个街垒火力点。

在朱可夫的指挥下,苏联红军经过2个月的顽强防御和多次反突击,德军始终无法攻占莫斯科。据说,德军曾抵近到一度能观察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大楼顶尖上的红星,曾有一队摩托车兵冲进距离莫斯科中心只有8公里的郊区。当年冬季出现异常严寒,德军以为在入冬前就能结束战事,冬季装备不足,坦克和其他车辆都因为低温而不能发动,进攻已成强弩之末。朱可夫趁机指挥全面反击,德军遭到强烈打击而溃败,死伤15万多人。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为二战转折奠定了基础。苏联红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信心,使英、美意识到,苏联是他们击败法西斯必须团结的国家,由此促进了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24周年,当时德军兵临城下,首都危急。为了振奋国民及军队的士气,斯大林命令在红场举行阅兵式并发表演说。那天参加阅兵的队伍在克里姆林宫前检阅后,直接开赴前线,向全世界表明了誓死战斗到底的决心。

在红场看到地砖块上凹下的坑痕,我仿佛听到当年阅兵时坦克开过的轰鸣声,仿佛听到军民同仇敌忾的呼吼声。这些奔赴前线战士好多再没能回来,有的名字也没有留下。瞻仰无名烈士墓时,望着钢盔、战旗雕塑下的地面上,镶嵌的金属红五星中燃烧起熊熊长明火,好像看到他们英勇无惧、敢于牺牲的精神永生,我默默向他们致敬。

从红场出来,只见在两簇红旗的映衬中,有一个10多米高的军人雕塑,他挎刀骑马,昂首向前,他是前苏联家喻户晓的二战英雄朱可夫像。朱可夫为莫斯科保卫战,为全面击败德国侵略者,作出了巨大贡献,立下了卓越功勋,二战中被誉为“战神”,胜利后晋升为苏军元帅。他有缺点有争议,但俄罗斯能在纪念伟大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时,在红场北边立起朱可夫的像,这就是尊重历史的标志。

可歌可泣的二战胜利结束后,莫斯科市为了纪念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从1958年起规划修建胜利纪念碑。几经政坛风云变化,俄罗斯人民不改初衷,坚持积极募捐筹款和开展义务劳动,促使历届政府重视,持续接力支持,终于在纪念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50周年之际,于1995年5月建成胜利广场。

这天下午,我们去二战胜利广场参观。老远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高的耸入云天的纪念碑。广场非常大,站在广场上,根本望不到头,看不到全貌。据资料介绍,广场面积有135公顷,是天安门广场的三倍。那个高高的代表性雕塑为胜利女神纪念碑,碑高141.8米,象征着卫国战争曾经历的1418个日夜。

幸好南边搭建有一个高大的观景台,我登上观景台,才略观全景大概。广场周边绿地延绵,树木花草掩映。中间是宽阔“战争年代大道”,铺设有1941—1945年各年代数字的红色花岗岩地铭碑。地面据说由2660万块大小不一的方砖铺就,代表着苏联在卫国战争中2660万死难者。两边是五彩花坛,并摆放着供休息的靠椅、条凳;东南竖有两组人物雕塑,一个是高大圆柱上面站立一个背长枪的战士的塑像,紧临着一组是俄红蓝白国旗、国微下战士冲锋向前的浮雕。南边还建有15个以旗簇雕饰高大铜色纪念柱,刻有二战时代表前苏联参战的15个方面军、舰队的名号与负责人名字。北边是100多米长的多组喷泉池,泉水喷涌数米高,非常壮观。导游说,喷泉设计者很有创意,白天,喷泉在阳光下晶莹闪耀,被称为伤心的“泪水”;晚上,在彩灯照射下特别好看,尤其在红色灯光下一片通红,称为悲惨的“血墙”。广场南侧不远处建有一座大教堂,金顶白墙,十分雄伟。东面面向插满红旗的大街,迎面而立的是为纪念俄国1812年的俄法战争击败拿破仑后修建的28米高的凯旋门。

迎着耀眼的斜阳,迈向广场西头高高的纪念碑。仰望三棱形碑体,像一柄巨剑直刺天空。剑碑上部有一个高举花环的胜利女神,在一男一女两位吹着号角的天使的陪伴下,带着胜利的喜悦来到人间。剑面和护手部刻满各英雄城市、重大战役、各种战斗人物的精细浮雕。剑碑的基座上立着一位勇士骑战马、持长矛刺杀毒蛇的雕像。基座下是座小山丘,以台阶绿地建成大圆形花坛。前边的绿地上以花草组成“1941”、“1945”字样。纪念碑后面的地面上五星中燃有长明火,以祭奠缅怀牺牲的英烈们。剑碑基座台阶上摆放着许多鲜花,这是人们自动敬献的。在俄罗斯,从苏联时期到现在,人们在喜庆节日,青年人订婚或结婚,都要到纪念碑前献花。缅怀先烈,祭奠英雄,弘扬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已经成为习俗风尚。

再西面宏大的扇形建筑是卫国战争中央博物馆,两端矗立有骑士塑像。据介绍,博物馆内陈列展示的内容非常丰富,生动介绍伟大卫国战争的历史,收藏有德国无条件投降的签字书、苏军攻克柏林插上国会大厦的红旗等众多二战文物,还有中国政府审判日本战犯的判决书。

漫步广场,看到各种肤色的游人来往,众多的男女在长椅上休息,在花坛边看书,老人坐在椅上晒太阳,儿童在草地上嬉戏,感觉和平是多么美好,俄罗斯人民生活很悠闲惬意。有两个小女孩在喷泉池边玩耍。其中一个跳到水池里,不时潜下水去摸什么。我细看池中许多白点闪光,要那个女孩子摸上来给我看看。她摸出水递给我两个,一看,原来是卢布硬币,一个1卢布,一个10卢布。猜想这些投

币的人,也和中国人往庙宇里的许愿池投

入钱币一样,同样祈祷平安。

由于广场太大,处处是胜景,步步有

新奇,我拍照转来转去,又累又费时,到了

集合时间,没能进馆内去参观,很有意犹

未尽的遗憾。

回望这个雄伟壮阔的胜利广场,深切

感受到俄罗斯这个战斗民族对曾经历过

的伟大卫国战争的历史,纪念是那么执

着、那么深沉。失败不能忘记,要吸取教

训;胜利不能忘记,要总结历史经验。导游

介绍,二战胜利结束后,苏维埃为表彰与

德国侵略者作长久而艰苦斗争,授予12

个城市和1个要塞“英雄城市”的称号,

这些英雄城市都陆续修建了二战胜利广

场。这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英烈

的纪念,对生命的尊重,对和平的珍爱。

历史记录昨天,历史告诉未来。法国

史学大师吕西安·费弗尔说:“在动荡不定

的当今世界,唯有历史能使我们面对生活

而不感到胆战心惊。”我们牢记历史的警

示,弘扬历史中英烈们的信仰与豪气,就能勇敢面对明天,创造新的历史。

我们国家2014年8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决定将9月30日设立为中国烈士纪念日,规定每年9月30日国家举行纪念烈士活动。各地提高了对纪念英烈的重视,增加了纪念英烈的设施修建。但是,在全国各地的造城运动中,到处大建广场,却有许多地方在这些大广场上花费巨资立菩萨造神鬼。中国台湾作家李敖说过:“我们的英雄不应该被忘记。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烈士尸骨还在,名字已经消失……我想找个给英雄下跪的地方!”

俄罗斯人民修建的二战胜利广场,以纪念英雄的功绩,缅怀牺牲的先烈,让历史告诉后人,胜利也不能忘记,英雄不能忘记。他们有这么多这么好给英雄下跪的地方,真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