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山万古图》在何处?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岳阳日报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镇馆之宝

《江山万古图》在何处?

来源:

-->

朋友们去到平江县城,如果想要了解平江为何是革命老根据地,为何是红色苏区,就应该去参观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提起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就想向朋友介绍一桩与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有关联的人和事。

一座纪念馆的筹建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对彭德怀等一些重大冤假错案进行平反昭雪。平江县境内的一些重要革命纪念旧址,应群众的强烈要求,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开始逐步修复。当时的县委宣传部,分管多个部门,革命纪念设施的修复,自然要宣传部牵头组织力量,由文化局具体实施。在相继修复平江起义旧址、新四军平江嘉义通讯处旧址后,都举行了隆重的开馆仪式,从中央到地方的新闻媒体都作了报道。

革命纪念旧址的修复,抚慰着带着伤痛的民心,同时也引起人们的反思。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中,为了某些特殊政治的需要,历史被歪曲,黑白被颠倒,彭德怀等许多开国元勋被迫害至死,大批老干部、知识分子被关押、残酷批斗,连牺牲的革命烈士也被诬蔑诽谤。平江及湘鄂赣革命老区无数怀有正义良知的人,祈望能像古代刻石立碑那样,建立一座革命历史纪念馆,将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奋斗的历史珍藏,以纪念先烈,教育后人,昭示天下。从平江全县境内当时还没有一处真正的革命历史纪念馆这个实际出发,平江县委、县政府尊重许多老同志与广大群众的建议,向上级申请报告,计划筹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为何叫“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这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和需要。因为平江是湘鄂赣苏区的发源地和中心区域。

在中国土地革命时期,著名的红色区域“湘鄂赣苏区”,又称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地区,以幕阜山、武功山、九岭山脉为三角轴心,纵横东西六七百里,南北近千里。从1921年毛泽东在发展平江党员起,革命的火种在湘鄂赣边区撒播。随后,共产党组织发动下的工农运动,渐成燎原之势,在这一地区相继暴发了鄂南起义、湘赣边秋收起义、平江起义等大事件。特别是彭德怀、滕代远1928年7月领导发动平江起义后,建立红五军和成立平江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在红五军主力转往井冈山前后,曾在湘鄂赣边界地区坚持游击战争,发动群众建立农村苏维埃政权,开创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新时期。在红五军外,湘鄂赣边先后创建了红8军、红15军、红16军,发展创建了红三军团。1930年,红三军团在地方武装和革命群众的配合下,举行红五月暴动,先后攻占了平江、修水、万载、浏阳等县城,并攻打长沙取胜,首次占领国民党控制的省会城市。1931年中共湘鄂赣省委和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20 多个县建立了党组织。湘鄂赣革命根据地鼎盛时期的红色区域扩展到湘东北、鄂东南、赣西北达40多个县的广大地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工农武装割据达十年,沉重打击了反动统治,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湘鄂赣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机关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从万载小源撤出,长期驻在平江县黄金洞山区的盖板洞。旧址为一栋普通夯土民房,1956年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湖南省民政厅拨款对旧址进行了维修。根据现代社会发展与传统教育的实际需要,平江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县城修建一座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经过多次向省及中央有关部门申报,1985年终于得到批复,同意筹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在选定馆址时,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炎巨带领省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来到平江,实地察看,现场办公,确定馆址。平江县委常委、副县长湛早华率县里宣传、文化、计划部门的人参加。笔者当年参加了这次办公会议,目睹了全过程。首先察看了三犊元花果山的一个山头,这是县文物部门早就看定的备选之地。这山头地处老县城西郊,离城特近,隔着一小片田垅,与县委老办公楼相望。从山上下来,有人建议还去县城南郊看看。副县长湛早华带领一行人来到寺前,登上鲁肃山。由于这里地势高,居高临下,汩水环绕山下,县城尽在眼前,风景如画。大家不禁称赞这个地方好气势、好景致。接着,又站在三阳街公路边远看百花台那片山地,也觉得那里山地连绵,视野开阔。许多人议论这两个地方不需要大拆迁,都是好发展,可以考虑。回到县委招待所会议室,正式讨论确定馆址。李副部长先要大家谈意见。去看地址的人有的谈纪念馆要建到县城西,离老城近,方便。有的建议选城南郊鲁肃山、百花台一带去,有利于县城以后的发展。正在人们热烈议论建馆要考虑县城长远规划时,坐在一角的县文馆所的陈果龙站起来说:“纪念馆不能建到城外河那边去,那里都是荒山野岭的,以后工作人员进城买点菜都不方便。”李副部长显然听进耳了,在听大家议论一阵后,他最后说:“不能再让革命烈士躺到荒山野岭去了,还是建在三犊元花果山的那地方吧。”一锤拍板定音,馆址就这样确定了。花果山那块地,县里本来准备划给妇联建幼儿园用。谁能想到改革开放后县城的建设发展那么快,如今的纪念馆处在老县城的中心了,原来那片田地全部变成了楼房街道。纪念馆坡高路陡,院内逼窄,停车场地小,临街门楼都难看清,陷入永久的窘境,许多人觉得留下了遗憾。

在一个经济贫困的山区县,在各项工作百废待举的时势下,想要筹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完全是白手起家,其困难数不胜数。县委成立领导小组,主要党政领导参与。另设办公室,宣传部分工由资深老副部长叶甘棠任主任,负责担纲,两个副主任为文化局副局长皮少仪和文管所所长陈学泰,陈具体负责抓基建。从立项报批、规划设计、选择招标、组织施工这帮人费尽心血,日夜操劳。由于资金不足,在筹建过程中,他们跑岳阳、去长沙、上北京,找官求人,都历尝酸涩苦辣。记得叶老部长在没有权没有钱没有人没有物资的情况下,多次在宣传部伤神长叹。为协调关系,有时为了去找人求人,连要送点茶油小土产,都要在部务会上研究。由于冒钱,土建一直停停搞搞。后来向财政部要一点钱,批500万,因为县里急用钱的太多,分到手的只300 万。他们为公业为人民,呕心沥血地操劳,克服了无数难以想到的困扰,为建馆作出了突出贡献。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他们用满腔的热血与忠诚,不仅为湘鄂赣革命老区建起了一座恢宏的纪念馆,同时也为群众树起一座敬业奉献的丰碑。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占地11亩,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殿出面积1040平方米,为琉璃翘檐回廊仿古式结构,庄严肃穆、宏伟壮观。

一个老画家的情缘

2015年开春看报,突然看到关于他的“生前”、“追忆”字样,心中惊呼:他怎么呐?查寻资料,他真的于2月9日在画室因脑溢血骤然逝世,享年76岁,他是著名画家曾晓浒。

我脑际一片空白,无尽伤感涌上心头。因为有一桩事与他相关,他与平江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有一段情缘。我与曾晓浒教授相识,就是30多年前在平江县委宣传部工作,筹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的时候。

在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筹建过程中,由于纪念馆馆藏一片空白,为了使纪念馆有一件像样的门面东西,平江文化部门想请带学生来到平江写生的湖南师大美术教授曾晓浒为纪念馆作画,专邀曾教授参加了纪念馆奠基典礼,曾晓浒乐意爽快地答应了。

曾晓浒先生既擅长山水、花鸟、人物,也精于诗词、书法、金石,专业全面,技艺精湛,享誉国内外。1964年,年方26岁即主笔为首都人民大会堂湖南厅绘制巨幅湘绣屏风《韶山》,随后又为大会堂创作大幅山水《南天独秀》,为画坛同行所瞩目。1979年创作《放木排》山水画,在日本福冈举办的“亚洲三国近代美术展览会”上获奖。1981年,为广西灵渠宾馆创作巨幅山水画《清漓拥翠》,深为国画大师李苦禅称赞。1983年,他带领5名弟子,完成了长沙火车站中央大厅的巨幅山水《醴兰沅芷·岳色湘声》,该画高9米长18米,气势磅礴,集中体现了三湘景色的雄浑隽秀,赢得南来北往中外旅客的称赞,被誉为亚洲最大的山水画。1986年第三次为首都人民大会堂作《翠笼桃源》、《幽谷清奇》。1985年为日本长野善行寺作《峨嵋朝晖》,被该寺列为镇寺之宝,将祖国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1993年为毛主席纪念堂创作的大画《韶山》成为该堂永久陈列并绣成巨幅湘绣展示。2001、2002年两次应邀赴中国驻美旧金山总领事馆作多幅大型山水画。曾晓浒先生艺德高尚,五十多年来笔耕不辍,教学相长,融贯南北之画风,成为新时代山水画最具代表性的画家,同时也是湖南最杰出的美术教育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和画家。从1980年开始先后多次被推选为省政协委员和常委、省人大代表和常委,以及全国人大代表,并任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曾晓浒多次带学生到平江山区写生。他不仅为这块神奇土地上的秀丽风景所倾心,更为这里曾经发生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史实所感动。曾教授看到当时山区许多群众生活贫困,基础建设落后,他以省政协常委的身份积极写出提案,反映群众的呼声,建议加强对老区建设的支持。曾晓浒答应为纪念馆作画后,他于1987年春爬山越岭去到连云山区红军打游击的一些地方写生,到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活动的一些纪念旧址瞻仰,他把对革命老区的深情挚爱凝聚胸中,精心构思;把对革命先烈的崇敬缅怀寄托笔端,直抒豪情。

1987年夏,曾晓浒要为纪念馆作画了,因为条件所限,没有合适的画室,只好在影剧院一侧的休息厅搬掉椅子茶几,将就用作画室。我因个人的爱好兴趣,很想观摩学习现场作画,那时曾多次抽空去观看曾老作画。

挤在不太宽的侧厅作画,加上灯光不够好,许多方面影响观察效果。曾教授因陋就简,作画时或站或蹲,或远或近,有时要站在凳子上,有时又攀上梯子,往往一干就是大半天,时常顾不上喝一口水,休息一会。天天累得精疲力竭,每餐吃不下一两饭。县里有关领导去看望,劝他莫急,不要搞得太累,要注意休息。他总是说:不要紧,没有画完不能停的。这样坚持半个多月的辛苦创作,一幅巨大山水画作展示在人们眼前。当友人告诉人说曾老的画完成了,我急忙跑去观赏。这时巨画已移置前大厅,整面墙版上,近看古木参天,苍松挺拔,凉亭耸立,山路弯弯,使人萦回往昔,浮想联翩;远眺丹崖雄峙,群峰叠嶂,林海滔滔,云蒸霞蔚,有如革命英烈,浩气凌云,使人景仰、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画作构思严谨,气势磅礴,笔墨酣畅淋漓,给人一种雄浑博大的壮美感。全画宽4点4米,高2点1米,确为精品巨作。我赶紧取出带来的老旧相机,拍不到全画,只好退步站到大门外,才拍下这一幅山水巨作的全景。曾教授在画上题款中写有“江山万古郁郁葱”句,我特将画取名为《江山万古图》,将照片珍藏至今。

曾教授作画时对我们说过:“我的画可以说一文不值,又可以说千金难买。”他德艺双馨,其画作多次荣获国内外精品展的大奖,代表了我国当代山水画的高峰,在许多拍卖活动中是拍价最高的画家之一,被国内外许多美术馆和藏家争相收藏。他的一幅山水小品画,往往要拍出上万数万的高价,而今时专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创作的这样一幅巨作,实在是无价之宝,他却分文不收,表达了一个老艺术家对老区人民、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深情。为了介绍曾教授的这一片赤心厚意,我曾写过一篇《他染丹青寄深情》的小文,发在1988年3月28日的岳阳晚报上,记录了这一事件。

一幅大画作的奇闻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1995年基本竣工。这年为迎接全国文化馆工作会议在平江召开,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经过陈列布置开馆。我期待曾晓浒先生的大画陈列,向世人展示。

我向参加会议活动的人打听:看到有曾晓浒的大画没有?答说:没看到。我心生疑问:既然开馆了,曾教授的画为何没有展示呢?

2008年7月,平江县组织纪念平江起义80周年活动。事后不久,我去平江参观新整理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刚好遇到应邀回来参加纪念平江起义80周年活动的欧阳文老将军(中将、解放军报首任总编)与乡友在参观,文化局副局长许早香陪同。我跟随欧老等参观了几间展室,给他拍摄了照片,听他讲了当年红军活动的有关情况。我留意察看各大厅各展室,没有看到有曾晓浒先生的画。送走他们后,我在县文联主席李团生办公室待了一会,又到纪念馆负责人的办公室坐。

当时在家的是纪念馆副馆长彭曙光。他很有才华,画国画相当出色,听人说当时在纪念馆里还经常画画。我以为出于他对画作的爱好,问一下他,应该知道情况。我特意打听:曾晓浒的大画怎么没有陈列出来呢?记得当时彭曙光心不在焉,一个不想理睬的架势。我本想提出要去看看,但看到他这个老熟人今天却如此不愿意与我交谈,就离开了。从此心生疑问,一直想找有机会和有关人再去问问看看。想不到彭曙光随后又被调离了纪念馆,不久竟病逝。

2014年10月,湘鄂赣苏区论坛在平江举行。为迎接这个会议,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组织了重新陈列。在此过程中,我请有关参会友人打听曾晓浒的大画展示没有?友人回信息:没有看到。

2015年清明,雨水汾汾。我回平江县城后,专门去经过重新布置陈列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看看,仍然没有看到曾老的大画。找到纪念馆办公室,向年轻的刘同志打听。现纪念馆和文管所合二为一,两个牌子一班人马。刘副馆长告诉说:“从不晓得有曾晓浒的大画,也没有听人讲过。”我问:“库房里有没有?”他打开电脑说:“现在所有文物都要登记、编号、造册、进电脑网,库房里有些什么,从这电脑里一查就知道,根本没有什么曾晓浒的画。”

我试试问:“说不定被人搞走了呢?”刘笑着认真说:“开玩笑!我们文物库房的东西,要经四个人四把锁打开,才能进去。谁能搞走得了?”我说:“我毫不怀疑你们的管理制度和措施,问题是好东西在登记入库前就搞走了,你就不知道了。”他说:“要是那样子,我们也就冒办法。”随后,我到馆长办公室,问姜馆长:“晓得纪念馆有曾晓浒的大画么?”他说:“不晓得”。我向他介绍曾晓浒老先生大画的来源。他说:“从冒听讲过。”接着,在纪念馆的山脚下的文化局内,我向现任文化局一把手的吴局长提起:晓得纪念馆有没有曾晓浒的大画?他很惊奇说:“不但不晓得,从冒听讲过,还真有点奇怪!”

曾教授当年作画,是在影剧院大厅公开进行,不是什么秘密。当年不少县级领导都去观看过。就算局外群众不大晓得,文化局和文管所以及影剧院这么多人亲眼看到,不可能没有印象吧?曾晓浒先生的大画,四米多长,两米多高,不是一颗糖粒子,能含在口里溶化,不是一杯酒水,能在无形空气中蒸发。曾教授画完以后,对于他费尽心血精心创作的画作,再怎么随意,也会与文化局或文管所的人员交接一下吧?那样一大摞东西,不可能丢在影剧院的地上,让收废品的人拿了去吧?更不可能丢到大街上,让外面捡垃圾的人捡走吧?为何居然没有了呢?真是奇怪?

多年来在平江县不是没有人讲过,而是有许多人不断私下议论,有的说最先画交给了谁,有的说后来又交给了谁,有的说实际冒交给我,等等说法并从来没有停过,只是都不明说。有位曾参与筹建纪念馆的人最近还讲:那幅画出手要卖得****多万呢!

世界上许多事物,没有看到不等于不存在,历史上许多事情,不知道不等于没有发生。对于平江县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这一秘而不宣的巨画失踪怪事,在全国也算特大奇闻。有些人说不知道,不等于无此事,讲没有听说,不等于没有人说。好比大众黄牯冒人放草,公共的牛丢了,谁也不放在心上。其实年轻人不知道也有可能,但文化局或文管所50岁上下的干部职工,没有不晓得的。有些人心里明白,只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装聋装盲,都可以说没听说、不知道,实质上只能说是怕趟这浑水,不想去负责作为而已。

何况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筹建以来,县文化局、县委宣传部至县委,主要领导人都经过了七八次以上的变动,纪念馆的负责人也一再换动。各级头头们如换汤锅一样,后来的新上的谁也不理旧事了。如今,参与筹建湘鄂赣根据地纪念馆的人,有的退了,有的调走了,叶老部长作古了,曾老教授又逝世了。为《江山万古图》这幅画作,平江县真是愧对曾晓浒老先生的,如今虽然用不着向曾老说什么了。但是,曾晓浒先生的《江山万古图》已成为绝世画作,价值连城,实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的镇馆之宝。这幅画并不可能随他化作一缕青烟而去,这一艺术瑰宝必定仍在人世间。

根据当今反腐败揭露的许多案件看,不少官员、老板与社会名流,对书画的雅好大增,索贿收藏,偷盗隐匿,造假换真,送礼拍卖等等,无奇不有。利用书画作品行贿讨好,收藏敛财,是一些人的贪腐新手法。平江县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江山万古图》的失踪,不是一件小事。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说过,“一些地方发生窝案串案,有的地方成为腐败重灾区,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是怎么履行的?不能‘新官不理旧账’。出了事,要追责。”而多年来在平江文化、文管部门却异样的淡漠平静,这是令人不解的现象。

其实,快三十年了,平江县还是有许多知情人私下议论,谈着各种猜测,总觉得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这桩怪事不简单,疑问甚多。我每看到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就怀念起曾晓浒教授,也想起曾晓浒教授倾注心血的绝世之作《江山万古图》。《江山万古图》究竟在哪里?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