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早期岳阳党组织的创建
点燃洞庭星火
来源:
-->
马克思主义在岳阳的传播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1919年在北京爆发的五四运动,则促进了岳阳人民的思想启蒙和解放,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岳阳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岳阳的传播,主要有四条途径:
一是散发革命书刊。岳阳籍一批在外工作学习有志于变革社会、改造国家的爱国进步知识分子,最早接触并吸收马克思主义,他们回到家乡通过言传身教,或书信介绍,或寄送刊有马克思主义、俄国十月革命的书刊,或开办进步学校等各种方式,在家乡进行传播。
平江爱国人士李六如是岳阳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他1908年到武昌参加新军,结识了同盟会会员刘复基(武昌起义三烈士之一)、詹大悲等,组织文学社,为负责人之一,从事士兵运动。武昌首义时,他被黎元洪委为第四镇大六标标统(相当于团长),参加了阳夏战争。由于不满意标统职位,又觉得自己年轻,想出洋深造,几经请求,黎元洪终于同意,赠他三千元出洋费,每月另拨官费八十元,还补了一个“陆军少将”头衔。李六如用这笔钱买回了过去的几百石田产。到日本后,他放弃了“想当督军”的初愿,热心议会政治,做起“议员梦”来。于是不进士官学校,进了明治大学的政治经济系。后来一心研读社会科学书,如《社会问题十讲》《马克思经济学说》等,还读了《资本论》第一卷,特别受河上肇著作的影响很深。为了反对二十一条,他还曾罢学回到湖南,做过宣传救国的工作。1919年10月毕业回国时,正值“五四”运动兴起,他拒绝长沙官方的高薪聘请,回到平江,集资办了一个织布厂,用的是宜昌出产的脚踏铁机。由于军阀勒索,洋布倾销,不久工厂就倒闭了,还欠了债,只好又卖田产。“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梦想终于破灭。但他同时办的救贫工厂、工农夜校以及农会、工会等,不仅使平江有了第一代产业工人,同时培养了平江最早的一代革命干部。特别是他把从日本留学回国带回的日文本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传入了平江。尔后,他在长沙教书期间,又给平江公会会长陈茀章、农会会长余贲民寄送《向导》《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国家与革命》和《湘江评论》等书刊。这时,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以及《新青年》《每周评论》等书刊也陆续传入岳阳。
二是开办文化书社。1920年9月,毛泽东在长沙创办湖南文化书社,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当时岳阳的任景芳、张次良等一批进步青年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他们成了文化书社的常客。在长沙任教的李六如、喻寄浑等与毛泽东、何叔衡联系密切。在那里,他们阅读了最新的进步书刊、报纸,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学到了许多最新的知识。他们由此受到启发,决意在家乡开办文化书社,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他们的倡导和组织下,1921年3月至1922年11月,平江文化书社、岳阳文化书社相继开办。文化书社引进、推销中外最新图书、杂志、报纸,传播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知识,服务农工、服务社会,不以盈利为目的。文化书社与上海、北京、武汉、广东等地的出版社、杂志社、书铺(店)、新闻单位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凡属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书刊无所不有,尤其是对当时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最有力的《新青年》《向导》《先驱》《湘江评论》更是大量推销。书社还设立阅览室,方便那些无力购书的读者,并可在阅览室研读或定期借阅。书社还购置石印机等设备,自己翻印一些进步书刊的文章介绍给读者研读。文化书社的开办,使马克思主义得以在岳阳广泛传播。
三是创办进步报刊。1919年至1922年,湘阴、平江、华容等旅省、旅京及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先后创办了《湘阴旬报》《平江旬报》《旅京华容同乡会会刊》《海外乡谈》等进步报刊。这些报刊,都是以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倡导革新、抨击时弊为主旨的。这些进步青年学生还大量地将这类报刊及时寄回家乡,为家乡的马列主义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四是举办工农夜校。1922年8月,受毛泽东派遣,郭亮来岳州领导工人运动,在铁路工人陆汉湖等人的协助下,在“广东大院”(粤汉铁路岳州站广东工人驻地)办起工人夜校,通过教工人识字、学文化,向工人通俗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年10月,湖南省政府为大力推广平民教育,鼓励各地兴办平民夜校,编写教材。当时举办工农夜校没有现成的既有革命思想内容,又适合工人阅读的通俗教材,毛泽东很注意这个问题,并鼓励李六如编写平民读本。至1923年5月,《平民读本》共四册陆续出版,它被中共湘区委员会作为向平民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通俗读物分发全省。平江、岳阳、湘阴、华容县的进步知识分子,利用平民教育的机会,大办工人夜校、农民夜校和职业学校。通过开办夜,校大批工农群众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特别是频繁的交往,把岳阳的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和工农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广大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在岳阳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毛泽东亲赴岳阳撒火种
青年毛泽东为寻求“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道路与方法,深入工农,考察社会,曾三次环洞庭湖游历。
1917年7月中旬至8月16日,他偕好友肖子升从长沙出发,经宁乡、安化、益阳、石门至沅江,沿西洞庭湖游历。
1918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他与同学、新民学会会友蔡和森一道,沿洞庭湖南岸、东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等县,历时20天,对洞庭湖区进行第二次游历与社会调查。
1921年4月底至5月中旬,时任湖南一师附属小学主事(校长)的毛泽东,又开始了他的第三次环洞庭湖“游学”考察。
4月底,他偕新民学会会友及附小教员易礼容、陈书农自筹旅费,乘火车到达岳阳。与以往的两次游历不同,这次以考察教育为主,首先到位于学道岭的岳州中学,受到时任岳州中学校长的原一师国文教员童文豹的欢迎,参观考察了学校的教学情况,听取了童校长对岳州教育情况的介绍。当时岳阳的大中小学分公立与教会两种性质,兼有少数民办性质的私塾,其中有所公办的岳阳县立女子中学。自古以来,由于封建礼教的影响与束缚,女孩子是不能进学校念书的。民国后,风气渐开,女孩子也可进校念书,但必须分校,由此创办了女校,岳阳县女子中学阮绍煌是个60多岁的“老封建”,他所请的教员是50多岁的“老学究”,穿长袍,蓄胡子,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师道尊严。这位阮校长还常坐校门口,来宾参观学校,须得其许,毛泽东等人来到位于县门口街的女中考察,这位校长居然以三人年轻,不宜入校为由拒绝,毛泽东便回到住处写了篇《胡子的作用大矣哉》的文章,寄给在《湖南俗报》当编辑的新民学会会员谢觉哉,予以发表,对这种顽固坚持封建旧礼教的人进行猛烈的抨击。
接着,毛泽东等人前往湖滨黄沙湾美国教会办的湖滨大学,考察该校的教育,并与教职员工进行交谈。然后从南津港义渡乘船到君山,再转华容、南县、常德、湘阴,完成了他的环洞庭湖游历。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毛泽东、何叔衡从上海回到长沙。毛泽东根据党的决议和任务,把组织工人阶级和领导工人运动作为中心工作,派遣党、团员深入到产业部门和学校中宣传马列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注意在青年知识分子和工人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是年冬,毛泽东在长沙新河车站铁路工人程地广、卢士英的陪同下乘火车来到岳州车站,在铁路工人驻地“广东大院”,会见了程地广的好友、进步工人陆汉湖。毛泽东向陆汉湖详细地询问了铁路工人的思想、生活和工作情况,介绍了劳动组和书记部的性质、任务以及创办工人夜校、工人俱乐部的办法。然后通过陆汉湖召集10多名进步工人在“广东大院”楼上开会,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重要意义,号召工人组织起来,同帝国主义、军阀封建势力斗争。随后,毛泽东介绍陆汉湖加入中国共产党。
岳阳最早建立的第一个党小组
毛泽东离岳后,陆汉湖便在铁路工人中开始建立工人俱乐部和发展党的组织工作,先后吸收了熊巽泉、孙康照、蔡康庭3人入党,并成立中共岳州铁路工人小组,陆汉湖任组长,这是岳阳最早建立的第一个党小组。
1920年,李六如在平江创办的兴业织布公司倒闭,实业救国的幻想破灭。他为找出路,来到长沙,通过湖南教育会会长方维夏的多方活动,被介绍到长沙“群治大学”和“法政专科”学校教书。不久,通过平江在长沙教书的喻寄浑结识了何叔衡、毛泽东、李维汉、夏曦、刘少奇、郭亮等人。李六如同何叔衡、毛泽东在频繁的接触中,看到了不少马列主义的书刊,如《劳农政府与中国》《新俄国之研究》《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等。他通过和毛泽东、何叔衡的多次交谈及研读马克思的著作以后,思想豁然开朗,逐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就是要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中国只有走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才是一条自由、解放、幸福的道路。1921年7月,毛泽东、何叔衡代表湖南共产主义小组,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后,他们回到湖南,开始创建湖南地方党组织的工作,于10月正式成立中共湖南支部,毛泽东任书记。支部成立后,遵照中央要在第二年7月开会前物色同志30人,成立区执行委员会的指示,积极而慎重地发展党员。这时,毛泽东、何叔衡吸收平江籍青年喻寄浑加入中国共产党。喻寄浑,又名喻坚,曾化名老彭,1895年10月出生于平江县城一个小康之家。1918年,喻寄浑在长沙加入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发起的新民学会;1919年7月回平抵制日货,并任李六如创办的平江工夜校主任和教员;1920年在长沙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是湖南文化书社总社的36名社员之一;与毛泽东、何叔衡的关系甚密。李六如、喻寄浑是平江工农运动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对平江工农运动了如指掌。毛泽东非常关心平江的工农运动,在了解平江工会会长陈茀章、农会会长余贲民的情况后,要李六如立即通知陈茀章、余贲民两人到长沙参加短期学习。1922年春,陈、余接到李六如的通知后,立即来到长沙清水塘,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于五一前后毛泽东又介绍他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俩入党后,根据毛泽东和中共湘区委员会的指示回到平江,一面继续组织领导工农运动,一面积极慎重发展党员,创建平江党的组织。1922年下半年,吸收中医师李则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成立平江第一个党小组,陈茀章任组长。1923年,又先后吸收余本健、刘肱臣、徐礼君、李宗白、李叔陶等人入党,党员增至7人。
岳阳境内的团组织,早在党的创建时期就开始发展。1922年春,平江工会会长陈茀章、农会会长余贲民在长沙由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回县后,首先在进步青年中发展了一批团员。5月,中共岳州铁路工人小组为开展工人运动,培养党的后备力量,在岳州铁路工人中吸收一批进步青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岳州工人小组,负责人陆汉湖,隶属青年团长沙地方执行委员会领导。次年春,团员发展到20人,即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岳州地方委员会,负责人陆汉湖。
岳阳地区自从党的早期组织建立后,革命有了领导核心,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势不可挡。这正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洞庭革命星火一经点燃,立即燃遍岳阳湖乡大地,造福广大人民。
2021-04-11
00:00:00:0
——记早期岳阳党组织的创建
点燃洞庭星火232510http://192.168.99.30:8088/pc/content/202104/11/content_2325.htmlnullcontent_2325.html11点燃洞庭星火/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