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永生难忘的六次流泪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岳阳日报
巴陵石化87岁高龄、党龄65年志愿军老战士欧阳旭深情讲述——

永生难忘的六次流泪

来源:

-->

□龙

欧阳旭

“同志,最近我看了很多庆祝建党100周年的电视节目和报道,也总是回想起一生中始终难忘的几次经历,心中很是感慨,一直想把它写出来,但年事已高,写字使不上劲……”不久前的一天上午,笔者接到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巴陵石化公司离休干部欧阳旭老人打来的电话,得知老人家的心愿,连忙约定尽快登门拜访。

第二天,当笔者敲响欧老的家门时,只见87岁高龄的他头发花白,精神矍铄。随着欧老满怀深情地讲述,他永生难忘6次流泪的故事,也清晰地存入我们的脑海。

1934年,欧阳旭出生在湖南省武冈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在家中五兄弟中排行老二。12岁那年,欧阳旭的父亲去世,母亲含辛茹苦供他和三弟上学。

1949年9月,欧阳旭的家乡解放后的第一天,他的家中来了几名解放军。“其中一个个子不高、长着娃娃脸的大哥哥背着红十字包,说话和气。他主动接近我,教我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曲,还给我讲革命战斗故事。”欧阳旭回忆说。

很快,欧阳旭就与这名叫毛国良的解放军亲近起来。在他的介绍下,只有15岁的欧阳旭在家乡光荣参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3兵团38军的一名战士。当时,欧阳旭年纪小,个子也不高,首长和战友们都叫他“小欧阳”。

10月,38军一部分驻扎在两市塘小镇。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元旦,大家准备了打花辊和扭秧歌等节目。一时间,十里八乡的老乡蜂拥而出为表演助兴,一派喜庆氛围。欧阳旭男扮女装,穿上小红褂,涂了红纸做的“胭脂”,参加扭秧歌表演。

活动休息间隙,在小镇的农户家里,有村民热心为参加演出的战士递上香烟。香烟壳上大大的海军帽煞是可爱,欧阳旭好奇地“摸”了一支,刚刚点着吸上一口就被呛得不行,他赶紧扔了烟头。

这个场景,被细心的班长毛国良发现。当晚临睡前,毛国良找到欧阳旭,一改往日和颜悦色,严肃地批评道:“你参军3个月就学抽烟,为什么不学好?自己回去好好反省!”

欧阳旭面红耳赤,不声不响回到铺位上,背对着战友,紧紧抱着双臂,豆大的眼泪滚滚直流。“那次批评教育,我受益一辈子。我一直铭记班长的批评,从那以后没有抽过一次烟。”欧阳旭说。

1950年10月,作为38军的一名卫生员,16岁的欧阳旭随部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我记得,当时先是坐上从河南开往辽宁的火车,一个礼拜后,在辽宁开源县原地驻扎。”

欧阳旭记忆犹新,出征前的思想动员会,成为他往后度过艰苦岁月的“强心剂”。38军的战士们,都踊跃分享各自受苦受难、紧跟共产党干革命谋解放的故事。欧阳旭也上台讲述在广西百色解放战斗中牺牲的战友王志昌对自己的影响。

欧阳旭说,参军后,他交好的第一个小伙伴叫王志昌,是第38军的一名号手。“那时条件差,我刚入伍没分到被子,是王志昌主动分享他的被子;我没枕头,王志昌就把衣服叠好给我当枕头;我吃不饱,王志昌悄悄给我送来半块馒头……”数月相处,欧阳旭和王志昌情同手足。

欧阳旭记得,1949年底,王志昌和欧阳旭分别,随38军151师南下解放广西。这一去,他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了很久,我才听战友说,王志昌很勇敢,在百色战斗吹冲锋号时,身中数弹,牺牲的时候,手中还紧握着冲锋号”。欧阳旭说,“得知这个消息,回想起王志昌同志对我的好,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到现在都非常怀念他。”

在朝鲜战场,欧阳旭在前线当卫生员,先后参加了第一、二、三、四次战役,并荣立三等功一次。“我记得,到朝鲜没多久,我所在的38军113师就迎来了入朝后的第一场战斗。

1950年11月,在朝鲜熙川附近打响的一场反击战中,有一条必经之路,就是需穿越敌军的一道封锁线。即便夜间行军,敌人的飞机仍不停轰炸。欧阳旭和战友们右臂上扎着白毛巾,飞快地向前行进。

“我行军累了走不动了,战友刘世杰就扶着我,鼓励我咬紧牙关坚持继续前进;肚子饿得难受时,他把仅有的一点炒面和着雪让我吃,自己却忍饥挨饿。”欧阳旭回忆说,“他对我思想上要求严格、生活上无微不至关怀、业务上言传身教,是我十分崇敬的良师益友。”

当时,朝鲜北部白雪皑皑,寒风刺骨。欧阳旭随部队急行军到达大同江江边后,上级命令脱下棉裤,把枪支和棉裤顶在头顶渡江。“我没走多久,就感觉江中好像有很多‘鱼’在不断咬我的腿,经过险滩还差点摔倒,也是刘世杰拉了我一把。”欧阳旭说,“我强忍着痛,好不容易挪移到了江的另一边,腹部以下知觉全无。我顾不上许多,跟着队伍急速前进。不知过了多久,下肢逐渐恢复知觉,血水往下流,钻心地痛。”

曙光从地平线升起,志愿军披荆斩棘沿着崎岖的山路,向敌人的后方包抄进军,将他们成功锁住。“战斗取得胜利,但一些战友被活活冻死,还有些冻伤的战友不得不锯腿保命。”看到身受重伤的战友,欧阳旭禁不住掩面而泣,但也不得不强忍悲伤,擦干眼泪投入紧张的工作中:清创、包扎、注射药剂,然后向后方医院转移伤员。

1950年10月27日,志愿军第38军113师奉命截断了敌军南逃之路,迫使敌军转向龙源里方向逃跑。29日,113师不顾连续作战的疲惫,抢先占据龙源里有利地势,与急于逃跑的敌军展开孤军作战。其时,绝望的敌军集中火力,向龙源里阵地发动猛烈攻击。

“在那个山头,一营当天夜里上去,遭遇敌人三番五次进攻。”每天,欧阳旭看到许多志愿军战士英勇牺牲,“大家都说,我们身后就是祖国,决不能后退半步!”

当时,欧阳旭和战友源源不断地接到从阵地上抢救出来的伤员。“我们根据他们的负伤轻重情况,或包扎,或手术后马上送后方医院,每天都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几乎没有休息时间。”老人家说。

1950年12月爆发第四次战役,龙源里战斗极其残酷。前沿阵地急需卫生员,欧阳旭和刘世杰都争着去。刘世杰抢先向组织递交请战书,临行前把藏在急救包内的东北、华北、中南解放纪念章交给欧阳旭保存。

刘世杰到阵地后,部队连续打退敌人的多次进攻。于是,敌军飞机开始狂轰滥炸,一颗凝固汽油弹在离刘世杰不远的地方爆炸。顿时,欧阳旭年仅18岁的亲密战友成了一个“火人”,壮烈牺牲。

“他们也都是爹娘生的呀!”在血雨腥风的朝鲜战场上,欧阳旭万分悲痛,泪如雨下。“小刘哥曾告诉我,他家在辽宁省金县农村,如果他牺牲了,请我一定把那3枚纪念章转交给他的父亲,作为永久的纪念。”欧老说,“回国后,我曾多次寻找小刘哥的家人,但一直没有联系上,至今仍深感遗憾。”

1952年6月,因为身体原因,欧阳旭提前从朝鲜战场回国,在38军休养所(医院)当药剂士。倒在血泊中的王志昌,亲如兄弟的刘世杰,下落不明的老班长毛国良……曾朝夕相处却又依依惜别的战友,走马灯似的充盈着欧阳旭的记忆,令欧阳旭无限怀念。1950年就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后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他,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1953年,受组织委派,欧阳旭前往医干队学习,随后转干,在第38军军部当药剂师,后到38军炮兵团当助理军医。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欧阳旭被授予少尉军医。“那时候,我特别珍惜每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特别感激党组织和首长对我的关心爱护。”欧阳旭说,“只有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才能继承长眠异国他乡的战友们的遗志。”

1956年5月,是欧阳旭又一个终生铭记的日子,时年22岁的他,在吉林山城镇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我的入党介绍人王家声是曾参加过抗日战争的战士,他和另一名入党介绍人李百孚同志给予我很多教育和帮助。”欧阳旭说,“当我面对鲜红的党旗,右手举拳,庄严地宣誓的时候,百感交集,泪水夺眶而出。”

1975年,第38军成立当时唯一的火箭炮团,欧阳旭受命担任该团的卫生队长,带领3个营几个连的近40名卫生员工作。后来,他又服从组织安排,远调内蒙古军区守备二师炮兵团,担任卫生队长。1979年8月,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从内蒙古军区转业到地方工作。

在军旗告别仪式上,欧阳旭含着热泪,凝视军旗,行上在部队的最后一个军礼。“那个时候,我和战友们都有万般不舍,眼泪像断线的珠子刷刷地掉下来,战友帮我摘取肩章时,我哭着说,这几克重的肩章,是我一生的眷恋啊!

1969年9月,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2348工程(巴陵石化前身)。10年后的1979年9月,经战友引荐,欧阳旭从河北保定举家南迁,转业到原岳化总厂锦纶厂工作,担任卫生所长。上世纪80年代,欧阳旭调到己内酰胺工程指挥部(原鹰山石化厂)卫生所工作,1989年3月离休。

扎根湘北山沟,生长石化深情。离休30多年来,欧阳旭“离而不休”,他20多年坚持参加所在支部的政治学习;担任鹰山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在“故事亭”里讲“四史”故事;发起成立鹰山社区志愿者协会,组织和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先后为4000多人进行义诊。说起老军医欧阳旭,大家都表示满满敬意。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入党也有65年了。回想起自己一辈子所走过的路,这六次流泪的经历刻骨铭心。我无时无刻不怀念牺牲的、久别的战友,庆幸自己能在有生之年参与和见证新中国的沧桑巨变,感同身受百年大党的伟大、光荣和正确!”欧阳旭激动地表示,“作为一名老党员,我要给党的百年华诞送上最真诚的祝福!”

2021-09-12

00:00:00:0巴陵石化87岁高龄、党龄65年志愿军老战士欧阳旭深情讲述——1011610http://192.168.99.30:8088/pc/content/202109/12/content_10116.htmlnullcontent_10116.html11永生难忘的六次流泪/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