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岳阳籍革命烈士孙子俦
来源:
-->
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成为红色旅游景点。
□文/图
本报记者
黄
梅
初夏,位于湖北洪湖市的湘鄂西苏区革命历史纪念园,松柏苍翠,丰碑耸立。一座高5米、横跨50米宽的烈士墓墙上,铭刻着20多位岳阳籍革命烈士的名字,其中一位就是孙子俦。
革命生涯中,孙子俦曾任中共监利县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中共江南县委组织部长,湘鄂西省委委员,鄂中特委书记,红三军九师政委等职,被誉为湘鄂西根据地著名的“四大文豪”之一,为开辟创立湘鄂西根据地和红三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满怀救国救民之志,积极投身革命运动
孙子俦,又名秉权,1901年出生于岳阳县昆山乡(现岳阳经开区西塘镇)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热爱读书,从私塾读到岳州中学,20岁考入长沙达才法政专科学校。在中共湘区委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波澜壮阔发展的激荡下,他受到积极的影响,强化了忧国忧民、救国救民的思想。毕业后他回乡执教,力图走育人子弟、教育救国的道路。
1925年湘北大旱,学校停业。他目睹灾害横行,民不聊生的惨况,毅然作为民工领队,以工代赈,上湖区筑堤,寻求饥民的生活出路。在工地上,他认真负责,管理有方,使堤工局满意,民工们拥护。修堤工程完工后,他又率民工回乡自救,被誉为“巴陵奇男子,饥民贴心人”,在乡间很有威信。
北伐军进入湖南后,湖南农民运动蓬勃兴起,孙子俦应国民党省党部特派员马琪的邀请,积极参加筹建农民协会的工作。他动员5000多农民加入农会,被选为岳阳县十七区农会主席,在岳阳北乡掀起农村大革命的高潮。
1927年春天农村粮荒,他指令开仓平粜。恶霸李章显不遵农会禁令,私自把粮食偷运出境,并殴打农会干部。他指挥农会会员抓李章显挂牌游乡,不料李章显半路逃跑,被愤怒追捕的农民群众打死在水田里。他支持农民的正义行动,吓得其他地主不敢违令,三天之内平粜出粮食近千担。
农会成立后,孙子俦制定了农会的斗争纲领,包括打倒土豪劣绅,开仓济贫,打倒家族主义,废除宗祠,以国为家,禁赌博、戒鸦片,不包庇坏人,破除迷信等,深得广大农民的拥护。
由于表现突出,在中共岳阳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刘士奇的介绍下,1927年春,满怀救国救民之志的孙子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到革命运动中。
宣传发动广大群众,培训革命骨干力量
“马日事变”后,白色恐怖笼罩岳阳城乡。孙子俦在农友掩护下只身出走,前赴监利,与监利、临湘、平江、华容的同志组建“两湖非常委员会”,并在监利组织秋收暴动和年关暴动。
中共监利县委、监利县苏维埃政府和县赤卫大队成立时,孙子俦先后任县委组织部长、《洪湖月刊》主编,鄂西特委委员、监利县委宣传部长、县苏维埃政府秘书长等职。贺龙、周逸群率部来到监利,进一步扩大洪湖苏区的范围后,孙子俦奉命负责师范学校与列宁政治学校的工作,从事教师和干部的培训,为苏区建设输送力量。
孙子俦常到学校讲课,特别是为了向农民进行文化教育,他编的《新三字经》,通俗易懂,顺口好说。他还把红军战士的战斗生活编成歌谣,在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中传唱:“芦荡是我房,菱角是我粮,船板是我床……红军是亲娘。”“洪湖水,鱼穿梭,工农红军英雄多,白天下湖把鱼打,夜晚齐把白匪捉。”他编的这些歌谣,深受战士和人民群众的欢迎。
到洪湖后,孙子俦一直在监利县委机关工作。他勤奋努力,白天走乡串户做群众工作,晚上编写《政治简报》到深夜,有时甚至通宵达旦,一双眼睛常布满血丝,同志们都非常尊重他,关心他,劝他注意身体早点休息,他却说:“贫苦的人民正在受难,我有好多事没做完哩。”
孙子俦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主义,认真总结洪湖地区的革命斗争实践,写出了大量充满理论力量和革命激情的文章,在湘鄂西苏区影响很大。孙子俦在监利工作时间长,换几届县委书记,他一直在县里辅佐县委写理论文章,他的理论水平很高,文章写得很好,是湘鄂西有名的“四大文豪”之一。
足智多谋善打游击,多次取得战斗胜利
孙子俦文武兼备、足智多谋,在恢复江南苏区的斗争中,进一步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任。
1931年7月,江南苏区遭受严重水灾,国民党湖北省当局发动了对湘鄂西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中共江南联县县委在监利陶家埠组建后,孙子俦任组织部长。他深入敌占区,恢复党的组织,并带领游击战斗小组,打团防,除恶霸,抓“反水”分子;同时发动群众,抗灾度荒,生产自救。他的工作卓有成效,到这年年底,使得部分地区又出现武装割据的好局面。
为了打击湖南军阀何键部署“六县联防”的第五次“清湖围剿”,孙子俦率领一部分武装力量,与洞庭湖特区游击队会合,开展反“清湖”斗争。他将游击队一分为二,一部分交区委委员冯世华率领,保护群众和地方干部分乘20只帆船,经城陵矶入长江,转移至江北安全地带;他则率另一部分与特区游击队凭借湖区天然屏障,与敌周旋。在巷梧台的一次反包围的激战中,他以芦林为掩护,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终于反败为胜,夺取帆船一艘,枪支弹药一批。接着,又歼灭了驻守墨山的团防武装,并迫使各县“进剿”的“铲共义勇队”后撤,使“六县联防”的“围剿”无法得逞。
红三军恢复第七师、第九师建制后,孙子俦被任命为第九师的政治委员,师长为段德昌。1932年1月底,湘鄂西召开了第四次党代会,他又当选为湘鄂西省委委员,并兼任鄂中特委书记。此时,敌军第四十八师重占皂市,屯兵龙王集、陈家河一线。他与段德昌率第九师北渡襄河,突袭皂市,围歼龙王集、陈家河之敌,全歼敌第四师十二旅,生俘旅长强联华,打了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好胜仗。
不计个人荣辱得失,全心全意为党奉献
红军的胜利,震惊了敌人,敌第十军军长徐源泉调集十个团向皂市反扑。孙子俦与段德昌率红军第九师隐蔽地向文家墩发动进攻,激战至第二天下午,俘敌旅长韩昌峻以下2000人,将敌人的这次反扑粉碎。
这时,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不顾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命令红三军放弃游击战术,实行大规模的阵地战,要求打下京山,扩大根据地。孙子俦和段德昌不同意这种作战部署,他们一方面向分局陈述意见,一方面周密备战,又击退敌四个旅的进攻。这一仗虽歼敌2000人,但红军的伤亡也很大,最后被迫撤出战斗。
孙子俦虽受到中央分局对他进行“反中央分局即是反中央”的无理指责,但仍在战斗中正确地指挥。
中央分局书记夏曦顽固地执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无视湘鄂西党和红军多年奋战取得的巨大成绩和作战经验,残酷打击抵制他错误的红军干部。他给孙子俦也戴上一顶“反中央分局即是反中央”的大帽子,无端批判和指责。孙子俦不计个人荣辱,只要能够为党工作一天,他就全心全意,恪尽职守,作出很多贡献。在肃反扩大化中,他先是被免除红九师政委职务,而后又以“改组派”罪名被捕,于1932年8月同100多名同志一道被杀害于瞿家湾的荒洲上。
洪湖水呜咽,湘鄂西传悲。人民忘不了烈士们为苏区和红军斗争做出的历史贡献。1956年中共中央为孙子俦彻底平反,追认他为革命烈士,以雪沉冤,以慰英灵。
如今,在孙子俦的家乡岳阳经开区西塘镇,掀起了党史学习教育热潮,他的革命故事广为流传。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也成为红色旅游景点,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孙子俦是文韬武略的将领,深受洪湖地区人民的爱戴。”湖北省机关工委特聘资深讲师瞿兆利感慨道。
每一位英烈都是一曲感天动地、撼人心魄的时代壮歌。在血与火中,孙子俦与牺牲的烈士们一同铸就了永恒的丰碑,激励着无数后人勇往前行。
2021-06-20
00:00:00:0——记岳阳籍革命烈士孙子俦579810http://192.168.99.30:8088/pc/content/202106/20/content_5798.htmlnullcontent_5798.html11在血与火中铸就永恒的丰碑/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