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特长?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岳阳日报
特长生加分取消了

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特长?

特长不应只是升学“敲门砖”

来源:

-->

“特长生”就是指有特别专长的学生,从外在表现来看,如擅长绘画、舞蹈、体育等项目。特长生曾一度被家长们当成孩子择校升学的“敲门砖”,也曾被一些学校津津乐道地奉为提高升学率重要的手段之一。

在岳阳市一中唐副校长看来,高考取消艺术体育特长生加分,一方面旨在避免学生家长对孩子进行功利化的“特长”培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克服因考试加分不实,导致的教育不公平问题。

唐校长认为,不少带着“特长”标签进入学校的学生,其特长大部分都不是普通学校培养出来的,而主要是依靠校外培训机构。事实上,一些家长为了能让孩子进入一所好中学,在小学阶段就会按照该中学的“特长”要求,对孩子进行培养,以期作为进入优质学校的“敲门砖”,或是能够在将来的升学考试中加分。“目前的政策导向是,消除家长不顾孩子成长实际需求,过于功利化地额外加重孩子的负担。”他还建议,应该加大家庭教育力度,孩子兴趣特长的培养关键在于家庭。“做好家庭教育的前提是,家长需要提升自我素质,一方面要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另一方面要懂得如何科学地教育孩子,让孩子学会如何选择。”

特长培养要摒弃“金牌战略”

岳阳市第十中学廖校长指出,中小学生尚处于成长的过渡期,这一阶段包括兴趣爱好在内,很多东西都还没有定型,所以这个阶段的教育强调基础与全面。同时为了避免千人一面的教育模式,我们才有了为不同基础、不同爱好和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这是学校教育正视并尊重每个学生差异的具体表现,是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

廖校长进一步解释说,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特长生,准确地讲是一些优长生,这种学有优长的培养和所有学生的培养策略应该是一样的,都是一个以优促优的过程,学校培养学生的优长不应该只看孩子最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在比赛中拿到了什么奖项,而是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是否有所提高。“学生优长的培养要具有普适性,中小学并不是专业团队,不能用专业团队的标准来苛求学生,学校彼此之间也不能用专业标准来攀比,否则会使教育相对极端化,或陷入主要为个别学生服务的误区,影响教育公平公正。”

学校要为特长学生搭台

事实上,“新常态”下的教育不是一种拒绝差异、埋没个性的教育。面对同一学业水平的学生,应该照顾到其兴趣爱好的差异,学习能力的强弱,有针对性地为其制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培养学生的特长更应如此。

按照“给每一个孩子都提供合适的教育”的办学理念,东方红小学为学生举办画展、班级才艺展示等,并邀请老师和家长参加。“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情商,也培养了他们的智商。学校需要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时间、舞台,需要给他们不断的鼓励。”徐校长认为,小学的教育就应该让孩子会玩,有兴趣地去学习,能够结交好朋友,长大了能够有可持续的学习能力,能够有较高的情商和一定的创造力,能够友善地与人交往。“学校应该通过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和社团活动,尽可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在活动和课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而将兴趣爱好自主发展为特长。”

对于一所中学来说,如何为学生的专长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开发每个学生与众不同的潜能,创设一种氛围,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岳阳市十四中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渠道。有科技、艺术、体育特长的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的科技团、合唱团,排球和田径等体育团队随时面向每位学生。符校长认为,高考取消部分特长加分,对下一个教育阶段会更有利。“没有分数因素在里面,更有利于高中录取普通学生和按照培养需求去录取特长学生。也能够使校长们更坚定地通过丰富学校的课程,提升学校文化,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求,争取让每一个学生毕业时,都能获得相应的发展。”

本报记者

唐忠明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