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陪学”周末忙并快乐着
来源:
-->
文/图
本报记者
黄
梅
10月24日,又是周末时。对大多数上班族来说,又到了放松的好时间.
然而,对于送孩子上各类特长班的家长来说,这是又一个忙碌而又充满意义的周末。
37岁的刘丽萍就是其中之一。4年前,自从女儿上第一个绘画班起,她的生活变得简单而明确。陪伴的过程虽有些无奈和艰辛,但她觉得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最好的爱。
没了外出度假、不再逛街“海淘”,周六几乎一整天时间和女儿穿梭在各培训班之间。匆匆出门,挤公交车,在教室外漫长等待,上完课后又挤着公交回家……这样的流程每个周末机械地重复着,好在女儿的学习不断进步,让她感到很欣慰。
近年来,市场上各类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加入培训大军的孩子呈几何数增长,像刘丽萍这样“陪学”的家长也在递增。据市教育局民办教育科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市现有各类民办培训班350余家,其中岳阳市区180余家,仅市区年培训学生达5万人次以上。也就意味着,一年中有5万名的家长周末在“陪学”。
跳舞、学乐器、学画画、补习英语、数学……这些课外培训班动辄一个小时到两小时,有时候几节课连上,甚至需要三四个小时,当孩子们在教室里苦学的时候,等在外面的家长们也不轻松,站着、坐着、逛着……
“陪学”像打仗一样团团转
“没办法,不管周末再累,再想睡个懒觉,也得咬着牙带孩子像赶场子一样,从一个培训班到另一个。”作为一名职业女性和一位母亲,上班,做饭,做家务,辅导孩子写作业,带孩子上特长班等等,这些都是刘丽萍生活的必修课。最近,由于给女儿增加了舞蹈课,她渐渐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了。
家住娃娃塘社区附近的刘丽萍在一家公司上班,工作平时就挺忙的,每天上班都像打仗似的。她的老公是一名私营老板,专营天然气灶,为了生计,一头扎在工作中,完全是指望不上,家里的大小事情自然都落到了她的肩上。刘丽萍觉得女儿小的时候还好,等到孩子一大,面临教育问题的时候,担子越来越重。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辅导作业,再加上上特长培训班,真是忙得团团转。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虽然力不从心,刘丽萍还是为女儿报了三个培训班。和她身边的家庭比较,不算最多的。舞蹈班是在周六下午2点半上课,课时一小时,地点在步行街,因家住老城区,离得不算太远,但是周末也得提前一个小时出门。女儿去上课了,她就在外面等,一个小时说短不短,说长不长,干等着又特别熬人。刚开始,刘丽萍玩手机打发时间,可是时间一长,就打起瞌睡来了,坐着睡常常弄得颈椎不舒服。
舞蹈课结束后,她又要匆忙地带着女儿到另一个班去学画画。女儿上课时,有时实在无聊,她就到附近的商场、店铺里逛逛,看能否买点经济实惠的商品,孩子上培训班仅一个学期下来要花上好几千元,她不得不随时精打细算。
周日上午学的是英语,她还是特意选在了离家比较近的步行街。这样即便家里有个什么事需要处理,她也顾得过来,赶忙回家处理,完了再接女儿回家。
刘丽萍说,周日的下午没有课,算是比较轻松了,但要搞家务,一个星期积攒下来的家务经常在一两个小时内搞定。“现在小学生的作业连大人很多时候都得绞尽脑汁,想破脑袋才能做出来。”除了家务,她经常还得辅导女儿写作业。
“这漫长的陪学路真是任重而道远啊!”
“陪学”的过程真是煎熬
每逢周末,各大特长培训班里到处都是孩子们和家长们的身影,那场面十分热闹。这时,就会看到背着书包,拎着水壶,跟在孩子后面的家长,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阿姨舅舅,什么身份的家长都有。
54岁的何建军就是“陪学族”中的一员。因女儿、女婿工作忙,又没了老伴,陪外孙女上特长班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他的肩上,陪学路上的辛苦他是深有体会。
何建军家住康岳花园附近,外孙女现在6岁半,从前年开始便报了舞蹈、画画等培训班。周六下午2点左右,他要带着外孙女到天伦城上画画课。从家里出发,坐41路大约半小时后到市政府站下,然后步行约400百米到培训学校。天气热的时候,顶着个大太阳,有几次差点中暑。外孙女学画时,他只能傻坐着干等,有时发呆,有时打开手机看看时间。虽然女儿给他买了个大屏的智能手机,但因为没开通流量,一时间这手机也“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只用来接电话、打电话。
周日下午上舞蹈课,他又带着外孙女搭公交车到十四中里面的一所艺校,从5点半上到7点,虽然学校给家长们提供了休息室,因为都不认识,而且年轻父母居多,女士居多,性格内向的何建军也不好贸然去找人聊天,加之个人搞个人的,也没个聊天的气氛。没办法,他只好静静地坐着,硬生生地熬时间,一个半小时对他说确实有些漫长。
等上完课,匆匆往家里赶,7点半到家后赶紧吃饭,他又要辅导孩子作业了。“我们这代人没读啥书,现在小学生的作业都搞不懂了。”他摇着头说。
几年前,搞水电维修的何建军学会了上网,如今只要能在网上买到的生活用品,他都在网上淘。“说句真心话,如果不是为了外孙女多学点特长、技能,我还真想窝在家里上上网。”
“陪学”就要陪得彻底
在各大培训班,不乏看到全职妈妈,陪着大的,身边还带一个小的。31岁家住花板桥的李立群的女儿今年8岁,上小学三年级。一年多以前,她生下了儿子,就辞去了工作,当起了全职妈妈。
辞职前,她曾在商场站柜台,有时候周末没有休息,加上女儿在周六周日又要上课外班,时间安排不过来时,一家人忙得连轴转。做全职妈妈后,李立群反而觉得不再那么累了。
李立群说,辞职并不是因为家里多富裕,而是她认真算过一笔账的,“现在一个保姆没三千五千肯定不会干,我一个月工资也就2000多元,还不如自己在家照顾,既能陪女儿上特长班,又能照顾儿子。”
如果又要照顾女儿上学,又要陪她上特长班,周一至周五肯定忙不过来,于是,她将所有的培训班都安排在了周六周日。女儿上课时,她就在一旁带儿子。儿子才1岁多,正是调皮捣蛋的时候,一呆至少就是一个小时,老在一个地方玩小孩哪有这么久的兴趣,也有她想抓狂的时候。
因老公是做小生意的,平时照顾不了他们,李立群经常一个人带着俩孩子奔波在培训班的路上,“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她笑了笑说。在她看来,最辛苦的还是老公,两个小孩每人每年至少得花费1万元,加上平时的生活、人情开支,每年至少不少三四万元,这些钱全得靠老公一人挣。
不过,李立群心态特好,看到女儿很乐意学,而且学习舞蹈后气质慢慢地培养起来,她感到花再多钱也是值得的。“我们也没想女儿在这方面有好大出息,女孩子嘛,跳舞练习下体形,培养下气质可以了,虽然家里不富裕,但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呀!”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名字皆为化名)
专家说法
“陪学”的路上充满了辛苦和无奈,不少家长在思考,到底要为孩子报多少特长班、学习多长时间合适,成为很多家长的困惑。市教育局民办教育科科长刘跃华认为,要用终身教育的观点看待这个问题,在青少年时期,孩子应更多普及各方面知识和能力,文化、艺术、科学、身体健康等,不能仅凭孩子兴趣学习,因为孩子们的兴趣通常是容易变化的。最关键的是每个家庭应综合考虑,结合自身家庭的经济实力、家长的工作、孩子成长的实际找出一条最佳、最适合培养孩子的途径。
湖南理工学院政法学院公共管理教研室主任周四丁副教授认为,“陪学”从根源上来讲在于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学生需要全面发展,家长除了重视知识的学习外,还要重视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阅历,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鼓励孩子多交友、多游历。
家长支招
陪学时间怎么打发
孩子上特长培训班是为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那么家长们应如何把这段时间利用好?于是,记者采访了一些家长,将他们常用的小招数整理如下。
招数1:去公园散步
金鹗公园附近聚集了一些培训班,如果有孩子在附近上课,周末家长们可以去公园里散步,这样可以消解一周来工作的疲劳,放松一下心情,把快乐传递给家人和孩子。
招数2:去商场购物
孩子在步行街和花板桥附近上课,那么家长们可以趁着孩子上课的空当时间,到商场里购物,有时候还会碰上打折,为家人添些衣服等生活物品,陪学、购物两不误。
招数3:在休息室看书
在休息室看书、玩手机是部分家长的选择。一些条件好的艺术学校,专门提供了家长休息室,里面有电视机、书报等。读一篇美文,看一部电视剧,对家长来说也是一种学习和放松。
招数4:与其他家长闲聊
在“陪学”时,很多家长感慨在与其他家长闲聊中收获很多育儿经。现在的人出门在外有一种戒备心理,不与陌生人说话。其实,有时候放下心中的戒备,多与身边的人交流,不妨也是一次休闲、学习的好机会。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