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岳阳首届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华容县职业中专教师蒋冬文
来源:
-->
近日,岳阳市首届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选拔结果揭晓,其中,有一位来自农村职业学校的老师,他就是华容县职业中专的蒋冬文。蒋老师自1987年参加教育教学工作来,先后在《中国教育报》等各级刊物发表文章近100篇,出版专著3部,主编和参与编写教材7部。他就像职业教育大花园里辛勤劳作的园丁,默默耕耘、无怨无悔,用他的智慧之光,点亮着一个个梦想和希望。
“糠箩”里的梦想
十年前,七月的一天,蒋老师顶着炎炎烈日,踏进了县职业中专的大门。“职业学校招生难、学生差、地位低,在那里教书,费力不讨好。你这是从米箩里跳到了糠箩里哦!”
与别人的调动不同,蒋老师的调动,迎来的不是亲友们的祝福,而是担忧。难道这是一次错误的选择?面对亲友们写在脸上的忧心,他将信将疑。
可是,上班没几天,将信将疑的他还真遇到了怪事:他所任教的对口高考班,第一次语文作业,竟然有一半学生不交。当他询问学生为什么不交作业的原委时,有的学生竟振振有词地说没有时间做,更有个别的学生还理直气壮地说从来就没有做过作业!
劈头盖脸的责骂,还是苦口婆心的劝说?都没有!因为蒋老师心里有一块明镜:他知道,这些看似良方的法子,对于这些早已失去学习兴趣,却被父母逼在高考班的“久病”学生而言,只能无济于事。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他在思索……
一段时间的走访调查后,他与老师们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心理问题是职校学生所有问题的根源。他们有的因学业成绩不优,长期生活在压抑之中;有的因家境贫困,心理负担沉重;还有的因家庭不和,心理产生偏差。
问题即课题。蒋老师对症下药,适时提出了《以心理咨询拉动思想教育》的课题。他以课题为载体,推动了学校心理教育,让学生找回了自信和兴趣。后来,蒋老师和他的团队自创的这个课题,因实践性成效显著,受到岳阳市第八届教研成果评审专家的一致肯定,荣获一等奖。这在当年,是全市职校中唯一获得一等奖的成果。他参与编写的《中职生职业心理辅导》一书在全市职业学校中推广使用。
近10年来,蒋老师和他的研究团队,主持和参与了《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实践与研究》等10多个国家、省、市课题的研究。这些课题,来源于教育实践,是典型的“接地气”草根课题。诸如此类有针对性的研究,为蒋老师自己,更为这些“糠箩”里的学生,增添了实现梦想的动力。
两枚金牌的背后
去年三月,岳阳市中职学校首次参加的“金鹗奖”教学竞赛揭晓。华容县职业中专六位教师参赛,其中二位教师荣获金奖,四位教师荣获一、二等奖。消息传到县职业中专,全校师生欢欣鼓舞!
“全部教师获奖,而且同时拿回两枚金牌,这在全市尚属首例!这不仅是职业中专的骄傲,更是我们华容教育的骄傲!”华容县教研室徐时雨教研员对此高度点赞。
回忆当初参加“金鹗奖”教学竞赛,语文金奖获得者吴穷老师总是感慨万千:“因为这是中职学校第一次参加全市举行的最高规格的教学竞赛,选手之多,竞争之大,让所有的选手都压力很大。我当初害怕得有些想退缩,可是学校教研室蒋老师却不断的鼓励我们六个参赛选手,是他的信赖,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他确实是当之无愧的金牌教练!”
其实,经历了这次参赛的老师,不仅仅感受到了蒋老师的信赖,还感受到了他的严格与严谨。每堂课,他都亲自到课堂聆听;课后,又组织教师们一起探讨:挖掘教材的深度,设计教学的梯度,研讨教学的策略。从教案的撰写到说课稿的拟定,从教学语言的运用到教学课件的审定,从教法的探讨到教态的把控等等,他都是一一过问,任何细节都不放过。“他就是一个认真的人,在平时教学观摩、课题研讨、论文撰写等教研活动中,他都是亲力亲为,一丝不苟,磨得我们团团转!”活动课金牌获得者张琳老师幽默而形象地说。
面对学校老师近年在国家、省、市各级教学竞赛、论文评比等活动中获得的一叠叠奖证,蒋老师却十分坦然。他说,这些成绩都是老师们自己辛勤努力的回报。他觉得教研是个良心活,假如每个教者都认为坐在讲台下学习的是自己的孩子,就会不由自主地去认真地教、认真地研了。
让学生成为闪亮的星星
“蒋老师,我不想读书了!”
一天傍晚,当值班的蒋老师正在校园巡视时,一位学生气喘吁吁跑到他面前,迫不及待说出了她的想法。
她是高三对口高考班的朱慧同学,蒋老师曾经是她一二年级时的语文老师。蒋老师清晰记得,她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学生,班上男同学都怕她三分。虽然数学成绩不太理想,但是语文成绩却比较好,口头表达与写作能力都很强。
是什么原因导致她产生了放弃学业的念头呢?蒋老师问明才知道:几次月考,她引以为荣的语文都没有及格,尤其是作文,分数一直偏低。因此,她觉得自己参加高考希望渺茫。知晓了原因,蒋老师没有苦口婆心的开始唠叨人生的什么大道理,而是将她所有语文试卷仔细分析了一遍。他知道,只有让她心悦诚服的知道自己的实力,才能恢复她的信心。经过面对面的试卷分析,让她找到“病因”,针对“病因”,蒋老师又拿出《语文报》上高考满分作文的试卷,一一分析解决的途径,并对她写的《最亮的星星》一文进行现场指导。后来,这篇文章获得了全国文明风采征文一等奖!当这个好消息传到学校时,当那金灿灿的荣誉证书捧在她手上时,再次助推了她奋进的勇气!当年高考,朱慧顺利考上了一所本科院校。
在职业中专,在他的倡导与组织下,学校各个教研组根据专业特色成立了近20多个特长兴趣小组,这些兴趣小组,为学生展示技能和特长搭建了舞台。近三年,在国家、省、市学生技能竞赛、全国中职学生文明风采大赛等竞赛中,全校共有298位同学获得影视后期制作、电子装配与调试、服装设计与制作、演讲征文等30多个项目的一二三等奖,有多名学生获得免试进入大学深造或直接走上了技术管理岗位,成为了各行各业闪亮的星星。
记者
唐忠明
通讯员
温作荣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