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在善变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岳阳日报
在善变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来源:

-->

窗外呼啸的风和滴答的雨让这寂静的夜生动起来,让人开始感到深秋的寒意。

收拾沙发边零散的几本书,是我平时随处随手抓着看的闲书,在这样的夜里,我发现其中有两本是我为数不多的看过两遍的书:一本是《此生未完成》,作者于娟是位癌症病人,却从容欢喜,并不哀伤。如今她已辞世,却与身后的世界同在;另一本是《滚蛋吧!肿瘤君》,作者熊顿也是位癌症患者。患病初期,她意气自负、嬉笑怒骂,把肿瘤当做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不受欢迎的朋友,后期她的意志也从未消沉,以与肿瘤君携手同去、热情拥抱生活的姿态度过她最后的日子。

于娟在弥留之际,用这样的文字传递她的人生感悟:“得了病后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是应该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走。”“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熊顿在书中将自己描绘成了一只彻头彻脑的小熊,温馨可爱。医院里枯燥无语的生活在她的笔下变得异常生动,不得不敬佩她的创造力,的确是让人捧腹大笑。王小山曾这样评价她:“比癌症更顽强的是她的意志,比漫画更动人的是她的心态。”是的,她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阳光不仅照亮了整个病房,还照亮了整个世界——因为“我愿微笑为你赶走这个世界的阴霾”!

多年后的2015年,这本书拍同名电影,我是又看了一遍书后再去的电影院。情感上觉得主人公熊顿就是自己失去了多年的一个好友。所以,我几乎是全程哭着看完电影的。一直记得电影里熊顿躺在妈妈怀里,跟妈妈告别时说的那句话:“我知道对你们很难,其实我也挺难的!”

白岩松说:“中国人忌讳谈论生死,但人生是一条单行线,谁都无可阻拦,不思考死亡的问题便不会活得好。”熊顿、于娟都是用自己最好的品格和坚毅,参透了在夏花般灿烂的生命要结束时的从容和力量,多么珍贵!

想起余华的《活着》,后来著名导演张艺谋拍成了同名电影。余华的原著令人无比沉痛,讲述了人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而张艺谋导演在影视作品中却赋予它更深层次的意义,没有大道理,故事中的人在无奈中活着、在痛苦中活着、在绝望中活着。然而,在煎熬的夹缝中我们感受到了充满希望又举步维艰的力量、噙满泪水又面带笑容的喜悦!“活着”在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与苦难、无聊与平庸。

所以,包括我自己在内很多人,总是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目标,好像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放大自己的执念,常常抱怨,常常孤独。

冯唐说:“实在放不下的时候,去趟重症病房或者墓地,你容易明白,你已经得到太多,再要就是贪婪,时间太少,好玩儿的事儿太多,从尊重生命的角度,不必纠缠。”

史铁生曾经说,四肢健全的时候,抱怨周围环境如何糟糕,突然就瘫痪了。坐在轮椅上,怀念当初可以行走、可以奔跑的日子,才知道那时候多么阳光灿烂。又过了几年,坐也坐不踏实了,出现褥疮和其他问题,怀念前两年可以安稳坐着的时光,清风日朗。又过了几年,得了尿毒症,这时觉得褥疮也还算好的。开始不断透析了,一天当中没有痛苦的时间越来越少,才知道尿毒症初期也不是那么糟糕。

生命中永远没有一个“更”,为什么不去珍惜现在呢?我们真该深情地、淋漓尽致、快乐开心地活着哦!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