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在云溪区档案馆,完整地保存着一首歌颂抗日英雄的民歌——《云溪河水清又清》。“云溪河水清又清,不想来了鬼子兵,抢东西烧楼子,可怜我的老父亲;云溪河水清又清,抗日英雄三权兄,功夫好武艺精,双枪齐发打敌军;云溪河水清又清,生逢乱世当齐心,打豺狼驱虎豹,舍身忘死保太平……”它记述的是抗日战争期间,抗日英雄沈三权英勇作战,打击日伪军的真实故事。这首淳朴婉转的民歌,既唱出了云溪人民对日伪军的满腔愤恨,更唱出了对抗日英雄的无限崇敬与赞美之情。
1938年日军入侵岳阳,随即占据了云溪,并派部队和伪清乡队驻守。在国家、民族危急存亡关头,云溪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的指引下,齐心协力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众多爱国开明绅士、回乡军官、知识分子和农民自发组织成立游击队、自卫队,采取游击战术打击日军,涌现出了一大批抗日英雄,沈三权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沈三权,今云溪区云溪乡桃李村人,青少年时家境贫寒,父母早丧,靠打短工为生。在困境中,他练就了两种本领,一是善跑,跑时能追上狗;二是会使双枪,弹无虚发。据云溪档案馆史料记载,“七七事变”后,沈三权投身临湘县县长兼国民党第九战区第七挺进纵队第十一支队支队长王翦波部下任大队长。1938年至1941年,在3年多的抗日斗争中,他率部先后缴获日军各种枪械600多支,毙敌100余人、俘敌41人。
在云溪区,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沈三权抗击日寇的真实故事。1940年5月的一天,日军大队人马向岳阳进犯,途经太平桥时,他只身伏在公路旁的草丛中,侍机擒寇。一日本兵离队到公路旁大便,沈三权趁其不备,猛扑过去将其按倒掐死。9月的一天傍晚,大雨迷蒙,沈三权和副队长周六生化妆成寻找耕牛的农民,摸进日军驻云溪马鞍山的碉堡。这时,一小队巡逻日军返回,靠近碉堡时,沈、周两人双枪齐发,前面三人应声倒地,后面的敌军不知底细,吓得丢盔弃甲。沈三权扛了一挺机枪,周六生提了两支长枪,迅速转移。10月的一天清晨,沈三权带领一个小队,装扮成日军混进岳阳城内进行侦察,当队伍走到东茅岭时,与一队巡逻日军遭遇。敌军似乎察觉,随即鸣枪示警。沈三权迅速掏出双枪把跑在最前面的敌军放倒在地,掩护其分队散开,并抢占有利地形还击,令敌军不敢前进,在他的火力掩护下,部队最终安全撤离。
沈三权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机智灵敏。说起沈三权的机智,当地流传最广的还是他白手夺枪的故事。1940年夏季的一天,5个带枪的匪兵抢了乡亲的鱼后,来到七里畈彭家祠堂,见村民彭孝祖在菜园里锄草施肥,便命令其带上鱼马上回家,做好五个人的饭菜送过来,如果敢耍花招,就放火烧了祠堂,再去找他算账。彭孝祖没办法,只好回家给他们弄饭吃。走到路上,彭孝祖忽然想起,沈三权不是想弄枪壮大抗日队伍吗,这不正是好机会吗。于是转身跑去找到沈三权,报告了这一消息。事不宜迟,沈三权一边吩咐彭孝祖想法拖住匪兵,一边找周六生等商量,一致决定:避免打草惊蛇,白手夺枪。沈三权带领周六生等五人赶到彭家村。
下午一点多钟,沈三权派周六生去彭家祠堂侦察情况。得知匪兵饭后正在休息,非常大意,没有戒备,沈三权便提出“一对一”的白手夺枪方案,大伙一致同意。沈三权挑着一担柴,其他人化装成下地干活的农民,陆续靠近彭家祠堂。
看到几位农民下地干活,匪兵们并不怀疑,有的在祠堂内,有的在祠堂外,喝着水聊天。沈三权等走到祠堂前问:“孝祖,有水吗?找点水喝。”看到那几个匪兵,便忙打招呼说:“老总们在这里休息呀?”匪兵见沈三权等一群农民忠厚善良的样子,便哇哇地回应,没有起任何疑心。彭孝祖赶忙说:“这里有水,刚烧的,来喝水吧。”说着把水壶提到他们面前。倒上水,沈三权忙端起一碗,送到当官的面前,说:“老总先喝!”那当官的摆摆手,示意不喝。周六生又装好烟袋锅,给他们敬烟。这些匪兵觉得这伙农民很实在,又是赤手空拳,毫无思想戒备。
沈三权暗中观察了一下,看见伪军的长枪都竖在祠堂里面,只有当官的腰间挎着匣子枪。借谈话之机,他渐渐转到当官的身后,见时机成熟,突然大喊一声“夺枪!”几位队员一起动手,迅雷不及掩耳,立即把5支步枪抢在手中。那位当官的大梦方醒,要去掏枪,沈三权手疾眼快,一下把他的手枪抽出来,原来是德国造的匣子枪。那军官不甘心,想要反抗,被沈三权一脚踢翻在地,不敢再爬起来。沈三权熟练地拨弄着手枪,厉声喝道:“谁敢动就打死谁!”周六生等人也都用缴获的长枪指着匪兵,吓得他们纷纷跪地求饶当了俘虏。
1941年秋,沈三权过长江去与洪湖湘鄂根据地联系时,被王翦波发现,遭到暗杀。沈三权牺牲时年仅33岁。当地群众为纪念这位抗日英雄,请乡绅名流写下《云溪河水清又清》这首民歌。如今这首记叙抗日英雄史实的民歌,保存在云溪档案馆,传唱在云溪大地。
(汪芬芳
沈
鸿)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