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
来源:
-->
◎李清明
随着年龄的渐长,总想远离和逃避都市的喧嚣和繁杂,向往心灵深处的那份宁静。我想回到家乡,回到八百里洞庭湖边那长满茂盛青草的湖滩上,那一望无际的苇林中,那荡漾着阵阵涟漪的小河旁……去追忆和寻找儿时的足迹和欢乐。
也许是近水知鱼性的缘故,儿时的许多乐趣都与捕鱼捉鳖有关。那时屋后有条通往学校的大水沟,水很深,鱼很多,草鱼、青鱼、鲢鱼都有,因年少力微既驾不动渔船,也无法使用笨重的渔网、渔扠等捕鱼工具,我便动脑筋:先从菜园中砍折一根小小的竹子,系上一条透明的小尼龙绳,绑上一只经淬火弯曲成钩状的大头针鱼钩,再缠些上面沾满各种小飞虫的蜘蛛网砣,一边走一边往水中甩动,这时浮游在水面寻食的约三五寸长的小游鱼十有八九便会来咬钩。这种小游鱼乡人习惯把它叫做“游叼子”。它长着黑脊背白肚皮,像一个个织布的梭子,在水里放箭似地巡逡,最喜欢抢食吃,且不怕人。你站在岸边把鱼饵甩过去,立马可以见到数条“游叼子”冲过来抢食,其中总有一条身灵嘴快的先将鱼钩牢牢地叼住,这时你只要将钓竿用力向岸上一划,便能将鱼儿扯出水面。
农村小学上课较晚,我也不用担心迟到。每次上学我必定带上鱼钩,边走边钓,一趟总能收获好多游叼子,用柳条穿着鱼鳃提着。那时外婆家住在学校边上,我常把鱼钩寄存在外婆家里,鱼则送给外婆。放学后,我又背着书包一路钓回,将收获的串串游鱼剖开洗净,放入母亲早已烧沸的油锅之中,不一会便飘腾起阵阵鱼香。
遇上长长的暑假,我则用面粉守株待兔式地捕鱼。其方法是:先将竹子一小根一小根砍削成牙签般大小,用一根尼龙线从竹签的正中系牢,让其弯曲套上一小截软状的芦苇筒,再将揉好晾干的面粉薄饼切成小梯形状塞进苇筒中。当带着面片的鱼饵投入水中,觅食的鱼儿定会用力将芦苇筒咬破,这样竹签的弹力刚好将鱼嘴弹开挂在鱼钩线上,场面十分壮观、有趣。
串串篓篓由我捕获的鱼儿都成了家中饭桌上的美味佳肴,许多年过去,每每回到家乡,外婆和母亲总会提及,我的离乡远行让她们最不适应的就是家中的餐桌上少了许多鱼香味。想起这些,总会让我莫名而生起一种年少时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上小学五年级时,因家中姊妹众多,农耕经济仅靠家中的“鸡屁股银行”和“猪栏经济”难以支付我们读书上学的费用。于是父亲宣布:家中兄弟仨,如要继续上学则必须自己赚取学费。我自告奋勇领着弟弟用我的一技之长,利用课余饭后、节假日时间靠水捕鱼。我和弟弟在一种特制的竹笼里放上蚯蚓,夜晚埋填在水沟边,捕捉大条大条的鳝鱼;用猪肝蘸上茴香粉,穿绑在用于缝制衣服的钢针上,在月朗星稀的夏晚,悄然布放在龟鳖们经常活动的浅水区域捕捉水鱼;再用小青蛙和螺蛳肉作诱饵捕捉柴鱼……倒也经常收获得篮满篓重,笑逐颜开,乐而忘返。
上初中后,根据水鱼的活动规律,叔叔还手把手地教我制作专门对付老鳖们的线车:先找来一根约一两米长、弹性较好的鱼竿,在鱼竿下端手柄位置的上方安上一个滚动装置,再在鱼竿的顶部装上一个用于丝线溜转的小型滑轮。然后,找来一根长约二、三十米的优质尼龙线,一端穿过滑轮绑扎在鱼竿的滚动装置上;一端绑上一个有鸽子蛋般大小的铅砣,再在连着铅砣的丝线上方,每隔一寸左右的距离,横排正中绑上十来行约两寸来长、两头弯曲、被打磨得尖尖的鱼钩……一架人坐在岸上,打钓老鳖的线车就算大功告成了。
许多年过去,回忆起叔叔教我用线车钓鳖的过程仍历历在目。其等、忍、准、猛等钓鳖方法,于我后来的职场、商场经历中,还真有过不少启迪和教益哩。
随着年龄的渐长,自己捕鱼捉鳖的胆量也越来越大。记得十七岁离开故乡的前一年,我还学会了用白船捕鱼,方法则更为奇特和惊险。白船长约四、五米的样子,宽约一点五米,船体被漆成了白色,船舷两侧还装有两块向船舱内倾斜的木板。水乡湖区的淡水鱼一般都有趋光性和逆水而上的习性,特别是在天空漆黑、电闪雷鸣之时,鱼儿最为活跃,也最喜欢弹跳。
平日充分掌握了鱼儿的这一特点,在即将电闪雷鸣、大雨倾盆的夜晚,我便头戴竹笠,身穿蓑衣……将白船划去鱼儿们喜欢扎堆的流水区域、或大型水闸边,等待鱼儿争先恐后地跳进我的船舱。
不一会,我便用木棒使劲敲击船帮,发出“嘭嘭嘭——嘭嘭嘭,嗵嗵嗵——嗵嗵嗵”的响声——仿佛到处是雷声隆隆,白色的船体和白木板则像极了从高处往下流动的瀑布……这时湖水里的鲢鱼、鳊鱼、草鱼、青鱼、鲤鱼……仿佛像炸开了锅似的,争先恐后往船舱里跳。不一会,船舱就会装得满满的。有时,盲目乱跳的鱼儿还会撞飞我的竹笠、碰坏我的蓑衣,将我的手臂和大腿撞得酸痛。一次,一条约五、六斤重的鳊鱼,蹦跳时不偏不倚,还径直落到了我的怀里。当时的感觉像极了唐代诗人张志和在《渔歌子》里的诗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柳笛声声,渔歌唱晚。再回家乡,视觉上总有一种误入陌生地之感:河浅了、湖小了、水浑了;过去满湖满沟的各种鱼儿也基本上绝迹了;野生的少了,饲养的多了;自然的少了,污染的多了……好在儿时的记忆,童年的乐趣有如刀刻斧凿般地定格在我的脑海中,只要踏上家乡的土地,闻上些许家乡特有的泥土芬芳,哪怕是一小股淡淡的洞庭湖中飘然而至的鱼腥味……我的心中便会立马重现一幅天蓝水阔,寥廓江天,鱼跃人欢的水乡山水画。
我爱故乡,更渴望心灵自然的皈依。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