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洪魔之上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岳阳日报

肖学文

来源:

-->

临湘,素有湖南封面美誉。湘北重镇羊楼司,扼守湘北门户,境内龙窖山横亘两省四县,层峦叠嶂、沟壑纵横,自然风光秀丽宜人,是瑶族同胞寻找的失落家园——瑶族早期千家峒圣山。据《盘王歌》传唱,这里没有战争、没有灾害,是人类难得的理想家园。

然而,2015年6月,一场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让原本被世人誉之为世外桃源的圣山,一夜之间满目疮痍,一片狼藉。

在突如其来的大灾面前,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个坚实的堡垒,我们的共产党员,就是一面面鲜艳的旗帜,我们的干部,就是一块块牢固的基石,他们用忠诚与信念,谱写了一曲曲不朽的英雄壮歌。

上篇:山洪之夜

用生命与忠诚筑起不垮的堤防

2015年的6月1日,是一个举国同悲的日子。一场猝不及防的风暴,让“东方之星”于长江监利段沉没,442朵鲜活的生命之花瞬间凋零。这狂魔般的风暴在长江里打了个滚,便直赴湘北,席卷长江之滨拔地而起的龙窖山。

场景一

1日下午,龙源村支部书记潘梅芳连续接到两条暴雨黄色预警,此刻,他心急如焚。

龙源村地处龙窖山大峡谷中段,是整个龙窖山沟沟壑壑的水流必经之地,如果一旦出现山洪,四水归漕,整个村庄就成了过水沟。再加上头顶梅池村的一个废弃的小型水库,下游是蓄水量一亿立方米的龙源水库。特别是近段日子暴雨连绵,两座水库都是水满为患,一旦出现极端天气,上游溃坝,上下夹击,四水围村,全村一千二百多百姓势必命悬一线,危在旦夕。

不行,必须防患于未然。

潘梅芳一边电话请求梅池村最大限度开启废弃水库水闸,放掉水库蓄水,一边电话通知村委会召开紧急会议,安排村联防队员二十四小时待命,各村民小组组长时刻做好准备。

这一天,虽然潘梅芳喊了一天“狼来了”,可一直到晚上九点,仍然未见“狼”迹。就在人们似乎“安居无危”时,“恶狼”终于按捺不住,伸出爪牙,窜出森林,扑向湘北大地,扑向龙窖山。

十点,龙窖山的天空仿佛突然塌陷了一般。炸雷,一声接一声,打得地动山摇;闪电,一个接一个,照得天空一片惨白;狂风,一阵接一阵,吹得树弯屋晃……瓢泼似的大雨、暴雨、强暴雨像穿了底的筛子,夹助着狂风倾盆而至。

十点半,雨没有停。

十一点,雨没有停!

十二点,雨还是没有停!!

潘梅芳再也待不住了,他披上雨衣,拿了一支手电筒,冲进雨瀑之中,妻子拉都没将他拉住。当他一脚踏入水流没膝的路面,心里立马咯噔了一下:“坏了,比想象的还严重!”

他深一脚浅一脚地奔走呼号,组织全组村民转移后,又直奔最可能出现大灾的刘家大屋。

此刻,村主任张勇,联防队员肖天龙、刘正刚、刘夭罗也分别顶着狂风暴雨,挨家挨户敲门,组织所在村民组的百姓转移。

十二点半,潘梅芳、张勇、肖天龙在肖家组汇合。当潘书记得知四个组共一百余户500余村民已安全转移,终于松了一口气。

但其他组情况怎样?潘梅芳拿起湿漉漉的电话一一拨打,一个也不通!

此刻,他们三人站在公路上,路面洪水已经过腰,三个人手牵手才能在湍急的洪浪中稳住身子!

怎么办?

怎么办??

有人说:“雨太猛、水太大,看来只能等雨停水退后再去了!”

潘梅芳说:“等到雨停水退,一切都晚了!不行,即使游,我们也要游过去!哪怕被洪水冲走,我们也要趟过去!谁叫我们是村干部!谁叫我们是党员!”

由于雨衣、雨靴阻水,三人毫不犹豫地将雨衣雨靴一甩,手牵着手,在急流中摸索,在旋涡中前进!

有树枝随浪打过来,将身子划出一道道口子,有碎石将脚底扎伤,他们咬住牙,一声不吭!

从肖家组至铺上,短短两公里,他们在急流浊浪中走了将近一个小时,当他们站在河边的高地,望着漆黑一片的街道,听着河中发出的低沉怪叫混合着凌厉的风雨之声,潘梅芳忍不住泪水滂沱。

突然,“落水鬼”一样的刘正刚从雨瀑中冒出来,带着哭腔道:“潘书记,你们终于来了?”

一见铺上组组长、联防队员刘正刚,潘梅芳心中一喜!他一把抓住刘正刚湿淋淋的衣服,大声问:“铺上怎么样?街上怎么样?”

刘正刚上牙叩着下牙,颤抖着说:“河这边,人员安全没问题!但财产损失严重,河那边的情况,还不明,电停了,手机信号又没得!”

“那我们还等什么?过河!”

刘正刚一把抓住潘书记的手,大声吼道:“你疯啦?不要命啦?这么大的水!怎么过河?”这时,雨瀑中又冒出几个人,大声吼道:“真的过不得,要是过得,我们早过去了!”

面对如此令人惊恐的场景,还有人竟敢从洪浪汹涌的桥面过河,那不是去送命是去干什么呢?

此刻,是凌晨2时。面对漫过桥面1米多高的山洪,望着河对岸七十几户被洪水围困的百姓,潘梅芳手一挥,大吼一声:“是共产党员,就跟着我上!过河!”

这一声,震人心魄,震荡空谷!

这一声,激昂斗志,燃烧热血!“过河!”张勇大吼一声!“过河!”五十九岁的老党员肖天龙大吼!“过河!”“过河!”

这一刻,漫过桥面一米多深的狂野浊浪,在这一声声怒吼中,似乎温柔了许多,五条铁铮铮的汉子,趟过洪峰,趟过生命的激流!

潘梅芳搭巴着手,将兄弟们一个个推上桥头高地,正准备往上攀爬,突然一个巨浪打来,将他一下子掀入激流之中,潘梅芳眼疾手快,一个反手抓住桥头的栏杆。

场景二

当从潘家到铺上四公里生死线上的救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的时候,老屋组的一场与死神抗争的大转移、大救援正在紧张地展开。

从激流中爬起来的潘梅芳没有被吓倒,他带领同志们再次投入龙源街道的救援之中。

洪峰夹带着从山上冲下来的枯树、楠竹以及沿河岸连根拔起的老柳树,如千百头狂怒的野兽,横冲直闯!

它越过河岸,翻过公路,冲向狭窄的龙源街!

洪水漫过门坎,爬过窗台,淹过楼板。一辆辆汽车就像玩具一样在洪流中翻滚漂流。

潘梅芳一马当先,组织该组青壮年趟过灭顶的洪流,将围困在对面街道的老人孩子接过来。

一家家,一户户,街不漏户,户不漏人!

手抱、背驮……

竹排、门板……

龙源街300多人在潘梅芳和他带领的村干部、党员、组长和群众的救援下,终于全部得以转移到了安全高地。

河沿的群众转移了,但依山而居的那几户也让他担心,等安顿好脱险的群众后,他又将村干部和联防队员进行分工,清点人数,安抚群众,继续巡查。

当潘梅芳带领的巡察组冒雨来到老屋组时,有人向老潘报告说:“还有柏爹一家不知怎么样。”

潘梅芳听后一惊,手一挥说:“快!快去看看!”

刘其柏老汉的家背倚高山,在这场豪雨面前,极有可能山体滑坡。

当潘梅芳、张勇、刘夭罗等刚跑到刘其柏老汉的院门口时,只听到一阵吓人的轰鸣声从半空中呼啸而下,紧接着一声震耳发聩的巨响,一股巨大的泥石流直冲山坎下的老屋,老屋一瞬间被埋了半边。

在这个险象环生的时刻,村主任张勇一脚将大门踢开,冲进还在不断坍塌的睡房,黑暗中,刘其柏老汉被压在一根木头之下,不停地呻吟。张勇一手拿着手电,一手掀开木头,将其拖了出来。

当他们刚出大门,房屋再次坍塌。柏爹惊魂未定地说:“快救人,我家孙子和临娭毑还被压在里面的睡房里!”

此刻,还有泥石不停地冲向老屋,大半边房子已完全被泥浆吞没,冲进去,无疑是以命换命,不冲进去,可被压的一老一小或许还有救啊!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决不能放弃!潘梅芳一把将冲在前面的张勇和刘夭罗等人拉到身后,说:“让我先进去,你们跟在我的后面!”

在这生死一线的紧要关头,潘梅芳想到的是群众的生命,想到的是同志们的安全!

潘梅芳趟过没过大腿的泥浆,带领他的同志,再次冲进泥石纷飞、砖瓦乱掉的老屋,徒手挖砖瓦、清泥石……

一直到凌晨6点,经过近三个小时奋不顾身的抢救,终于将祖孙俩从泥浆中挖出。

当大家看到用身子护住小孙孙的习娭毑和满脸泥浆的小奕志的遗体时,无不失声痛哭。

老潘更是身心俱悴地瘫倒在泥浆中,泪流满面地说:“对不起,对不起,我没能很好地保护你们!”

场景三

这一夜,幸福村支部书记胡佛平一夜都在暴雨和泥泞中奔走。凌晨一点,他一身湿透地急急敲开村主任刘洲文家的门,合计应对这突如其来的灾害,他们划分路线,分头入组入户,组织群众转移。幸福村地广人稀,十个村民小组十五个屋场分散在方圆十里的龙窖山半山之中,白天天晴走一圈也得两三个小时,在这样的暴雨之夜,路途凶险无人能预知,但为了群众安危,两人全然不顾。

道路在崩蹋,山体在滑坡,他们没有停!

公路不能走了,他们走小路。

近路不能走了,他们绕路而行!

凌晨五点,他们终于再次碰头,四目相对,两个泥人,但他们笑了,全村十个组,没有一人出事!“你赶紧组织党员干部安顿群众,安排生活,电话不通,我得赶往镇政府汇报灾情!”

当他连滚带爬走过二十里泥泞山路,一身水一身泥地在水库边碰到第一时间赶到山里救援的市、镇干部时,他再也支持不住,一屁股坐在泥泞的地上,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此刻,他脱掉雨靴,从里倒出的全是被血水染红的泥浆。

场景四

这一夜,四合村所受的煎熬,无异于经历一场世界末日。

这个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村,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瑶胞原始千家峒民居群落,在这次特大山洪中,被彻底摧毁。全村房屋70%也被冲毁,无一户可安全居住。

沈月娥是村里的计生专干,这一夜,她家的房屋倒塌,夫妻二人差点被山洪卷走,自家的猪场也被冲毁,但她更担心的是群众的安危。天一亮,涂月娥不顾自己身体不适,第一时间赶到村部,与村委会其他村干部和党员组长坚强战斗在抗灾一线。村里安排她负责全村的老人和孩子的安全,一声令下,这个瘦弱的女人在自己身体不适的情况下,来回步行五六十里路,带领转移了30多人,将村中老人、小孩全部安全转移。

6月1日晚至6月2日凌晨,全市

6小时降水量达180MM,其中龙源站点6小时降雨量达280.2mm,为有记录以来短期最大降雨。龙源水库超建库以来最高水位,溢洪道排水位高达2.3米。全市共有8.93万余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为25.2万亩,倒塌房屋286户、759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3亿元。造成5人死亡,2人失踪。面对如此特大山洪,在几成孤岛的龙窖山,我们党的最基层组织、共产党员没有退缩,他们自觉组织起来,舍生忘死,冲锋在前,把群众的生命放到至高无上的位置,他们用生命与忠诚在群众的心里筑起了一条冲不垮的堤防!

下篇:洪魔过后用责任与使命点燃大山的希望

山洪过后,龙窖山一片狼藉。

一堆堆滑坡的山体,一栋栋倒塌的房屋,一段段水毁的公路,一根根折断的电杆……

一座座断桥,一块块残壁……

到处都是被连根拔起的树木,到处都是千疮百孔的河堤……

污泥四溢,乱石累累!

然而,洪水可以在我们的肌肤上留下痛苦的伤痕,却冲不垮我们不屈的脊梁,带不走我们坚定的信念。

废墟之上,有重拾幸福的人在。他们用信心与汗水,用责任与使命,点燃了大山的希望!

故事一

由于山体滑坡,路基塌方,从

龙源通往羊楼司镇的公路阻断,

救灾物资无法运入,灾民无法正

常转移。抢通道路,就是打通生命

通道!6月2日一大早,一夜没眨

眼的龙源村支部书记潘梅芳组织

龙源村所有在家党员和劳力70多

人,分成4队,冒着大雨,填坑、搬

石、挖塌方,肩挑手扛,朝着通向外

界的方向艰难挺进。

当推进至龙源桥时,右侧涵洞

被树枝杂物阻挡,如不及时清理,便

有垮塌危险。面对仍然翻滚的蚀浪,

摇摇欲塌的桥墩,潘梅芳一声“我是

书记,我先下!”便毫不犹豫地跳入

急涌的洪水中,用手一根一根的清

理淤塞在桥洞里的树枝杂物。张勇、

钟恒虎等6名党员也跟着“扑通、扑

通”跳下水,经过2个多小时的奋战,

桥洞终于恢复正常排水。中午时分,

大家就着冷水,在现场胡乱吃了几口

干粮又投入到战斗中。经过一天紧张

有序的抢修,共完成1.3公里路面的填

坑,共清除塌方和杂物17处33个立

方,用竹子、树枝在道路上放置简易危

险标识41处,于第一时间初步打通了

徒步进入龙源的生命通道。

6月2日中午,潘梅芳、张勇和镇

办点干部沈正文,上门呼吁老百姓把

家中剩有的米、腌菜都拿到铺上组安

置点救急,为村民准备了简单的午饭。下午4时,羊楼司镇党政办采购的第一批救灾物资——500斤大米、30斤食用油、100公斤汽油、2台发电机等通过水路运送到王家洲组。船靠岸后,离龙源村还有5公里路程,肖天龙带领8名党员肩挑背抬,一身泥一身水,将救援物资背回安置点。

为确保每一位村民的安全,潘梅芳带领他的同志们在白天忙碌完一天的协调指挥工作,晚上都会趟着污泥,逐组逐户排查灾情,看到灯亮的村民家都会上门提醒,一旦发现危房有人居住都会立即进行劝离。

龙源村每一名村干部家里都受了灾,从灾情发生到六月底,他们吃住在安置点,每天休息不到五小时,天天带领群众清淤、修路,从没考虑到家里的困难,59岁的老党员肖天龙,灾情发生的那一刻,他就挺身而出,风里来雨里去,与激流搏斗,与污泥较劲,整整一个月,手磨破了,脚泡烂了,潘梅芳书记多次要他休息,但他却说:“别看我一把年纪了,我这身子骨还硬着呢!”

故事二

幸福村是羊楼司镇最边远的地方,通往外界的公路不是挂在山腰就落在河谷,在这次山洪中,几乎全部被冲毁,为了打通救援通道,一停雨,村支书胡佛平就组织村里在家的劳力全部上路,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用锄头挖、用铁锹铲、用箢箕挑。

幸福村大部分青壮年都在外打工,大伙一听说家乡受灾,都纷纷自发请假回乡进行自救,短短三天时间,即有一百多劳力回乡投入抢修公路、疏通河道的战斗中。

至6月20日,全村5公里主干道,10多公里通组公路,10多公里淤塞山溪全部打通。连通往临湘海拔最高的大坦组的组级公路都打通了。当大坦组养殖大户胡金汉将一车饲料运到猪场,饿了近十天,几乎站不起来的近百头猪终于保住时,年过半百的汉子,一把握着胡书记的手,流着泪说:“如果不是有你们,我这一槽猪完了,我这条老命也完了!”

端午节这一天,临湘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羊楼司镇第一书记李其报,羊楼司镇党委书记夏逢响,镇长李志华带着鱼肉、粽子来到幸福村安置点,与灾民们共度佳节,村民刘关顺老汉激动地挥笔写下一首顺口溜:

大灾小灾不用慌,领导救灾到现场。

大灾过后无饥荒,有鱼有肉过端阳。

党和政府重民生,人民冷暖放心上。

洪水无情人有爱,雪中送炭暖洋洋。

故事三

回乡探亲的解放军某部现役士官肖华刚,本打算看望父母之后,第二天就去看望住在娘家的妻儿,可不曾想到,刚到家不到一天,就碰上家乡遭受特大洪灾。6月2日凌晨,暴雨如注,山洪滚滚,村里的联防队员通知村民转移,他一听,二话没说就披上父亲的雨衣跟着出了门,帮助转移群众。

肖华刚身高力壮,水性又好,别人去不了的地方,他总是冲锋在前,一马当先。

风雨中,激流里,肩上扛着包裹,背上背着老人……

洪水退后,他又投身到灾后救援之中,从船码头搬运救灾物资,抢修公路,清理污泥……

6月4日,手机信号通了,他接到一百多个信息,全是住在娘家的妻子打来的未接电话。他才记起,他本来是约好6月2号去看妻儿的,可这一忙,竟把这么大的事给忘了,他连忙给妻子打电话道歉道:“亲爱的,对不起,家乡遭了特大洪灾,我是共产党员,又是军人,在这关键时刻,我怎能当逃兵?”

还有退伍军人刘夭罗、刘洪……他们退伍不退役,哪里有灾情,他们就往哪里跑,哪里有危险,他们就往哪里冲,军人的血性在他们的身体里再次澎湃。

……

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是渺小的;但在抗击自然灾害时,人性却是伟大的!

一个个小我,在大灾大难不期而至的时候,缘何显现出如此空前的凝聚力?因为洪魔之上,有我们共产党人与自然灾害抗争到底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有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信仰在。正是这种信仰,产生的巨大凝聚力与向心力,驱走了洪水带来的萧瑟,消弭了灾难造成的阵痛。

我们不会忘记洪水泛滥时的恐怖场面,不会忘记洪魔在我们身上撕咬过的伤痕。我们更不会忘记那一帧帧刻录着鲜艳党旗的画面,那一幅幅记录着众志成城、英勇抗洪的场景,那一个个聚焦的镜头,必将成为历史永久的记忆!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