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春暖写传奇
——记市中医院
“湖南省名中医”张正元教授
来源:
-->
专家介绍
张正元,男,硕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第二届老中医专家经验继承导师,湖南省中医药科技成果评审专家,湖南省中医药高级职称评审专家,湖南省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政协委员,岳阳市中医药学会理事长,岳阳市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岳阳市第四届中医优秀专家,岳阳市中医内科首席专家。
行医30多年,张正元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消化、肿瘤、头痛、风湿、中风后遗症、顽固性咳嗽、哮喘、颈椎病、腰椎病、失眠、荨麻疹、乳腺病等疑难杂症,深得患者赞誉。研制的“胃愈胶囊”成为医院的拳头产品、“回春胶囊”应用临床疗效显著,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著有《实用肿瘤治疗学》《实用养生保健大全》等专著,承担了省市科研课题五项。个人事迹多次被《岳阳晚报》、岳阳电视台、湖南经济台、《中国中医药报》、《全国政协杂志报》争相报道。
2015年初,湖南省公布了第三批“湖南省名中医”名录。正在为患者诊疗的市中医院张正元教授心中却波澜不惊,从医30多年,已届花甲的他已经看淡这些荣誉。为更多人解决病患之苦,已成为他晚年的最大心愿。但岳阳中医历史会牢记这个名字,张正元教授成为我市近8年来唯一获得这一荣誉的中医,也是本次全省获得此荣誉的6位地州市级名中医之一。“高官百姓,传诊千家,一样眉慈目善;难症风寒,调理百草,多能药到病除。”张正元教授担当得起这一写照。作为岳阳市中医内科首席专家,他始终把为患者解除病痛、攻克顽疾视为己任,为岳阳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传承竭尽心力。年过六旬、从事中医临床30多年的张正元已接诊治疗数以万计的患者,病人每每谈及他,无不交口称赞他“妙手仁心,德艺双馨”。
师出名家
兼收并蓄苦钻研
张正元1955年出生,祖籍湖北沙市,祖父是一位中医。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逃难,举家从湖北沙市迁到了岳阳华容县。自幼耳濡目染先辈用中医中药为患者除痛祛病,使他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着医生血脉的他十分崇拜扁鹊,认为行医不仅可以充实自己的人生,而且还能一生为患者解除病痛,服务众生。
1977年,风华正茂的张正元从岳阳卫校毕业,来到了岳阳市中医院开始他的行医生涯。他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白天在医院就诊,晚上带着白天实践所积累的问题回家后查找书籍资料,反复琢磨,几十年如一日,家里、病房、看书三点一线生活,让张正元成为同事中有名的“书虫”,他每天背着一袋子书上班,空闲下来,他就拿出来看。他的勤奋让当时岳阳市中医院的业务院长、全国名医刘汉湘传人付儒雄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付儒雄老中医将张正元纳为了自己的门生,几年的时间,张正元得到了付儒雄的真传,并且在老师的鼓励下,顺利地考取了湖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读研期间,他又师从国医泰斗欧阳琦和名中医颜文明两位全国有名的中医药大师。为了看懂张仲景的医书,张正元每天背着一个黄书包,里面装的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的四本《古代汉语》。在从事专业学习的同时,张正元随时钻研提高自己的汉语言文学水平,逐渐掌握了这枚通往中医宝库的钥匙,做到了能随时对照古籍研究中医古方。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三年扎实的研究生学习让张正元打牢了医学知识的根基,回到岗位的他显得更加得心应手。师承名家,使自己有个更高的学习平台和工作起点,尽管如此,张正元依然十分重视现代医学知识的更新,每天仍在不断学习,每年都要到外面去学习交流,认真学习各地名医经验,接受国际、国内的新知识、新技术,为临床诊断疑难杂症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丰富了运用中医治病的内涵和手段,做到了中西兼收并蓄。
妙手仁心
悬壶济世传口碑
张正元教授主攻的课题是中医消化内科运用。研究生毕业后,90年代初,他的内科消化系统治疗技术在岳阳市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后来随着肿瘤和癌症等疑难杂症病人的增多,张正元教授开始研究肿瘤和癌症的治疗,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治疗方法,并编写了《实用肿瘤治疗学》。许多在鬼门关徘徊的患者因为结识了张教授而再次燃起了生命的希望。
2003年,家住岳阳市康王乡的农民易大爷被检查出患有结肠癌,在岳阳市一家大医院做切除手术,手术台上,医生打开他的腹腔一看,已经大面积扩散,只能将刀口缝合。走投无路的易大爷这时候知道了张教授。于是子女抬着他到中医院找张教授救命。当时易大爷的身体状况极差,被抬着进了门诊室,张正元教授基于易大爷的身体极弱,采用了先调理再治疗的方法。60岁的易大爷经过张教授的悉心治疗,半年以后,不吃不喝的他已经能够进食,开始不能走路的他都能够捷步快行了,并且体力也恢复得很好,有事进城还能背几十斤重的米袋子。张正元教授对易大爷进行了长达八年的随访,发现易大爷的身体恢复奇迹般地康复了。
一传十,十传百。张正元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癌症、治疑难杂症几乎成为了传奇,无论是院内还是院外,疑难杂症会诊他是必请专家。多年来,他用自己独到的理念和方术,在众多疑难杂症的诊疗上取得了奇效。去年治疗一位高三的学生,因高热3天,在外院抗生素治疗后无效,求张正元诊治,张正元用宣肺解表,清热解毒法,一剂中药而热退,二剂中药治愈而复学;郭镇乡谢爹,胃瘫并高血压多种疾病,多家医院治疗无效,已备后事,经人介绍,慕名求诊,张正元用芳香化湿,健脾和胃四剂中药见效,半月而愈;肠梗阻病人周老板大便1周未通,腹胀腹痛严重,用开塞露,洗肠均未见效,病情危急,只待手术,张正元采用通腑软坚,急下存阴,一剂中药大便通,腹胀腹痛消,梗阻祛,以免了手术之苦;有位脑梗塞患者小便不通,在某三甲大医院住院治疗一月未效,慕名请张正元会诊,张正元采用益气活血,开窍通淋之法,一剂中药服后小便通,病人及家属将张正元誉为神医;邹某某,肺癌转移患者,在省大医院确诊后认为只有三个月存活期,慕名请张正元救治,张正元采用解毒散结,扶正祛邪调治半年,患者已生存6年,健康如常人……“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也;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阐发蕴奥,聿著方书,此其立言也,一艺而三善咸备。”这是清代华岫云为大医叶天士《临症指南医案》所作的序言,张正元将其奉为从医准则,且数十年奉行不辍。退下领导岗位的张正元坐诊于医院的“国医堂”,由于医技高超,求诊之人日益增多,常常是“一号难求”,很多患者慕名而来。因其年事已高,为保证能够让他充分休息,医院特别限定了他门诊的挂号数量。但为了让患者尽可能早日解除病痛,加班加点对他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而且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经常是看完一天的病人,自己却累得筋疲力尽。“态度谦和医技高,忘餐废寝苦操劳,神州千里黎民访,济世悬壶夺锦袍。”正在忙碌的张正元教授收到了患者原岳阳市一中老校长孟树国发来的感谢短信。像这样的感谢已经不知道收到了多少,在他的网上问诊网页里也不断地有人刷新写给他的感谢信。
淡泊名利
著作等身传国粹
面对众多的名誉荣耀,张正元没有浮躁和高傲。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就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农村郎中,每年找他医治的农村病人就达80%。那些名誉是对自己医疗技术的一个肯定,并不是他的一种资本。
多年来,张正元在中医领域内已经取得了过人的成就,他主持的胃脘痛患者十二经合穴皮肤温度与辩证分型治疗关系的探讨课题早在1992年被省卫生厅科研课题中标;胃宁方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的临床研究在岳阳市科技局立项;精芪升白汤治疗大肠癌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研究在省科技厅立项;肠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症的临床研究在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张正元医疗精华》一书在湖湘当代名医医案精华立项,并获得了省市科技成果奖。他研制的胃宁方是岳阳市中医院拳头产品……随着时代的变化,病理结构的改变,张正元与时俱进,依然奔跑在医疗战线的最前沿。
张正元教授既是一位中医临床大师,还是一位优秀的中医教育者。他那种谆谆善诱、一丝不苟指导学生的方式,总让跟随他的学生们终身受益。对于有志于学习中医者,张正元皆是来者不拒,丝毫没有门户之见,他秉承“为往圣继绝学”的传承精神,将自己的毕生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后来者,凡是跟随过张正元教授的学生无一不对其无私教授而心存感激。医院里常常有医生及研究生前去门诊“偷师”,张正元都是一视同仁,在诊病之余悉心为他们讲解自己的临床经验,有时诊室里随张正元抄方者可达10人之多。
“仰不愧于天,俯无怍于地”是张正元为人立世真实写照。他为人品行端正,不为重金所贿,不为人情所囿,原则性强,以公义为先,以集体为重,不谋私利,不沽虚名无论是在领导岗位,还是坐诊治病,张正元从未因个人原因给医院和患者带来不便。他凭着自己的医学成就和人格魅力,赢得了患者和同事的良好口碑。
为人、处事、治学、行医,唯有精诚者,才能达到广受敬重的境界和高度,张正元毕其一生诠释了大医之范,无愧为“精诚之良医,启悟之良师”。
本报记者
王金河
通讯员
程垦华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