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何林福
五湖讲景,天涯唯美洞庭水;四海论台,江南独秀岳阳楼。
岳阳楼是怎样的一座楼?它巍然屹立在湖南岳阳城西北海拔39米的山丘上,下瞰洞庭,遥对君山,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视野开阔,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现存岳阳楼历经1800年的风风雨雨,大大小小的维修达40多次才形成今天的面貌。
岳阳楼的演变过程,可分为六个发展时期。漫长的文化冲突和社会转型中,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高超的建筑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1988年1月,国务院将岳阳楼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三国
鲁肃阅军楼是岳阳楼的前身
岳阳楼始建何时?据滕子京《与范经略求记书》记载:“巴陵西跨城闉,揭飞观,署之曰‘岳阳楼’。不知俶始于何代何人?”似乎滕子京当年也弄不清此楼最早建于何代何人?明代《隆庆岳阳府志》载:岳阳楼在“郡西南城上,枕巴丘,瞰洞庭,莫详其始。”清乾隆时,湖南总督谢世济在《重建岳阳楼记》一文中说:“岳阳楼即西门之谯楼,其规模比三面特壮。宋庆历之前,未知谁实创建。滕子京以后,亦不知几经重修”。直到清末同治时修《巴陵县志》推测说:“岳阳楼或曰鲁肃阅军楼也。”
鲁肃阅军楼建在何时,与岳阳楼又有什么关系呢?据《三国志》记载:“汉建安十五年(210),吴周瑜卒于巴立,既而孙权使鲁肃以万人屯巴丘。”鲁肃接替周瑜的职务后,认为岳阳正当江湖之处,处在东吴的前线地带,便将它作为重要的水军据点。到215年,双方关系紧张,孙权见刘备有“借”无还荆州,便亲自调兵遣将,派吕蒙领兵两万,向刘备占据的荆江南郡进军,又令鲁肃率领一万人马屯兵岳阳,以钳制关羽。为了加强斗争的实力地位,防备曹操再次南下,鲁肃在洞庭湖加紧操练水军,并选择岳阳楼一带修筑坚固的城池,建造了指挥和检阅水军的阅军楼,迫使关羽和曹操不敢轻举妄动。那么,鲁肃阅军楼具体建于何时?史料没有明确记载,但鲁肃于公元210年协助周瑜戍守巴丘,病死巴丘是217年,其建楼时间当在这8年之间。故而《巴陵县志》称:“楼名岳阳,肇自汉晋”。所以,人们将这阅军楼看成是岳阳楼的前身,鲁肃也就当之无愧地成了修建岳阳楼的第一人。
转折于唐
张说把鲁肃阅军楼变为观赏楼
鲁肃阅军楼是作为军事用楼的,谁都没有想到没有刀光剑影和鼓角争鸣之后,岳阳楼到唐代又有了新的生命力,成为地方官员宴请和诗人词家酬和的最佳场所,更是开创了雅集唱和场面的热烈、影响深远之先河。
唐开元三年(715),张说从相州刺史转任岳州刺史。一方面,他爱上了岳阳美丽的山水。经常与文人学士一道登南楼、说洞庭、上君山、入南湖,吟咏啸歌。当时,张说在岳阳的从事尹懋这样记载了他的游览活动说:“……聿理方舟,嬉游
壑,览山川之异,探泉石之奇,骋望崇朝,留持待月,一时之乐,岂不盛欤?”一方面,岳阳美丽的山水也激发了张说奔涌的才情文思。他在岳阳期间,以岳阳山水为题材写下了《登南楼》、《岳阳早霁南楼》、《游洞庭湖》等很多好诗,后来自己编集为《岳阳楼》,仅收入《全唐诗》的就有40多首。其诗刚健流露出凄婉,有诗评价他“江山清助诗人笔。”
在张说的带动和影响下,岳阳楼以其足与天地同永的湖光山色,令登临者踵接,题咏者蝉联。有赵冬曦、尹懋、阴先行等一道遭受贬谪的流寓者,有张九龄、王熊、姚绍之、王重玄、李伯鱼、梁六等过往岳州的朝廷命官,有孟浩然、阎朝隐等仰慕岳阳楼和张说诗名、文名而来的诗界名人。这些与张说雅集唱和的各方面的人士组成了一阕岳阳楼的大合唱,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继张说之后,文人学士,达官谪臣,无不慕名而来,“迁入骚客,多会于此”。李白、贾至、刘长卿、王昌龄、夏十二、王八员外、杜甫、李商隐、杜牧、方千、程贺、李群玉、崔珏等大诗人们登楼“玩四时胜概,览八方佳景”;“怅夙志犹未酬,嗟吾生之既晚”。如此多的文人骚客钟情于斯,如此多的优秀诗章诞生于斯,这在名胜古迹众多的中国尚不多见,也使岳阳楼再次出现了文星会聚、歌咏不绝的繁荣局面。
发展于宋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名噪天下
滕子京(991—1047),河南洛阳人,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也是主张革新的人物。为什么要修岳阳楼?据滕子京《与范经略求记书》说:“窃以天下郡国,非有山水环异者不为胜,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作为一个地方官员,应该有“仁人之心”,有责任、有义务,把一个地方的风景名胜保护好、建设好,走发展性保护之路,造福子孙后代。这就是滕子京政绩观的具体体现,也是他修岳阳楼的动机。
钱从哪里来?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吸取了过来的教训,重修的花费不靠财政的钱,不搞集资摊派,而是巧妙地调动民间资本,向民间的“老赖”伸手,动员债主把收不回来的债捐给政府,欠钱之人怕得罪官府,只好乖乖还钱,一下子解决了资金来源,所得近万缗,置库于厅侧自掌之,不设立典案籍……还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州人不以为非,皆称其能”。
岳阳楼修得如何?滕子京不仅对工程施工格外用心,还力求美轮美奂,要超过前人,突出了岳阳楼文化建设,实践了自己的美学思想。据范仲淹《岳阳楼记》说:“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滕子京《与范经略求记书》也说:“歌咏并赋共七十八首,”榜于梁栋间。更重要的是滕子京请范仲淹写了《岳阳楼记》,又请大书法家苏舜钦书丹、著名篆刻家邵竦篆额,将它刊于岳阳楼中,这一行动得到了州人的赞誉。有人树立了一块石碑,称为“四绝碑”。岳阳楼名传天下,全凭了一篇《岳阳楼记》、《岳阳楼记》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出了一个滕子京。由此可见,滕子京重修岳阳楼,把岳阳楼文化建设推向了顶峰。
繁盛于清
张德容重修奠定现代岳阳楼模式
岳阳楼是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水灾是其险恶的克星。滕子京修楼33年后,就因“火起牙城之西南隅,延于楼”被烧得一干二净。明代270年,岳阳楼兴废见诸史料达10次,其中4次毁于洪水。明隆庆元年(1567),知府李时渐兴工修缮城垣,自湖滨起,依岗筑壁而上,将岳阳楼移建高地,并于西城一带修筑260丈长的护城堤,抗御洞庭湖水的冲击。清代260余年,岳阳楼有18次重修的记载,其中有3次毁于兵燹。从清代重修岳阳楼的情况看,对岳阳楼的建设和保护作出最大贡献的是岳州知府张德容。
同治十一年(1872),张德容任岳州知府,同治十二年募捐修葺岳阳楼宸翰亭,后离任。光绪五年(1879)再任岳州知府,立即着手重修岳阳楼。光绪六年,岳阳楼因湖水冲击,楼基拆裂后,张德容拨茶厘税及地方捐款修葺,对岳阳楼进行自有史料记载以来的彻底重修。这次将岳阳楼址从湖畔移进了6丈多,建在今日岳阳楼所在地。仙梅亭、三醉亭亦同时迁进,使楼亭皆循旧式稍增其制,更宏丽,奠定了岳阳楼的形制、规模和布局,把岳阳楼的驳岸和城墙雉堞亦加坚筑。在修复岳阳楼及仙梅亭、三醉亭的同时,张德容也重修了岳阳楼宸翰亭。总共耗费2万缗,历时整整一年。这样使岳阳楼及其附属建筑重露风采,气象峥嵘,岳阳楼出现了“大湖南北形胜之地,以斯楼为雄”的新气象,览胜者络绎不绝,从而成为著名的游览胜地。
张德容主持重修岳阳楼,不但设计大胆,工程繁浩,进展迅速,而且质量也很好,这在岳阳楼发展史上是罕见的。
颓废于民国
两修岳阳楼是兴废继绝的延续
自张德容光绪六年(1880)主持大修岳阳楼后,因为自然和人文的破坏,直到解放前夕,岳阳楼呈现出衰败之态。在民国的38年中,史料记载修葺岳阳楼只有两次小修:
一次是民国九年(1920)修葺岳阳楼。鲁荡平在民国九年五月出任岳阳知县,他看见“岳阳楼仅存钟楼及吕祖塑像而已,其他均遭破坏,前贤题咏,无一见存,叹世变之沧桑,悲文物之凋落”,便与地方各界人士集会,商议重修,主持修葺岳阳楼,并写有《重修岳阳楼记》。不过,这次重修实际上是小修,只是增加了《岳阳楼记》雕屏和一些匾对,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另一次是民国二十一年(1932)整修岳阳楼。民国二十二年(1931)五月五日,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到岳阳视察,向县政府提议整修街道,修建岳阳楼,“以壮岳阳观瞻”。民国二十一年(1932)九月二十八日,蒋介石偕同夫人宋美龄从武汉出游长沙,在岳阳楼二楼小憩。楼上道士徐至炎趁给蒋介石进茶之机,苦求蒋介石“恩赐重修”。蒋介石到长沙后就指示何键要修好岳阳楼。何键一方面从长沙选派工程师周凤九赴岳阳勘视计划,为修葺岳阳楼作准备;一方面与谭常恺、曹典球等30多名湖南头面人物发出《重修岳阳楼募捐启》,向社会各界募捐,谋求大修岳阳楼。其结果,湖南省政府拨出银洋1.2万元,地方募捐银洋1.8万元,由驻防岳阳的旅长段珩、教育局长廖莘耕主持修葺,于民国二十一年十月十日开工,民国二十三年二月十七日举行落成典礼,其中岳阳楼率先竣工,民国二十二年端午节对游人开放。这次修葺岳阳楼的情况,据参与主持修楼工作的廖莘耕回忆说,对岳阳楼没有做大的维修,只做了一些修补。
复兴于当代
今朝岳阳楼更好看
1982年5月,新华社记者刘春贤到岳阳楼采写了《闻名中外的岳阳楼亟须修缮》一文,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对此作了重要批示,湖南省人民政府立即召开省长办公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解决了岳阳楼的管理问题。同年,岳阳市人民政府成立了岳阳楼大修工程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施工。1983年3月,国家文物局拨款82万元修建主楼,会同有关部门正式落实大修岳阳楼。经过反复勘查和多次座谈,集思广益,文物部门决定大修的基本原则是“整旧如旧,复古出新”,基本要求是保护原貌,加固耐久,要保留古代的原物,从而为岳阳楼落架大修提供了组织、资金、技术保障和理论指导。
这次重修从1983年3月15日落架到1984年5月1日竣工对外开放,历时14个月,耗资152万元。它跟大修前的岳阳楼比较有五大改进:一是既保持了原有建筑艺术和历史风格,又剔除了民国以来增加的不合理部分,恢复了明清式样。二是楼底花岗岩石基增高了30公分,不仅使岳阳楼更为壮观,而且与其两侧辅亭的主次之分更加鲜明。三是二楼明廊上下空间增加了10公分,游客凭栏,视野更加开阔。四是加固了楼基,作了防治白蚁处理,消除了隐患。五是楼内陈设“增其旧制”,充实了文化内容,原陈放三楼的吕洞宾雕像已移至三醉亭,而代之以毛泽东书杜甫《登岳阳楼》诗雕屏。楼内还增刻了一些古今名人楹联。所有雕屏、匾额、楹联,也都修复一新,显得古雅端庄。这次岳阳楼大修是历史上规模最大,质量最好、影响最广的一次。
2005年初,岳阳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又把岳阳楼景区工程正式纳入城市建设工作重点。2006年3月20日,岳阳楼景区建设工程正式启动,经过数月的努力,完成一、二、三级平台挡土墙、古城墙、吕仙祠、双公祠等项目建设,整个工程以三国文化为主题,已恢复部分岳阳古城的原貌。岳阳楼新景区以重视“巴陵胜状”,为岳阳楼再添光彩,并于2007年5月1日向游人开放。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