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湘阴南泉寺,始建于宋绍兴年间,据南泉寺内保存300余年的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潭州南泉山双林寺中兴记》碑记载:“宋绍兴年间(1150年),普庵祖师去游憩此,见山水幽奇,林峦耸秀,祖乐之,遂杖笠能解下……凿井得泉,乃诛茅建法,并创立双林寺,因泉在寺南,故又名南泉寺”。
有宋代第一高僧之称的普庵禅师于湖南长沙求取禅法,得法后游访湘阴,见湘阴南泉寺山临湘江,畔洞庭,风光如画,山水养人,便立愿建寺,宋时南泉山,树林茂盛,松高竹密,宛如佛祖释迦牟尼佛当年于双林涅槃之圣地,便取其名双林寺。普庵祖师后见山之南泉,泉水清澈,入寺求法者,凡饮水者,皆可去病延年,又以南泉寺为名,故南泉古刹,又因此灵泉名闻天下。
普庵祖师,人称之为普庵菩萨,时人有“北有地藏,南有普庵”敬谓。普庵大师,在湘阴弘法数十年,天下尽知,闻名来湘阴南泉寺参拜求法者,难以计数。普庵大师,自悟神咒,世人称之为“普庵咒”。全国禅院,以“神咒”为早晚课诵。可见普庵祖师之巨大影响。中国汉地僧人,仅唐六祖慧能大师著“坛经”一部,而汉地僧人悟“神咒”传遍天下者,唯有普庵大师,其举措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故世称宋代第一高僧普庵祖师。湘阴南泉寺,自宋代出现灵僧灵泉后,天下佛子,无不称叹,无所不知。
因为湘江,天下高僧见证湘阴
湘江,谓湖南之母亲河,养育着三湘儿女,激发出湖湘文化,而湘江的终端便是湘阴,这座古城,有着沉淀了数千年的湘楚文化。屈原、贾谊、韩愈、杜甫、柳宗元、苏东坡、王阳明、王船山、魏源等等历代大家,文学泰斗,神州先哲,无不从此地进出湖广达济天下。近现代湘人曾国藩、左宗棠、郭崇焘、谭嗣同、杨度、黄兴、毛泽东、彭德怀、刘少奇、贺龙,无不以湘阴为进出中华内地之必经路。因为湘水,而造就了湘阴的深原历史文化。而佛教亦如此,慧思、慧能、智者、神会,隋唐佛教大师,无不经过湘阴而往来于三湘,而近代敬安大师(中华佛教协会会长)也从此间走出,佛法遍散中华大地。就这一泻而下注入洞庭的湘江水,成就了湖湘文化,成就了近现代中华的脊梁,也成就了中国佛教的发展和变迁。
名刹又现高僧或是千年的因缘
广西全州,古时称“湘源县”,意为湘江的源头,而湘阴则是湘江的终端,千里江水,成就了南泉寺的佛教因缘,现在的南泉寺方丈怀梵大和尚便是全州人(湘源县),从湘江源头,渡到湘江的终端,来住持湘阴南泉寺的佛教事业,也许是佛教所提倡的因与果及大悲心,或是南泉寺的千年之缘。
怀梵方丈,现为中佛协常务理事、湖南省佛协副会长,岳阳市佛协会长,岳阳圣安寺方丈。2006年,在湘阴县宗教局局长黎安平、湘阴县佛协会长早国法师及湘阴县佛教界盛情邀请下,担任南泉寺方丈。怀梵大和尚住锡南泉寺不到数年,这座千年古刹又再现宋时佛教的盛况。
与时俱进,水陆两通,湘阴更便捷,南泉成胜地
数千年的水路,对现在交通似乎已不太重要,然而,湘阴古城与时俱进,经百年的演变,生产力不断发展,区域优势不断提升,2016年,临岳高速即将开通,刹那间又成湘楚要道,湖南至湖北,湘阴而处其间,洞庭湖的美景,特别是宋代第一高僧普庵祖师道场将终成湘楚胜地。
现在的湘阴南泉寺,殿宇庄严,金碧辉煌,畔洞庭,临湘江,风光美不胜收,占地200余亩,古刹殿宇、僧舍近数十栋,投善资三千余万,2014年12月,湘阴南泉寺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从此不仅是湘阴县的佛教重镇,同时成为三湘旅游胜地。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