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文/图
本报记者
徐颖
近年来,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岳阳,书画及书画装裱市场日益繁荣,能够坦然并且坚守传统技艺——手工装裱的人却逐渐变得少了起来,可是仍有一些人在坚守,让钟爱老手艺的人们充满了欢欣和希望。
传统的书画装裱品种是有多种多样,大致可分挂轴、手卷、中堂,对联,册页等。摊一幅中国画在平整干净的板上,而后将其喷湿,整张画纸呈现潮润状态即可;再用鬃刷蘸浆糊将其刷平,给背面托裱上一层宣纸,就可上墙阴干;待几天之后,再方裁用绢、锦镶边,安装轴杆制成画幅……
多么美妙的过程,暂且不论工艺的复杂,单是过程中弥漫着的墨香和蕴藏的静谧之感,无论是多么烦躁的人,都可以安静下来,去体会玩味其中的乐趣。
装裱历史:
伴随着中国绘画历史而产生
我国的装裱工艺伴随着中国绘画的历史而产生,中国书法和中国书画在世界艺术之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装裱工艺使书画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流传。
书画装裱最初起源于古人观赏、收藏绘画的要求,经过不断的探索、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一整套颇具特色的优良系统,是我国的艺术遗产之一。早在1500年前装裱技术就已经出现,浆糊的制作与防腐,装裱用纸的选择,以及古画的除污、修补、染黄等历来都是十分讲究的手艺活。
岳阳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其底蕴深厚的文化影响力也焕发出来,巴陵大地上的书画艺术以它独特魅力逐渐享誉在外,书画等艺术作品的交流与赏玩在岳阳自成一体。
有书画艺术,必有装裱工艺与之相辅相成,谁家古字画的揭裱活儿做得好,就会被行内人士久久称道。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岳阳出现的第一家书画装裱作坊,直至现在遍布岳阳城区的十余家书画装裱店,这是生活形态变化、时代变迁的印迹……
传统装裱:
永不过时的手工艺术
在金鹗山附近有一个不大的门面作坊,以书画装裱为生,名曰墨海轩。作坊的主人——曾海林,他是省市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精篆刻,他还是一个勤奋探索、执著钻研的装裱师傅。
海林在继承传统装裱技艺的同时,大胆借鉴现代国内外装裱技艺,寻求配色与形式的变化,注重整体意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装裱风格。经他装裱的作品既美观大方,又不失高贵典雅。他从小受家庭渲染,醉心书画。九十年代末酷爱书画的他一边苦练书画、一边用心钻研装裱。苦学了好几年之后他独立门户,开了墨海轩,店面不大,但名气很大,只此一家。经曾海林修补、装裱过的名家字画数不胜数。
3月26日,细雨如酥。记者来到墨海轩,在书画的幽幽墨香中,拜访了这位书画和装裱圈的“名人”,很多故事娓娓道来……
几年前,有人拿来一幅被老鼠咬坏的丝绣画,该画作于清代早期,主人曾将画送到北京有名气的装裱店,他们都不愿揭裱。找到曾海林,他欣然接受。在接下来60多天的时间里,曾海林夫妻俩闭门不出,清洗污霉、修补漏洞,把顾客送来的丝绣修补一新,并保留了古画的风韵。夫妻俩因精湛的裱画手艺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谈起古字画的揭裱,曾海林连言谈上都变得小心翼翼起来:“呼吸都是细声细气的,生怕一用力,吹散了正在修复的古画残片。”他介绍,妻子跟随自己做了多年的书画装裱,很多作品都是夫妻二人合作完成的。
他说:“画界有三分画七分裱之说,一个合格的裱画师除了手上功夫要到位,还需要具备美学知识及艺术素养,对画、绫绢、嵌线的色彩都要把握得当,还要具备对传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掌握了基本品式的基础上,方能举一反三,加以变化。灵活运用各种艺术手法,从画面内容和装裱形式上达到较为完美的统一,使书画锦上添花。裱得好可以为画锦上添花,装裱得不好,对画作本身也是一种不尊重。”
曾海林介绍岳阳的书画装裱兴起并开始繁荣的时候是九十年代初,一批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同样钟情于手工活儿,他们愿意静下心来为一幅画作穿上最合适、最美丽的衣裳。曾海林表示:“装裱作品与作家下笔的材料都息息相关,每一个细节都会影响装裱作品的好坏。任何一个关节有问题都有可能毁掉一幅作品”。
采访时,曾海林正细心装裱当代著名画家范曾的《老子出关》作品,他先是静静地欣赏大师的作品,凝视的眼神似乎都发着亮。他说每次装裱作品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看到好的作品既欣喜又紧张,看见自己用心装裱好的作品,仿佛端详新的生命。
他始终坚信这样一个道理:手工装裱,能保留画作的原汁原味,这也是手工装裱的核心。也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让手工装裱这门传统的技艺保留、传承下来。
机械装裱:
缺失了原本的韵味和温度
曾海林说自己是如此幸福和幸运,可以做着自己喜欢且有意义的事、见证书画市场的发展与进步,独自享受揭裱古字画的乐趣,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书画水平。
“中国书画装裱,同我国的京剧、书法、国画一样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机器装裱,快速装裱等等应运而生。”曾海林介绍,近年来造价低廉、省时快捷的机械装裱吸引了不少伴随着经济发展骤然增加的收藏新手。
记者走访了我市数家书画装裱店和相关人士,了解到2000年初,一大批装裱机器进驻岳阳市场。不少书画装裱店大多数为机械装裱店。因为机器沿用装裱原理,一个根本没有掌握传统装裱技术的人也可以开办字画装裱店,机裱也不需要像手工装裱那样具备较大的晾画场地。同样一幅二条屏,手工装裱可能需时半个月,而机裱只要几个小时。
耗时长、成本高,令一些人对手工装裱望而却步,表面似乎呈现出手工活面临着来自机械装裱的压力,其实不然。有时候应客人要求,一些店里还是会手工装裱书画。曾海林也是仍在坚持手工装裱的一员,他这样评价手工装裱书画的妙处:保持传统,用料考究,制作精良,典雅厚重。
机裱画在具备快捷、价格低廉优势的同时也有不足。我市著名书法家李辉模认为高温定型对宣纸的寿命存在负面影响,机裱过的字画,若是脏了、烂了要揭裱翻新会很麻烦,对字画的损害也大。倘若要机裱最好手工托画心,因为还是能揭裱。
李辉模说:“无论如何,机器装裱取代不了传统手工装裱,只要书画存在,传统手工装裱就会存在。因为装裱的作用不仅是美观,更重要的是让画幅牢固,延长寿命。”
尽管很多人认为手工装裱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正是因为一批人对于传统工艺的坚守,才使得装裱艺术在岳阳依然保持蓬勃的生命力。他们热爱艺术、甘于寂寞,钟爱老手艺,这样才不会辜负岳阳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遗韵,这也是一个美丽城市的幸运。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