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坛好酒”江渭清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岳阳日报
“一坛好酒”江渭清

来源:

-->

柳海生

近期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朱德》,再现了“文革”期间朱老总冒着风险请江苏省委第一书记江渭清到家里吃饭的真实场景。席间,面对失魄的江苏省头号“走资派”,朱老总称赞他是“一坛好酒”。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体现了他们之间不平常的革命友谊和朱老总的崇高品德。不禁使我回想起当年与江渭清的一段奇遇、一段使人难以忘怀的往事,亲身感受到江渭清这位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胸襟和坚定的革命精神。

江渭清,湖南平江县人,南征北战,解放后,曾任江苏省委第一书记、华东局书记、江西省委第一书记、福州军区政委等职。与江渭清四十多年前的相遇,纯属偶然。那是一九六七年二月,我在南京炮兵工程学院就读。当时,我和张连阳(张震将军之子)同在二系篮球队。一次打完球后,他对我说:“江渭清书记到了炮工,住在201实验室(火箭风动实验室),我们都学这个专业,都是老乡,你去陪陪他。”

或许因为是老乡,或许因为我是一个年青的学生,我们之间相处愉快,几乎无话不谈,成了忘年之交。话语间,更多的是倾听他讲述自己传奇的革命生涯,聆听他的教诲。他说:“以前来过炮工,与你们老院长孔从州将军(毛主席的亲家)老政委廖成美将军(后任第二炮兵政委)很熟,当年是哈军工分建成立的,不过湖南来的学员很少。”“六五年,炮工首次在湖南录取了30名学员,我们是第一批考进的湖南学生。”我回答说。

由于身处逆境,听不到毛主席、党中央的声音,他心情十分郁闷,想给毛主席写封信,要我执笔,我说我不行,他说:“我只读了高小,你是大学生,肯定比我强。”无奈,我只好说“那您说,我记。”

我发现他走路跛得厉害,右腿明显比左腿短了一截。他讲述了自己15岁(1926年春)参加革命,在战争年代打了20多年仗,枪林弹雨中先后八次负伤,身上伤痕累累。给他造成了终身残疾的是1931年江西万载的一次战斗。那年,他21岁,是红军团政委,右腿打断了,失血太多,昏迷了个把星期才醒过来。搭帮一位被俘的国民党上校军医把腿接好了,只是短了一截。1949年初,他是华野八兵团副政委兼南京警备区政委,意外地接到那位老军医从长沙寄来的信,言及家中十分困难。当时,想帮他,无奈,自己过的是“军事共产主义”生活,没钱。他将此事告诉了粟裕(时任南京市委书记),粟司令员也赞成予以帮助。于是,向公家借了20元钱寄去了。我想,江渭清虽是一员战将,却又是一个知恩报恩、有情有义之人。

江渭清生活俭朴,令人意想不到,饭菜从不挑剔,衣着简单,一件手织毛线衣还打着补丁,承他所托我曾几次去他家帮他办事。他是中央委员,多年身居高位要职,担任江苏省第一书记十多年,同时兼任华东局书记、南京军区政委。我第一次去他家,内心忐忑不安,因为我一个农村学生,心想,到“豪门”去,是否就像当年刘姥姥进大观园。手持江渭清的信,一进门,他的女儿江海滨接待了我。说明来意,介绍江渭清近况,稍坐片刻,即想起身离去。不料,里屋传来他夫人徐敏的声音。我随江海滨进入她的卧室。徐敏躺在床上,显然是病了。她说:“听口音,小柳同志是湖南人吧!”“我是湖南岳阳人。”我用地道的岳阳话回答。“我的老家平江现在属岳阳专署,我们是老乡啊!”徐敏脸上掠过一丝笑意,坐了起来,她关切地详细询问江渭清起居饮食及身体状况,并嘱咐说:“渭清同志体弱多病,请费心照顾。”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他们需要彼此搀扶,相互温暖。我环顾四周,一切都非常简朴,省委书记的家,也不过如此,我大失所望,却肃然起敬。

谈到毛主席,江渭清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他说,每次去北京开会,毛主席都要请他到家里吃饭,席间谈笑风生,洋溢着缕缕乡情。1949年他出席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时住六国饭店(现北京饭店),一次饭后,毛主席约江渭清散步,同行的还有张治中,张治中说起当年江渭清借钱之事。抗战时期,国共合作,当时张治中任湖南省政府主席。江渭清到省政府去找张治中,被卫兵拦住,他在门外大叫:“请转告张主席,现在是共同抗日,可我们新四军没饭吃,士兵都有怨气,说老子没饭吃,上山打游击。”张主席一听话不对,赶紧请他进去,借给江渭清2000块大洋。可别小看这笔钱,在当时可卖4000担稻谷,毛主席听了哈哈大笑。

一九七四年,他出任江西省委书记、福州军区政委。我大学毕业后回到湖南,彼此失去联系。一次他回平江到岳阳找我,刚好我在外地出差,未曾谋面,实为憾事。他给我留下书信一封,这位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事隔多年之后,居然还记得我这个小老乡,使人感慨万千。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