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本报记者
彭雨琪
在法庭上,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与法官同庭判案,权利与法官同等,他们就是被称为不穿法袍的“法官”——人民陪审员。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共选任人民陪审员907名,他们来自共青团、妇联、学校、社区、村委等单位组织,文化素质较高,对法院工作热心,在法院工作中承担了重要角色,为人民法院的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人民陪审员究竟是如何陪审的?近日,本报记者走访了多家基础法院。
人民陪审员总数达907人
2013年,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提出后,市中级人民法院多措并举,指导全市法院增选人民陪审员581名。法院依托互联网、党政内网、农村广播“村村通”、手机报等发布增选公告,在法院宣传窗、法庭、各乡镇及村场张贴增选公告,并发动干警向熟人、亲朋好友宣传,提高公众知晓率。去年,全市共有1500余人报名参选人民陪审员。各级法院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的人民陪审员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了全市法院人民陪审员工作现场会,争取各方重视与支持。
据介绍,法院在选任人民陪审员时,严格选任条件和程序,实现了将热心陪审工作、能力较强、素质较高、品行良好、作风正派的优秀人才充实到人民陪审员队伍的目标。目前,全市法院系统人民陪审员人数已达到907名,其中90%来自基层。今年1月至5月,全市人民陪审员共参审案件1686件,比去年同期1069件增加57.7%,参审人数达2088人次。
“光陪不审,还不如不干”
“你当时如何站在那个跳板上的?面向哪个方向?正在做什么?”近日,在云溪区人民法院审理一起提供劳务受害责任纠纷时,人民陪审员陈垂定听取原告陈述后进行提问,让原告有些迟疑,但同审的法官们却都习以为常,在他们眼里,这位“法官”有时比他们还心细。
2010年,陈垂定从村支书岗位走上法庭审判台,经培训成为云溪法院民事审判庭的人民陪审员。他总是结合自己在村组工作、生活的经验,参与每一件民事案件的调解、审判,开庭前主动了解案情,翻查案卷。这起提供劳务受害责任纠纷案中,因陈垂定曾经从事过建筑行业,所以在庭审中发现原告陈诉事实与客观情况不符时,便当场提问,仔细了解。随后在合议庭审理中,他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我认为原告的陈诉有问题,正常情况下,他是不可能掉下甚至掉离跳板几米远的,除非因为想走捷径或是有其他原因自己跳下来。”在他的专业帮助下,合议庭更快地查清事实,依法做出了判决。
正是有了这份认真负责的心,这位人民陪审员越来越专业。仅2014年,他就参与了30余起案件的审理。他总是说:“光陪不审,还不如不干,既然做了这一行,就该有自己的判断,才对得起人民陪审员这一称号。”
陪审员视角与法官不同
“参与这么多年的陪审,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法官对人民陪审员的重视和尊重。”湘阴县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杨放明说。
杨放明告诉记者,每次开庭之前,承办法官都会向人民陪审员介绍案情,邀请人民陪审员翻阅卷宗、了解案件内容。庭审后,还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或者邀请他们参与调解。在合议庭合议时,有时自己发表的意见和看法,会与承办法官相左,法官一般会从法律角度入手阐述见解,而他会根据社情民意来考虑判决效果。他感慨地说:“人民陪审员来自基层,人情冷暖考虑得会多一些,视角也会与法官不同,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保证司法公正。”
刘中全是华容县法院人民陪审员管理办公室的负责人,有27年法官从业经验的他,对于人民陪审员制度深有体会。他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法院只有两名陪审员,2005年增长到10人,再到现在的100人。“陪审员的作用很大,他们当中既有干部,又有农民和教师,他们明事理,尤其在民事案件中,是法院联系群众的纽带,对调解和审案都有好处。”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彭世理说:“我们主要是广泛地发动群众,扩大群众的知晓面和参与度,真正把有一定社会公信力的人,选到人民陪审员队伍中来。”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