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李雁新
近年来,我对军旅歌词创作情有独钟,收获颇丰,相继有数十首作品在全国词报、词刊发表。
或许是因为父亲曾为军人的缘故,至今记忆中仍留存了太多父亲话匣里那些说不完的军旅画面和场景;或许是因为弟弟、弟媳至今仍献身军营的那份执著和忠诚让我深深感动,使我对军人产生了一种由衷的崇拜以及爱屋及乌的牵挂和思念,军队那种雄壮、博大、浩瀚、宏伟的壮美时时澎湃着我的创作灵感,一首首军歌,便在这样的情感中从笔端流出……
记得有一天傍晚,在回故乡的路上,我看见乡村中袅袅升起的炊烟,立马换位想象远在军营的弟弟看到故乡炊烟的感受,军、地相隔,千里传情,当晚我写下了《炊烟的嘱托》这首歌词:“炊烟从哨所飘过/袅袅娜娜,开着花朵/像长长的家书/我读懂了嘱托,还有爱的抚摸/。啊,炊烟飘过,是母亲嘱托我/不要想家青春献哨所/啊,炊烟的嘱托,站岗为祖国/边关安宁家祥和,花开千万朵/。炊烟从哨所飘过/缠缠绵绵,唱着恋歌/像暖暖的乡音/我听懂了嘱托,还有情醉心窝/。啊,炊烟飘过,是乡情在述说/日子甜了家乡喜事多/啊,炊烟的嘱托,巡逻为祖国/生命无悔守山河,战旗红似火。”我把这首词传给湖南师大音乐学院的作曲家蒋军荣教授,他很喜欢,连夜谱上曲子。我随后特地把词曲传给从军的弟弟,不久,他告诉我,歌曲好听、好唱、通俗、易记,音域不高,战士们很快就学会了。我想,战士们为何能如此快速接受?这其中的实和真起了关键作用,也正好印证了我在创作时贴近军人真实的用心和考量。
这样的情景在创作《小岛风景线》时也受到同样灵感的启发。有一天,夕阳西下,我眺望远方,突然想起从军的弟弟,远隔千山万水,视野的尽头只是苍天如盖的地平线,想象的翅膀贴着地平线在飞——“小岛有多远,远成地平线/国旗和国碑就是线中的天/今夜站岗天海间,噢,妈妈/您梦里是否看得见天边挺拔的岸/?放心吧,妈妈/小岛再远,总和您血脉紧相连/您深情注视的地平线/是我无悔的守望和依恋/。小岛有多美,美成风景线/军旗和军徽就是最美的天/每天巡逻海防线,噢,祖国/我永远是您手中那支护天的剑/!放心吧,祖国/守岛再苦,总把您嘱托记心间/您冉冉升起的地平线/有我青春的燃烧和奉献。”虚实之间,一个活灵活现的守岛士兵的高大形象呈现眼前,构成了一道军中男儿献身国防的大美风景线,流淌出一汪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感冲击流。
在创作实践中,我意识到要想创作出好的军旅歌词,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把广大官兵与众不同的战斗性、忠诚奉献精神突显出来,在情感上与他们融为一体,塑造出军人别样、特质的形象。我在创作《我在海底站岗》融入了这样的创作理念:“不是我不热爱阳光/使命交给我深潜的钢枪/我在寂寞海底静静隐藏/为的是雷霆出击决胜沙场/。不是我不喜欢花香/天职赋予我大洋深处站岗/我用英勇无畏挡住风浪/为的是阵阵花香伴你身旁/。哦,我在海底站岗/苦累练我钢铁臂膀/与世隔绝时也想念爹娘/祖国重托扛在肩上/。哦,我在海底站岗/艰险铸我魂魄担当/忠诚航迹写满茫茫沧海/强军梦想铭刻胸膛。”军人与常人,同与不同,在对比反衬中便有了不一样的情感碰撞,也形成了军人担当与血性的质感飞跃,这就是军魂所在,可爱所在,军人精神的高地便如此挺立在世人的面前,站成一座座丰碑,那么巍然,那么恒久。
当今军中能打仗、打胜仗成为绿色军营的主旋律,改革创新、求真务实成为演兵场上的主基调,听党指挥、赤胆忠诚,爱军精武、矢志打赢,勇于拼搏、敢于担当成为广大官兵的时代追求,官兵的阳刚、大气、雄浑、崇高的英雄气概成为军人生命中的主色调,正是循着这样的时代韵律,我创作的情又怦然洞开,灵感火花四溅,便有了《梦回尖刀班》:“风雪大漠边,战友把我外号唤/熟悉的号角声让我回到尖刀班/阵地军旗飘呀,像红红的思念/接头暗号是那张黝黑军人脸/。梦回尖刀班,一段好华年/大阅兵的相册里青春最显眼/一遍遍唱起从军歌/梦在绿色风暴里又起狼烟/。疆场烈火现,不是布景挂天边/魔鬼式的大奔袭我冲在最前面/真枪荷实弹呀,像战争那一天/敢打必胜是心中不变的信念/。梦回尖刀班,战友情无限/强军梦的队列里让我永在编/好男儿报国志高远/剑在血火磨砺中寒光闪闪。”一幅从军图从梦境开始,一世军旅情在梦中对接,也完成了与时代使命的对接,与新时期强军梦的对接。
梦想在召唤,目标引征程,中国特色强军兴军之路铺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凝聚成我心中对军魂永远的颂扬、歌唱。
本版题头制图:杨
柳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