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刘月桂
汪曾祺先生谈吃的美文中有专门写萝卜的篇章,读后,我觉得南北方的口味有很大的差异。北方人吃萝卜放酱油,这种吃法在我的故乡平江刘家套是大忌。或许是萝卜品种不同而已吧。比方,我的故乡没有汪先生写的北方“心里美”萝卜。
我们老家种萝卜分早萝卜、迟萝卜,其中也有一些小众品种,如红萝卜、灰萝卜。早萝卜下种时在初秋,天干地燥,不好服侍。怕炕籽不生,一般选在临水的地方种。在厢土上撒种之后,要盖上一层稻秆,每天早晚要浇一次水,稻秆可以保湿遮阳,帮助萝卜顺利发芽。萝卜小苗从稻秆中钻出,叶片由嫩嫩的鹅黄变青,浇水的次数可以减少。
早萝卜主要过中秋吃,我们老家有中秋“打牛”的习俗。过中秋,吃早萝卜炒牛肉,这应该是十分科学的,牛肉火气大,萝卜清火,而且味道清甜。我记得从前吃牛肉的时候,经常被大人分派去扯萝卜,那真是一件令我高兴的事。起小跑,进菜地,选最大的萝卜扯几个。当然,最大的也不过鸭蛋大,只不过长一点而已。早萝卜真的可爱,简直像煮熟的鸭蛋白,晶亮透明,光滑水嫩。在我的记忆里,早萝卜片煮牛肉到烂熟,真是人间至味呀!
迟萝卜一般冬天吃。人吃,猪也吃。炒萝卜丝是冬天的一碗好菜,清炒出萝卜汁,再放一小勺猪油,继续炒至萝卜丝软塌塌的,放清水煮,当然要放几个朝天椒,切末,辣味更爽。萝卜丝要久煮,起锅时加芫荽菜,又甜又辣又香,而且颜色十分好看。记着,千万不能放酱油。
迟萝卜种得多。家里的自留菜地,一半多是萝卜,其他的有包菜、莲花包、胡萝卜、大蒜、芫荽菜、菠菜、四季葱。生产队种得更多,满田满野都是,我们叫“满园花”,随意撒播,对种子的要求也很低,既可做猪饲料,也可做肥料。栽早稻时,一手插到还未腐烂的萝卜梗上,硬邦邦的,硌得手痛得喊娘。
还有一种迟萝卜,叫春不老。个头圆圆,模样笨笨拙拙,初冬种下,到了第二年开春,萝卜水嫩嫩的,很好吃。我们老家吃晒干的萝卜也好,新鲜的也好,到了田沟响水,就认为过时了。春暖花开,气温升高,萝卜会失去应有的滋味。
冬天的乡村,晒萝卜干是最繁忙的景象。收了晚稻的空田里,被铲去禾蔸,铺满晒垫和篾折,一眼望去,白花花的。全都是各种各样的萝卜。片、丝、丁、条,应有尽有。萝卜片和丝,都由片刨和丝刨加工而成,厚薄粗细都由工具决定,将刨子搁在箩筐上,左手压刨子,右手捏紧萝卜,在刨子口上摩、擦,速度非常快,一担萝卜很快擦完。大人不会要小孩子干这个,如果用力过猛,容易伤手,特别是刨到了最后一块,更要小心。
我经常跟着祖母,到禾田里晒萝卜片,一块块,匀匀净净摆好,晒到有点蔫了,还要去翻一次边,一块一块翻动,真要点耐心。晒萝卜丝我不敢插手,因为一把把抓起来撒开,我撒不匀,一堆一堆,太阳根本晒不透。如果一旦天气变阴或者下雨,就麻烦了。萝卜片和萝卜丝必须晒干水分,才可以收藏起来。它主要用来对付大雪天和第二年青黄不接没菜吃。
萝卜丁以及萝卜条,皆是纯手工劳动,要一刀一刀切,有时切得虎口发麻。但是,谁也不能偷懒,太阳不等人。虽然只要晒个半干,为了口味好一些,也要趁太阳收。当晚,所有的萝卜丁和萝卜条都要进扑水坛。用一个较大的篾簸箕,将萝卜丁倒入,双手揉搓,搓到萝卜丁变色,变形,撒入早以碾好的朝天辣椒粉、少量盐,继续搓匀,然后装坛,任其发酵。坛子放在房间的墙角,随时加坛沿水,以达到发酵、保鲜的效果。萝卜条也是如此加工。
晒好的萝卜丁,都是为上中学的孩子而准备。从前的孩子读书都在学校撘中餐,自带一个搪瓷缸、一小袋米,自行送到学校食堂,淘洗干净,师傅会蒸好中饭,中午放学,学生各自到食堂去领饭。我一个冬天带的菜,大部分都是一小瓶子萝卜丁炒辣椒酱、大蒜叶。如果杀年猪了,炒萝卜丁里面会有一点肉丝,或一点猪血,最走运的时候,会有一点猪肝。
我们都在教室里吃饭,满教室是萝卜的味道。幸好饭是热腾腾的,用筷子将饭中间挖一个洞,把瓶子里的菜倒入里面,盖上热饭捂一下,就开吃了。一个冬天,我们吃了新鲜萝卜丁炒辣椒酱,又接着吃晒干的萝卜丁炒辣椒酱,有时候也吃一两餐炒干萝卜丝拌辣椒粉。选一些嫩嫩绿绿的萝卜叶子做酸菜,也是冬天的事。在晒好萝卜干之外,很多人家忙着晒一些萝卜酸菜,以备寒冬之需。
最有趣的是,我老家的红萝卜,皮是红的,切开里面是晶莹透白的,根本不是汪先生笔下的“心里美”。
2021-05-08
00:00:00:0350310http://192.168.99.30:8088/pc/content/202105/08/content_3503.htmlnullcontent_3503.html11故乡的萝卜/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