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营民院附小高年级学生军训
来源:
-->
文/记者
刘志恒
张
琴
图/彭宏伟
“立正!”“稍息!”“向右看齐……”11月10日开始,民院附小五、六年级的学生在市少年军校进行为期5天的封闭式军训。这些从没离开过父母庇护的“小皇帝”“小公主”在新环境中能否适应?在军训的日子里,他们学到了什么?近日,记者跟随孩子们一起感受了他们的首次军训。
11日上午9点,少年军校的操场上站满了参加军训的小学生。孩子们正在教官的指导下,有模有样地走着队列,稍息、踏步,那认真劲儿十分可爱。尽管训练单调而又艰苦,但是孩子们在困难面前的表现却着实赢得了教官和老师们的认可。个别体质较弱的孩子一开始并不适应,有的闹情绪、开小差,但是在经过教官的劝导后,都主动回到队伍重新训练。
“这些孩子可能从小到大都没有接受过这种高强度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我们循序渐进地来,让孩子们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邓教官告诉记者,此次军训的内容很简单,只有基本的姿势、队列及相关动作,主要目的是要让孩子们改掉懒散、无组织性及娇生惯养的坏习惯。
“这些孩子大多都是2003年、2004年出生,属于典型的‘00后’,不过,在这里他们的表现却超乎想象地好!”六年级126班班主任罗老师说。孩子们训练时,罗老师一直在附近观察,不时拿出手机,在家长QQ群里“现场直播”孩子们的训练情况。据介绍,孩子们来之前,家长们都很担心:孩子太小,从没有单独睡觉过,会不会打被子、会不会害怕、会不会吃不饱?实际上,这些孩子生活上都能够自理。更重要的是孩子都能团结互助,令人感动。像婧怡同学晚上没有打到水,寝室所有同学都主动给她匀出一些水,让她有了满满一桶水。凡凡同学感冒不舒服,胃口不好,一早上同一个饭桌的同学硬是督促他吃了四个馒头一碗稀饭,秦宇石同学还把自己的衣服脱了一件给他。
经过一上午的训练,中午11时许,开饭了,当天的伙食很简单,只有4菜一汤。领到饭后,孩子们狼吞虎咽地吃得很香,不少同学吃完一大钵饭后,还主动添碗。女生萱萱平时在家里有专职保姆照顾,父母、爷爷奶奶对她都是众星捧月一般。她说:“像这种菜我在家都不吃,但军训了一上午,又累又饿,没想到吃起来还很香。这次军训让我懂得了勤俭节约,拒绝浪费,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曹同学的家长告诉记者:“孩子平时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10来岁了,鞋带子都不会系。通过军训孩子在这里学会了动手叠被子、洗衣服。”熙熙同学的妈妈表示,小孩这几晚没在身边,都有点失眠了。看了罗老师发的孩子们的照片,感触很大。孩子长大了,家长也要学会适当放手。据了解,孩子们的军训表现,许多家长们都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希望通过此次军训,孩子们能学会理解、包容、独立和担当。
教官邓志伟告诉记者,小学生进行军训并不要求让孩子提前进入军事化生活,而是要培养孩子的纪律性和责任感,磨炼他们的意志。这是未成年人德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磨炼中成长
无
危
儿子要参加一周的军训了。对民院附小开展的这项活动,我和妻子都很赞成,并约定军训“三不”:期间不探视、不接送、不给零花钱,就是要他在“准军营”中体验一回、磨炼一回。
望子成龙,是父母的一种普遍心理。但在独生子女家庭,这种热望容易引发娇纵:感情上过度宠爱,生活上过度保护,实践上过度照顾,使孩子形成依赖,养成“骄”“娇”两气。如何对孩子加强实践锻炼与挫折教育,锻炼身体,磨炼意志,培养纪律意识和团队精神,是当前家长和学校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树人如树木,不仅要阳光沃土,还要雨打风吹,温室里是无法培育出参天大树的。作为家长,要走出“独苗难栽”的担忧心理,疼爱不溺爱,松手不撒手,让孩子更多地去实践中摸爬滚打,在经历失败挫折中逐渐成长成熟。开展军训、远足等,无疑是磨砺锻炼孩子的有效途径。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