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止汗产品有风险夏季出汗少给皮肤“添堵”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岳阳日报
止汗产品有风险夏季出汗少给皮肤“添堵”

来源:

-->

天气炎热,人们动不动就满头大汗,更有甚者汗流浃背。由于出汗太多,不少人都选用止汗产品防汗臭。然而,选择止汗产品也是有学问的,市三医院皮肤科主任甘露提醒市民,滥用止汗产品会引发皮肤病,还可能因汗液排出少导致体温失调,特别是大面积使用止汗产品更是对健康不易。

 止汗露止了汗臭坏了皮肤

炎热的天气里,稍一运动,腋下、前胸、后背均会出汗,而湿润的衣服不仅会让自己显得精神面貌不佳,还会造成社交场合上的尴尬。黄女士是一位销售人员,平时要经常到外面跑业务,为了让客户有个好印象,从今年入夏以来,她就开始每天在腋窝使用止汗露防汗臭味。谁知前几天,黄女士腋窝的皮肤出现了小红点,在市三医院皮肤科检查后,医生告诉她,这跟她过量使用止汗露有关。

市三医院皮肤科甘露主任告诉记者,人体出汗不仅能调节体温,还担负着排出代谢废物和皮肤呼吸的使命。市面上有些止汗产品的确能起到暂时封闭汗腺导管、抑制汗液排出的作用,但长期、频繁使用,容易导致其中的化学成分堆积,会堵塞汗腺导管,使代谢废物不能正常排出,进而可能刺激皮肤引起红肿、瘙痒、皮疹等症状。

出汗排毒的作用微乎其微

记者了解到,出汗大致可分为温热性出汗、运动性出汗、精神性出汗和味觉性出汗四种类型。桑拿天,坐着不动都会大汗淋漓,这就是最常见的温热性出汗。温热性出汗是由外界温度升高引起的人体中枢温度自我调节的方式,人体通过出汗而散发热量、调节体温;运动性出汗是人体在运动时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在体内消耗能量的同时可产生许多热量,人体通过排汗来降低体内温度,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人在紧张、恐惧、兴奋等精神因素影响下,神经冲动从大脑皮质传递到小汗腺部位,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升高,导致小汗腺分泌排泄活动短期内迅速增强,即出现精神性出汗。此外,还有一种味觉性出汗,常常是在食用某些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大蒜、生姜、可可、咖啡后引起的出汗。

甘露称,人体在大量排汗的过程中,机体的局部代谢产物,如尿素、乳酸、脂肪酸等随汗液排出体外,但是过度夸大出汗的排毒去湿作用是不科学的,因为人体最重要的排泄解毒器官是肾脏和肝脏,通过出汗获得排毒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止汗产品最好别大面积使用

出汗虽然舒服,但身体上的汗味却给人带来了烦恼,于是就有人选择止汗产品。止汗产品有清凉收敛的作用,能够促进局部蛋白质收缩,抑制排汗。如果止汗剂仅仅用在易出汗或体味较重的部位,如腋下、颈部、脚掌、膝窝等,对健康影响并不大,但止汗产品不要在面部使用,也不要全身大面积涂抹。因为目前市面上部分的止汗剂对于皮肤会产生一定的刺激性,尤其是添加了人工香料等成分的,可能会导致皮肤过敏,过敏体质的人尤其要慎重选择。通常在使用3到7天甚至两周后,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瘙痒。由于过敏反应发生的时间比较滞后,很多人当皮肤出现不适时,甚至想不到祸起止汗露。有的人并非过敏体质,以前用过止汗露也并没有过敏反应,但如果某段时间缺乏多种维生素、过度疲劳、免疫力异常,使用止汗露也可能出现刺激或过敏反应。

甘露建议市民,使用止汗露之前,最好先做一个过敏测试,在手臂内侧选指甲盖大小面积,连续试用3天,确定没有出现红斑、瘙痒等症状才继续使用。另外,皮肤上有损伤时要避免使用止汗产品,因为止汗产品中的化学成分可能会通过伤口进入到血液循环,不但会刺激皮肤伤口,更有可能会引起身体其他的不良反应。

本报记者

李弈萱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