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彭宏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我的梦就是想当一名解放军战士。
1981年初,我终于圆了自己的梦——穿上绿军装,随部队开赴中越边境,驻守法卡山阵地。这一年,我17岁。
在中国地图的版块上,法卡山被一条粗壮的绿色边境线覆盖。它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上石地区边缘,海拔仅500米,面积1万平方米。我分配在边防三师侦察队,主要实施对中越边境的侦察任务,驻扎在法卡山对面直线距离一百多米的566高地上。当时越军占领了法卡山,他们占用有利地形向我国边境开枪开炮,经常有越南特工渗透、袭扰和破坏我国边境前沿哨所阵地。面临紧张的时局,我们在山顶上筑起了潜伏哨所,24小时对百米外的法卡山进行仔细观察,随时掌握他们的动向。
2月4日,正值大年三十,晚上,我被安排执行通宵的潜伏侦察任务,跟随队长一起对566高地的每一个猫儿洞进行搜查,排除战壕的安全隐患后便在潜伏哨所上架起56式冲锋枪和手榴弹。队长姓梁,山东人,一米八的高个,长得很英俊,听战友们说,他有一个当老师的女朋友,在他口袋的日记本里夹着他女朋友的照片。这晚的天空不黑,寂静中时不时有微风把阵地的树草吹得咝咝作响,法卡山隐隐闪烁着星火,偶尔随风飘来邓丽君的《为您歌唱》的歌声,透过80倍的红外线望远镜,我发现法卡山上的越军点着香烟在畅饮啤酒,好像他们也在过年。“注意,卧倒!”这时梁队长一个猛子向我扑来,把我压在他的身体下,随即我听到一声巨响,阵地似乎如地震般地抖了几下。梁队长一下把我推开,一巴掌打在我的屁股上,狠狠地说:“你小子不要命了,老子还等着回家娶媳妇呢。”他指着哨所前五米处的一个大坑说:“如果122榴弹炮方位再往左0.5毫米.你我就得见马克思了!”后来我才知道,我用80倍红外线望远镜观察时,红外线暴露了我的目标。这一晚,我在幸运与惊慌中度过。开队会的时候,我被作为一例反面教材挨了一顿批。
5月5日凌晨6时,法卡山战斗正式打响。三师炮团的所有炮口对准了法卡山进行猛烈还击,三师九团二营四连连长罗国宙带领尖刀连的勇士们一马当先,对法卡山上的越军阵地发起猛烈冲击。随着,四连二班副班长李怀琼负责开辟通路,冲在最前面,第一个拉响爆破筒,和全班一起仅用九分钟时间扫除了3米宽、100米长的雷障,为部队打开了通路。这时盘踞在四、五号阵地的越军拼命进行还击,密集的机枪火力旋风般地横扫过来,将我方进攻的战士们死死压住。情急之下,一排长周坤胜迅速组织火力,向越军的火力点进行压制,同时指挥爆破组实施爆破,当即摧毁越军两个暗堡、一个A型工事和一条盖沟。一班长曾广偶趁爆破的效果,带领全班从两侧猛扑上去,将四、五号阵地上的越军全部击毙。四连二班副班长李怀琼猛打猛冲,第一个冲上法卡山山顶,占领了三号阵地。55分钟后,四连全部攻克占领法卡山的越军,战斗结束。这,就是我国史册上记载的“法卡山大捷”。
战后不久,我参加军队院校高考,8月底离开法卡山进入军校,梁队长为我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会,临别时,还送了一把用子弹壳做的五四手枪给我,在我耳边轻轻说:“不要恨我,你屁股上那一巴掌就算我给你的纪念吧,别忘记战友,别忘记了法卡山!”
1986年5月,我随同民政部慰问团到法卡山慰问。阳光下,法卡山山顶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营地筑起了牢固的防御工事。山上开满了映山红,山脚下,农田一片碧绿,人民英雄纪念碑耸立在边境线上。在法卡山英雄纪念馆的照片上,我看到了一张熟悉的英俊的脸,在听讲解员讲解他的事迹时,我泪流纵横,他,就是曾在我屁股上留下一巴掌的梁队长,那个天天把女朋友照片夹在日记本中的梁队长——他在一次侦察任务中步入雷区而牺牲,时年29岁。
法卡山,一座有太多故事的英雄山。这些故事记载了沉睡在山下的烈士们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些故事也让活着的我们永远难忘那段激情的岁月。每当忆起这段生活,我便对生活充满无限的热爱,对战友们充满深情的怀念和感激。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