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宋卫东:一生戏中写春秋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岳阳日报
巴陵戏《远在江湖》晋京展演系列报道之四

宋卫东:一生戏中写春秋

来源:

-->

记者

张峥嵘

陈亚先眼中的宋卫东:“在演出中成长,在成长中成熟,非常难能可贵。嗓音好,以前上台紧张,放不开。后来,每次接戏都不休息,将剧本全部背下来,真的很难得。”

久闻宋卫东名气,并不识其真面目。抬头刚看戏,低头已换妆,轻而易举认出一名生活中的戏剧演员真不是易事。

偶然的机会,非常荣幸地听了他近一夜声情并茂的巴陵戏唱段,那是巴陵剧团一位老员工去世时。记得剧团人都在,几桌牌一围大家进入了角色,唯宋卫东亮开嗓音,仿佛演出般没有任何敷衍之意进入戏中。当然,他永远不知道,边上默默坐着的我,以超级粉丝的作迷入神地听了一夜,记忆永存。似乎那是我对巴陵戏相识几十年后最亲近的倾听。那天他没有化妆,那天我记住了他的长相。由此是不是证明,任何一名艺术家,要不你不唱,要开腔就必须拥有宋卫东的较真精神,方对得起无时不在的戏迷。

后来,再听是在咱新修的会展中心,《今上岳阳楼》闪亮登场。转眼多年过去,久不闻其声,更未见其人。2015年,接到通知写个稿子,以工作的情绪进入了会展中心。然后,一场《远在江湖》下来,宋卫东再次鲜活起来。对,这就是大家心目中宋卫东的本色表演。

对于北方汉子宋卫东来说,一句在演出中成长,道出了他37年来工生行的辛酸历程与辛勤执着。目前,他已是国家二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他的表演已形成了嗓音洪亮,表演稳健,戏路宽广的特点。曾获湖南省艺术节“田汉表演奖”,“三湘群星奖”金奖,2015年出演《今上岳阳楼》再次获得了“田汉奖”。

宋卫东回忆,1979年进入湖南省艺术学校巴陵戏专业。当时年仅11岁。初入学校,他以为是学芭蕾,每天按老师的要求踢、打、翻、滚地练功。过了一段才知道,自己学的是巴陵戏。当时学的小生,冯仙岩老师教。剧团分流后,演出越来越少,巴陵戏剧团举步维艰,也就是那个时候,很多人才流失。演女三生的孙艳华当时看他各方面条件不错,收他为徒。算起来,他也算孙老师的关门弟子。

宋卫东悟性高,学了几十年,琢磨,打造,经验增加了,理解力强了很多。这次接演滕子京有些惶恐不安,担心自己的表演不能达到编剧的要求,观众的要求。从2015年,每天疯子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吟唱。在家都是一边炒菜一边唱,走路也在唱。如果遇到觉得自己与作曲老师有不同的地方,马上电话商讨。

自从上任岳州后

我也曾数度访危楼

落日楼头徘徊久

千秋往事到心头

鲁子敬阅兵台依稀如旧

恍若是赤壁周郎战未休

李太白倚栏杆纵情诗酒

杜子美凭轩涕泗流

一时豪杰人去后

雪泥鸿爪踪迹留

举头犹见当时月

哪堪这一轮满月照残楼

因此我一年来满怀愧疚

要将这岳阳楼落地重修

正是他的一丝不苟,将滕子京这段唱腔达到了高峰。其怀天下之忧,怀报国之志,怀黎民之心,一波三折之难,壮志未酬不罢休的坚定,都在宋卫东的表演中。滕子京当年的处境、心情、壮志、忧乐凝聚在这唱腔中。

这是他第二次演滕子京,比前次有了很大一个改变。这个戏里是一个新派导演,因此,在此剧里更接近生活。让滕子京更立体,更人性化。通过这次的改革,大家重新认识了巴陵戏。他凭借《远在江湖》又获田汉大奖。

获奖不是目的,身上担子更重了。要晋京了,37年,第一次以一号角色去北京演去,压力很大。晚上睡不好,背剧本。

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坚持行在前面的宋卫东,必定走在前面。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