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启动“蒸烤”模式
来源:
-->
火辣辣!热浪一浪高过一浪!二十四节气中最热的大暑节气之后,我市又重新开启了“炙烤”模式。
7月25日,市气象台将高温预警从黄色升级到橙色,拉响我市今年首个高温橙色警报。从上周起,全市大部分地区高温36至38℃,低温27至30℃,名副其实“日烤夜蒸”。
滚烫的日子还有一周我市发布今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
7月25日下午3点,站在中心城区东茅岭步行街头,一股股热浪袭来,记者用随身携带的温度计进行简单的测量,发现环境温度已达到了37摄氏度,地面温度更是超过了40摄氏度。
此次高温有多猛?洞庭湖气候中心工程师昌立伟告诉记者,大暑节气以来,我市的高温天气就愈演愈烈,高温范围不断扩大。“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由于副热带高压偏强,受其控制,本月31日前我市仍维持晴热高温天气,最高气温可达37~38℃。下月初受台风外围影响,或将有一次降温降水天气过程。”昌立伟表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我市发布了今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并出现了入伏以来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高温酷热天气,局部地区气温破38℃。
在昌立伟看来,今年夏季的平均温度,虽然与往年相比变化并不大,但今年的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以此轮高温为例,从本月21日起一直将持续至本月底,部分地区高温日数或超过10天。
与此同时,由于湿度较大,体感温度将直奔40℃以上,甚至超过45℃。以25日为例,中心城区的最高气温达35℃以上,体感温度也能达到40℃以上。
高温天尽量避开中午出门防汛人员也要做好防中暑准备
前脚大暑,后脚高温,我市的晴热天气如同受到“复制”操作一般,每天准时报到,高温也随之“粘贴”而来。“白天根本不敢出门,出去一趟能晒化在路上,即便是夜间出门,仍有身处火炉之感。”市民李超告诉记者,今年的夏天感觉格外的热,很熬人。
这样闷热的天气,非常容易中暑。市气象台提醒,不要在太阳下长时间裸露皮肤,不要在阳光下疾走,尽量避开在10:00—16:00这一时段出行。如果实在需要在户外工作,一定要采取有效防晒措施。一旦出现头晕、恶心、口干、迷糊、胸闷气短等症状时,要立即休息,喝一些凉水降温,再不舒服就赶紧去医院,不要拖。
市气象局工作人员表示,我市目前处于汛期,高温天要特别做好防高温、防中暑、防疫情工作。“虽然持续高温和晴天对水位下降有帮助,但也要注意巡堤值守人员中暑的问题,以及防汛物资堆积储存防火的问题。”市气象局工作人员介绍,高温天要注意集中安置区的疫情控制,要做到及时消毒,通风透气,做好集中安置点防暑降温工作。文/图
本报记者
侯勇
实习生
邹苑佳
何
锦
相关链接
40℃以上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本报讯(记者
侯
勇)7月25日,记者从市安监部门获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了关于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要求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据悉,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今年高温津贴最高每月150元
本报讯(记者
侯
勇)“火力全开”的高温时节,记者从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获悉,今年我市高温津贴发放工作已启动,高温津贴的发放时间为7月至9月,高温作业工人每人每月150元。
今年高温津贴怎样发放?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工作人员表示,根据省、市的相关文件,企业如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或者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此外,各企业还要建立健全防暑降温工作制度。“高温津贴可以按月支付,也可一次性发放。不过,高温津贴和夏季清凉饮料费却是两回事。”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工作人员解释说,高温津贴具有法律强制性,达到相应条件就应该按规定发放,而清凉饮料费是企业对员工的一种福利待遇,并非强制执行,所以大家也不要把两者混淆了。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