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班会课上,只有一个座位还空着。“谁啊?”我有些愠怒。“李勇,搬水去了!”旁边的同桌回答道。正说着,关着的门被拧开了,是他!他冲我腼腆地一笑,几颗汗珠正顺着脸颊往下淌,一双眼睛透过厚厚的镜片慌乱地扫过全班同学,然后羞涩地低下了头,憨憨的。这个滑稽的样子让有些同学忍不住要笑,但不敢笑出声来。
他赶紧将两桶水放在地上,轻轻地掩上了门。两桶水,要从一楼搬到二楼并不容易,只能一手拎着一只水桶的瓶口。瓶口有些滑,走几步要停一下,进到教室里面就更不容易了。由于饮水机在教室后面,而后门又不能打开,只能穿过组间的过道将水搬到后边。过道有点窄,李勇只好侧着身子,努力保持平衡的身体微微发颤,他的脸涨得红红的,样子明显有些狼狈。而此时,过道的两边是一张张漠然的脸。
有几个同学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却并没有上前帮忙,在我期待的目光中别过了脸,朝向一边。李勇走到饮水机旁时,仍然没有一位同学主动帮忙,他将水桶放好,回到座位,抹一抹脸上的汗水,喘着粗气。
我有些心疼,但更多的是愤怒。我心疼的是李勇的“听话”与懂事,愤怒的是其他学生的冷漠与无视。
李勇独自承担班上的搬水任务已有一个多月了。原来这搬水的任务是安排好了的,规定每个小组轮流进行,但总有人“有意”或无意地忘记。我在等待,等待同学们集体意识的回归,责任感的重燃。我不想把主动的服务同学变成被动的劳动任务。
但是此刻,我有些按捺不住了。“同学们,请抬起头来。”“从第一组第一个同学开始,你们轮流将两桶水从教室后面提到前面,然后接着从前面提到后面,不能要别人帮忙,其他人也都不许动,并且采用李勇的方法。”
同学们纳闷不已,但看我严肃不同往日。一个个只得硬着头皮开始搬水。
一个、两个、三个……
一分钟,两分钟……
偌大的教室只有电扇转动的声音和同学们的喘息声。
我向来不想班级的每一件事都用精细的制度和严格的监督来作为工作落实的保障,我更不想与学生相伴的总是一些冰冷的教条,他们的生命中本应该多一点温暖的底色,我想,总会有一些东西能触碰到他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的。
接下来的班会上,我和班上的学生推心置腹地谈了很多,我谈到了吃亏,说到了责任,谈到了集体意识,团队精神,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并要求同学们以李勇为榜样。李勇,并不是傻,而是自律、负责、诚实、守信。班会课下课的时候,同学们主动为李勇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正如“美好教育”理念的创始人孙光友校长所说“当前教育有一个最大的硬伤,就是德育的缺失”,“很多孩子们的心都严重缺氧”。这种情况在职校尤为严重。学生常常缺乏是非观念,就像李勇同学,他守规矩,很听话,做事不懂变通,他愿意吃点小亏,为大家服务,本来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却被一些“聪明”人当做“傻子”而嘲笑。
第二天,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突然发现教室里多了一张安排表,仔细一看,原来是搬水安排名单。
我欣喜不已,自己期待的场景终于出现了。
自此,我班搬水工作便成了一道风景线,同学们主动去搬水,其他同学都积极帮忙,知道让出过道位置保证“水路”通畅。
什么是美好教育?就是将美好的人生准则用美好的方式植入他们的心灵,这是我的理解。
当班主任以来,我一直采用这种春风化雨式的方法,让同学们不仅热爱学习,更热爱同学,热爱班集体,每个人都在这个家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也和我的学生们,一起成长,向美好迈步!
(李斐莲)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