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的病
来源:
-->
冬至过后,新的冷空气前来助兴,令我们也感受到了冬至时节的气象氛围。昨日,记者从市内多家医院了解到,近期因心脑血管疾病、骨科疾病就医的中老年患者增多,因此,医生提醒,这个时候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其他一些“冬病”也进入了高发期,市民要多加注意。
警惕“心脑病”心血管病患者比平时增加三成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期,市一医院急诊科主任易峰介绍,近日最忙时15分钟内120救护车连续送来三位脑中风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比平时增加3成左右,且随着气温降低持续增加。”易峰解释,冬天心脑血管疾病多发,很多人特别是中老年人以前并没有疾病,但也会突然出现头晕、肢体麻木、无力、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这是由于天气寒冷,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
易峰提醒,冬季早晚温差较大,心血管病人应特别注意防寒保暖。在寒冷天气的刺激下,血管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可能导致栓塞,因此,要避免严寒刺激,及时添衣,重视手部、脑部、面部的保暖。临床上,不少患者是因久坐打麻将而诱发的脑梗。这是因为人体长期保持坐着的姿势,影响全身血液循环,使双下肢回心血量减少或静脉压增高,致使动脉血流灌注减少或血管内血液淤滞,容易导致缺血性中风。因此,最好不要长时间保持坐姿,隔段时间就起身走动走动。家人们要注意,如果患者忽然出现言语不清、一侧身体麻木、神志不清,很可能是脑梗引起的,此时一定要及时送医。
糖尿病足高发
多发于血糖控制不良老年患者
近日,市民赵大爷总觉得双腿无力,偶尔出门时隔几米就需停下休息。有一天洗脚时,儿子发现赵大爷的腿部皮肤出现异常,不但没有血色,看起来还异常干枯发黑。后经诊断,是患上了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冬季高发,是指糖尿病综合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总称,如不能及时控制,长期缺少供血,就可能出现脚部局部坏死,甚至最终导致患者截肢。这种病主要发于患有糖尿病多年,且血糖控制不良的老年患者。市三医院分泌科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控制不好血糖,血管壁就会形成斑块,引起血管闭塞,一般最先发于足部血管。
专家提醒,首先,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高血糖,合理饮食;其次,要保护好双腿,注意足部保暖,穿鞋袜时,不要过松也不要过紧;第三,每天睡觉前可适当泡一泡脚,水温以40℃左右为宜,泡脚时间不宜过长。此外,日常要避免脚部外伤,注意有没有伤口,也要保证双脚皮肤滋润。
老人骨折发生率增多
髋关节、腕关节骨折最常见
记者昨日从康达骨科医院了解到,入冬以来骨科门诊较平常至少多了两成,尤其是老人骨折发生率逐步增加。据门诊专家介绍,近段时间他连续接诊了多例跌倒受伤老年患者,有的是早晨出门买菜时不慎摔伤,有些是在家中不小心跌倒。最常见的是髋关节周围骨折,其次为腕关节。
专家提醒,老人出行中,要避免走过陡的楼梯和凹凸不平的路面,多利用楼梯扶手和拐杖。出门时,脚步最好放慢些,不要拿太过沉重物品。遇到雨雪天气,出门时更要小心谨慎,鞋子要防滑和适合。年纪大的老年人出行时,最好有家人陪伴。一旦发生摔伤、拉伤或扭伤,不必过于惊慌,要对老人进行及时有效救治。临床上曾有过老人发生骨折后却不知道,尤其是脊椎压缩性骨折,很容易被误以为是腰酸背痛,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除了外部防护,最根本的是要预防老年骨质疏松。老人要加强营养和锻炼,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冬季适当做些“日光浴”,促使身体合成更多维生素D,帮助钙质吸收。也可做一个骨密度检测,根据结果应用钙剂、维生素D等。
本报记者
刘
康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