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历尽艰险洒爱心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岳阳日报
岳阳蓝天救援队讲述鲁甸救援故事

历尽艰险洒爱心

来源:

-->

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8月10日凌晨6时,岳阳市蓝天救援队6名队员作为蓝天救援的第二梯队,驾驶两辆车奔赴云南地震灾区鲁甸。在鲁甸参加抢险救援的8天时间内,他们对震中各乡镇受损情况进行摸排、统计并进行物资中转,由于行动迅速、数据精准,为灾区的救援抢得了宝贵时间,圆满完成救援任务。昨日,6名队员向记者讲述了那些发生在鲁甸的难忘故事。

艰难挺进震中

打开生命通道

8月11日9时35分,岳阳市蓝天救援队队员陈华、徐湘平、袁刚、范维、许彬、淦联伏到达中国蓝天救援队设在鲁甸市区的前线指挥部。

当时,灾区正下着倾盆大雨。经过短暂的休息后,队员们开始抢救性转移被淹仓库,搬运救援物资。

随后,他们接到了第一个任务:到鲁甸县龙头镇和翠屏乡等重灾区进行摸排调查,并建立一个物资中转站。“我们到了翠屏,发现很多其他的民间救援组织都在这里设立了物资中转站,这里的物资够了。”队长陈华告诉记者,他们向前线指挥部汇报了情况后,决定向重灾区里再挺进20公里,打开一条生命通道,把物资送到离灾民最近的地点。

队员徐湘平说,虽然只有短短的20公里路,但是在满是塌方的地震重灾区,这20公里意味着再度塌方和随时余震等不可预知的危险。由于道路难行,队员们只能小心翼翼的前行,为重灾区探寻着与外界联系的绿色通道。

到达银屏村后,队员们立即与村支书取得联系。他们发现,银屏村管辖的21个社中,有8个社损失惨重,已经和外界失去联系。

队员们在这几个社中间,选取了沙地社,作为物资转运地。随后通知前线,开着越野车用蚂蚁搬家的方式,将受灾村民们最需要的物资,转运到此地,再分批次为村民们发救援物资。

徒步调查灾情

危险随时相伴

为了尽早摸清银屏村受灾最严重的8个社的情况,陈华等6名队员们分成2个小组,徒步前往这8个社进行调查。

村子里的山整座整座的塌方,他们在调查灾情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警惕。每次经过塌方区时,必须由两个人观察情况,一个人快速通过。

徐湘平说,在一个塌方区,他先通过时,陈华和另一个队员帮着观察。这时,陈华眼见两块石头从山上往下滚,他着急地大喊:“快跑!快跑!”“等我快速跑过这段路后,两块拳头般大小的石头,掉在我身后2米远的地方。”徐湘平说,当时没觉得什么,但回到营地后还是感觉后怕。如果被石头砸中了,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参与救援就不能怕危险。

在灾区,这样的危险处处存在。队员淦联伏在走访调查过程中,被一块从天而降的石头砸伤了腿,鲜血直流。

临时转战永善

经历余震52次

8月17日一早,岳阳市蓝天救援队准备返回岳阳。这时传来消息,早上6点多,距离鲁甸280公里远的永善发生了5.0级地震。

当天7点36分,陈华、徐湘平和来自新疆蓝天救援队的7名队员,以及江西的1名队员,前往永善县调查灾情。

经过6个小时的跋涉,队员们抵达永善,成为了第一支抵达永善灾区的民间救援组织。当天,他们经历了大大小小余震52次。

17日下午5点多,陈华和徐湘平在永善县八角村的一个民房里走访拍照,他们才走出房子2分钟,便发生了当天最大的一次余震(4.2级),这座民房在陈华和徐湘平眼前瞬间倒塌。

虽然不时有余震和塌方危及着生命,但是队员们还是坚守住岗位,在第一时间将采集的数据反馈到后方。下午5点半,蓝天救援的第一批50万的物资就抵达了永善。“我不能忘记灾区人民发生灾难的痛楚、发生灾难后的坚强,我们也时刻被淳朴的云南人民感动。”队员淦联伏说,在救援的8天时间里,队员们忍受着高原反应,每天只能睡两到三个小时,生活非常艰苦。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这却是一段永生难以忘怀的经历。

本报记者

彭雨琪

实习生

兰莞婷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