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羊水栓塞”到底有多危险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岳阳日报
“羊水栓塞”到底有多危险

专家提醒:高龄、剖宫产妇是高危人群?

来源:

-->

近期,“羊水栓塞”这个医学词汇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继8月10日湘潭一位产妇因羊水栓塞不幸死亡后,日前,上海一位产妇生产时出现羊水栓塞,经多家医院合力抢救,40名医护人员忙碌一天,输血53袋,才终于将产妇从“鬼门关”拉回。羊水栓塞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疾病?有何预防措施?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市妇幼保健院相关专家。

及时抢救大量输血是救命的关键

在湖南和上海的两起羊水栓塞病例中,医生都对产妇大量输血。肖锦艳称,羊水栓塞的抢救中,大量输血是一个必要的环节。因为羊水栓塞最危重时,产妇体内的凝血因子已经消耗完了,无法自行对伤口愈合,那就需要大量的外部输血来维持生命。据媒体报道,上海的产妇输血53袋才脱离了“鬼门关”,以一袋血200ml计算,共输血10600ml。这么多血是什么概念呢?一般成年人全身的血液为四五千毫升,这也意味着羊水栓塞抢救所用的血量,相当于给人体进行了两轮大换血。

记者了解到,去年的12月11日,市妇幼保健院30多名医护人员通过3个多小时的努力,成功抢救了一位怀孕28周突发羊水栓塞的双胞胎妈妈。肖锦艳在回忆此次成功的救治过程时说:“这次母女三人急救是医院到目前为止最为凶险的一次羊水栓塞。它起病急、病情凶险,抢救起来十分棘手。即使治疗步骤对症了,如果错过最佳的抢救时机,患者生存的可能性仍然微乎其微。”

羊水栓塞病死率高达80%

“羊水栓塞,就是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引起的一系列阻塞反应。”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肖锦艳告诉记者,胎儿在母体中生长的阶段,羊水是他们维持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些羊水,也有可能成为母亲的“夺命杀手”。在分娩时,如果大量羊水进入到母体的血液循环,那么羊水中胎儿的有形物质,比如胎毛、胎粪等,就会造成母体的过敏、血管的痉挛栓塞。

据肖锦艳介绍,急性羊水栓塞往往来势凶猛,几分钟前产妇可能还很正常,一瞬间就开始呼吸困难,然后抽搐,心肺衰竭接踵而至,常常连急救都来不及,就突然发生让人猝不及防的休克,而有的是尖叫一声后就连生命都没有了。尽管羊水栓塞的死亡率高达80%左右,但羊水栓塞的发生率极低,据资料显示,平均每20464次分娩中才出现一次羊水栓塞。

做好产前检查等预防措施很重要

“在岳阳地区每年收治的羊水栓塞病人都屈指可数,有时一年发生4—5例。”肖锦艳介绍,羊水栓塞不能通过产检筛查出来,但是有些高危因素比较明确。高龄产妇、生产次数多或流产次数多的产妇、胎盘早期剥离的病人都属于高危人群。据了解,孕妇年龄在35岁以上称为高龄产妇,随着我国单独二胎政策的开放,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龄妊娠产妇。高龄孕妇发生早发性流产的几率是适龄生育者的2-3倍,早产、难产几率也大大增加。而对于孕妇本身来说,高龄怀孕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也比一般孕妇高。

针对以上情况,产科专家建议高龄产妇定时做产前检查。通过做超声波检查可诊断出90%的前置胎盘,使用分娩监视装置可早期发现胎盘早剥。而且可及早发现妊娠高血压症,妊娠高血压症也是孕妇致死的重要死因,而且也是羊水栓塞的高危人群。第一胎剖宫产的孕妇,更要做产前检查,若胎盘在疤痕上,发生羊水栓塞的几率就大,且产前还要评估疤痕会不会破裂。此外,30岁以上的产妇、早产或过期产者,尤其是胎膜早破、子宫体或子宫颈发育不良的,要积极配合医生所做的正确处理。在分娩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胸闷、烦躁、寒战等不舒服的感觉,要及时告诉医生。

记者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