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三伏天里话养生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岳阳日报
三伏天里话养生

来源:

-->

大量食冷饮和瓜果易损伤脾胃

许女士是位每天坐在空调房上班的白领,日常工作压力大,失眠熬夜,精神紧张,饮食与作息都不规律,炎热夏天她常在空调房一呆就是一整天,面对电脑总觉得口干舌燥,为了降火,她常喝凉茶,餐后必吃西瓜和雪糕降暑。昨日,许女士上吐下泻、茶饭不思、手脚冰凉,浑身无力。她便来到市妇幼保健院著名中医门诊。专家顾国荣诊断她为典型的脾胃受损。

顾国荣说,脾胃是中医学的脏腑概念,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脾喜欢燥,不喜欢湿;胃喜欢规律,讨厌刺激,但压力大、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喝酒、暴饮暴食、爱吃冰冷、久坐少动、焦虑紧张……种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原本脆弱的脾胃更不堪重负。夏天人体消耗较大,需要加强脾的“工作”,才能不断地从食物中吸收营养,维持人体的健康。加之,夏天人们大量食冷饮和瓜果,更易损伤脾胃。

有很多人有“苦夏”症状,出现肥胖、身体困重、不思饮食、面色萎黄、气短乏力、腹痛腹泻,甚至失眠、免疫力下降等症状,这也是脾胃功能受损的缘故。

顾国荣提醒,常在空调房里工作的白领,汗腺总处于收缩状态,体内的汗液和毒素不易挥发,这时可多食些属性温热的姜,或在饮食中略加些辣味,不仅可提高食欲,还有助排汗,促进血液循环。另外,伏天里用温热的茶品代替冰饮,也有助利尿并刺激新陈代谢。

过量运动致缺水影响消化功能

蔡先生是一名兼职健身教练,因为每日大量锻炼未能及时补水,造成了饮食不振、精神萎靡等病状,且感觉口渴而饮水不能缓解。这是典型的身体严重缺水,而导致消化功能受损的例子。

专家分析,运动是保持健康的良好途径,但盛夏气温较高,过量运动容易造成“气随汗脱”,会进一步导致体力消耗过大过快而损伤脾胃。

“夏练三伏”不宜勉强,慢运动更合适。适量运动不仅可缓解压力,还能加速湿气排出体外。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在三伏天做些慢运动、有氧运动,早上或晚上,到户外散步、打太极拳或游泳皆可。

走路、爬山、打太极拳等,都是很好的盛夏运动,运动时出些汗对排湿有利,但尽量不要让呼吸紊乱如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也不宜,会伤阳气。而应让身体适度出汗,带走体内暑湿之邪,加快新陈代谢,促进人体排毒。

“去火”是夏日食补的关键

三伏天热症较重,容易火气上升、情绪烦躁、焦虑激动等,那么,三伏天,吃什么?

顾国荣说,有句老话:“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提醒人们,夏天饮食多吃点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因为夏天温度高,出汗多,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更损失大量钾、钠等矿物质,吃面更有利于补充营养。

另外,夏季暑湿对脾非常不利,所以夏季应适当多吃一些味甘、酸宜脾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菠萝、西瓜等;炎热的天气还容易导致人火气上升,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去火的食物,上佳选择有绿豆、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食物;同时,牛奶营养全,可以温脾、补水、滋阴,也是夏季良品。另外,适当地吃一些新鲜的果蔬。新鲜的果蔬含有纤维素以及糖分等众多营养素,不仅能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能量以及水分,同时味道甘甜多汁,经常吃也不会令人感觉到腻味。但需要注意的是,夏季吃一些新鲜的果蔬千万不能贪多。

三伏天是身体排毒最佳时机

顾国荣说,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气温最高、最潮湿的日子,也是祛散寒气的最佳时机。一些慢性病,如慢性鼻炎,哮喘,慢性咳嗽,经常性感冒,慢性颈、肩、腰、腿痛等,如能在此时进行治疗,对于预防这些病在冬季的复发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市民一定要好好地把握这段时机。

对于身体健康的人群来说,三伏天是排毒的最佳时机,通过合理安排饮食,适度流汗,并借助刮痧、拔罐等传统方法,可让身体轻松排毒。运动排汗是非常重要的排毒方式之一,此外还可拔火罐、刮痧。

但值得注意的是,出汗时人体毛孔张开,最好赶快擦干身子,避免吹风和吹空调,防止寒气侵入,引发感冒。刮痧后要避免洗凉水澡、吃冷饮。三伏天身体适当流汗后要注意补充水分。此外,排毒也要因人而异,有些特殊人群不宜受到过大刺激,如老人、孩子等体质较弱的人。

本报记者

李弈萱

从7月18日开始到8月17日结束,今年的“三伏”天一共持续30天。三伏天,对我们每个人的健康都是一个考验,受暑湿之毒影响,这段时间人的身体容易感到不适。为了让市民能及早做出应对预案,顺利过苦夏,昨日,记者采访了市妇幼保健院知名中医专家顾国荣,专家称,热在三伏,养生也在三伏,大家不妨借此时机为身体排排毒。同时,此时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吃辛辣油腻食品,且宜晚睡早起,还要注意防暑降温,但也别过分贪凉。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