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芦苇情缘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岳阳日报
芦苇情缘

来源:

-->

◆徐勋凯

上帝对我恩赐,让我生活在长江岸边,生长在芦苇荡旁,又在芦苇管理部门工作了卅五载,与芦苇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愫。如今因工作变动,虽与她分别数年,但芦苇的靓影、芦苇的精神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里,总是挥之不去。

三月江南,春雨霏霏,密密层层的芦苇钻出广袤的地面,尖尖的,嫩嫩的,紫里透着粉红,粉红藏着浅绿,一棵棵笋芽就好似一个个小精灵,争春夺绿,一根挨一根地,头顶露珠,展叶抽茎,春天就从这里拉开了绿色的帷幕。随着地气的回升,芦苇加快了成长速度,当我踏着露水走在这绿洲上,仿佛就能听见它们沙沙拔节生长的声音。不久,这片枯黄的洲土就变成了美丽的绿滩。初春,人们三三两两进了绿洲,踏着洁净松软的沙地,呼吸着新鲜湿润清醒的空气,听着看不见影子却总在不远处的鸟儿的歌唱。此刻,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烦恼,早已躲得远远的了。如果顺手掰几把芦苇笋,回家水煮一下,就是一道味道鲜美,带着长江水草清香的佳肴,如果再放几片松针熏过的土猪腊肉,喝酒下饭,更是回味无穷。现在,芦苇笋经加工保鲜可以常年使用,成了“舌尖上的美味”。

立夏过后,江水上涨,漫上了江滩湖洲。芦苇长满水面,形成了墨绿色的海洋,一望无际。清风吹过,绿波荡漾,哗哗作声,有如万顷波涛一波接一波地涌过。我乘着小舟巡游在芦苇丛中,亲近每根从秆到叶都是鲜绿的芦苇。它们绿得闪闪发亮,嫩得每片叶子快要滴出水来。苇叶在风中摇曳,向我招手致意。

我突然想到,一根芦苇,应该是脆弱无力的。只要大风一吹,就很容易折断。也许芦苇深知自己自身这个弱点吧,它从来不会单独存在,总是集群而生,聚众而长。是的,你看,根根芦苇屹立于水中,叶叶相连、秆秆相依,互牵互抱,成为一体,抵抗风浪,气势磅礴,蔚为壮观。船行其中,忽有几只鸟儿扑啦啦飞起,惊得水中鱼群快速游动,正是这芦苇凭借群体的力量构筑了美丽的生物家园。

金风送爽,雪白的芦花在夕阳的映照下,整个江洲就像金色的海洋,天边镶着金边的白云就如船帆飘动,一群群啁啾的江鸥,时而集体飞起,时而飞过一段距离后,又纷纷钻进了苇丛。站在大堤上,望着那片浩浩荡荡,还有星星点点,飘散四处的苇絮,仿佛听见一个声音从遥远的《诗经》里传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经历春、夏、秋季的风雨霜露之后,三到五米高的芦苇,叶已枯萎,只剩挺直金黄锃亮的秆,在冬阳里,显得格外耀眼。密密的芦林里,不时还有野兔、野鸡窜出。其实,芦苇由绿变黄,就是营养向下输送的过程。

它的蔸开始积蓄能量,待冬去春来再焕发生机,萌生新芽。只要根在,它的生命便生生不息,代代欣荣。成熟的芦苇,豁达潇洒,没有一丝凄迷与眷恋,昂立身躯,随时等待生命的涅槃。经过收割、打捆等工序后,芦苇撑着轮船分赴东南西北,去完成它的历史使命。芦苇的根茎叶花都有作用:观赏、美食、造纸、充枕、入药,能制窗帘,编苇篮子,还能净化污水,清新空气,是最好的湿地植物。当年我每每送走一船船芦苇,心里都有一种复杂的感情涌生。是不舍?是欣慰?是否更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运走漫山芦苇,该烧“出山火”了。即烧去杂叶积肥,烧死病虫害,这也是一道生产管理程序。过火的苇山,来年长得更旺。烧山时,只见火苗从四周向中心燃烧,火路呈曲线流动,蔓延到水天相接处,点红了晚霞。少年时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诗,总不甚了然。在这里,我终于找到了它最原始的诠释,也让我多了一点人生的思考。

我常在岸边漫步,观赏着水墨画般的江波苇浪,心里默念着半生的芦苇情缘。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