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谨防四类“秋季病”
来源:
-->
对于不少市民来说,温度适宜的秋季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但是,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风湿病、过敏性疾病仍然是秋季高发疾病。专家提醒,立秋之后,岳阳的气温虽然并没有明显下降。但是,如果从夏秋交接时节就开始积极预防,可减少各种秋季高发疾病的发病和加剧风险。
预防心脑血管病
少油少盐多运动
市一医院心血管专家皮小蓉介绍,初秋的气候特点主要是冷热交接期,人的机体处在适应新的气候环境下,因此,血压方面的波动是最早发生变化。秋季同时也是进补好时节,相比夏季的湿热环境,初秋干爽,食物肥美,胃口大开,盐油摄入增加。
因此,秋冬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受大气候变化影响及相应的生活方式改变,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在这个时期将“低开高走”,如果不积极加以控制,它们将持续在高位运行。这些危险因素其实就是大家熟知的吸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及高体重。尤其以前三个因素最为凶险。
皮小蓉提醒,有这些高危因素的人群,除了要戒烟之外,在初秋阶段要增加对血压、血糖、血脂及体重这些危险因素的检测。比如,主动去门诊随访血压、血糖、血脂及体重等各项指标,必要时调整夏季的用药方案,保证各项危险因素的平稳运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会显著降低。“有高血压高血糖的患者,进入秋冬季节,要记住七字箴言:少油少盐多运动。”
预防过敏性疾病
切忌自行停药
市三医院皮肤科主任甘露介绍,近期因花粉过敏导致过敏性鼻炎和皮肤病的病人特别多。甘露说,“秋季正是艾蒿、葎草等草花粉的开花季节。所以,对花粉过敏的病人,在这个季节一定要注意,如果在野外活动,要注意戴口罩,花粉过敏的病人要注意勤洗鼻腔和规范用药。”
甘露也提醒,秋天对哮喘患者而言是“比较舒服的一个季节”,这也使得有些患者一入秋就自行停药,结果,到了秋末冬初,就容易再次急性发作了。“因此,哮喘患者在入秋后也要坚持规范用药,切忌自行停药。”她说,如果在入秋以后继续坚持规范用药,到了秋冬时节急性发作的几率相对会减少。
预防风湿病
避免风寒湿邪侵袭
在岳阳康达骨伤医院门诊室里,两名二十多岁的时尚女生正在看病。“医生,我这是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炎不是老人家得的吗?不可能吧!”骨科专家李玉良介绍,入秋后,由于裸露膝盖而诱发风湿性关节炎的爱美人士越来越多。“中医认为,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痹,即闭塞不通的意思。”李玉良说,如果总穿短裙,下肢“卫外不固”,遭受风寒湿邪的直接侵袭。会导致下肢气血无法通畅,寒湿留在经络、关节、肌肉等部位,从而引起肢体、关节等处的疼痛,极易成为诱发急性风湿的病因。“时间一长,就容易演变为慢性风湿。”李玉良提醒,年轻人也要主要关节处的保暖,不要贪凉暴饮冷饮,不要卧居湿地等。
预防呼吸道疾病
增加抵抗力
“现在刚开学,又是换季小朋友抵抗力低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注意预防呼吸道疾病,小心被传染。”市一医院呼吸科主任余定红介绍,在秋季最容易出现的呼吸道疾病主要包括普通伤风感冒、咽喉炎、急性气管炎、某些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和支气管哮喘,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则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水痘、麻疹等。
余定红提醒,帮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一些免疫力比较差的,或者年龄高发的孩子的呼吸道感染次数。首先要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去,其次,在生活习惯上孩子要多饮水,主要是白开水。另外,在孩子的生活护理方面,家长朋友们也要多加注意。虽然已过立秋,但是中午的气温还是偏高,所以给孩子穿衣服,要以成年人感觉体感舒适的基础上,再稍微为孩子多加一件衣服为宜,尽量是以不出汗或微出汗为准。容易出汗的孩子,要及时帮孩子把汗擦掉,否则的话更容易造成风热性的感冒。除此之外,适量增加户外活动也是很有必要的。
本报记者
刘
康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