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节后健康隐患
来源:
-->
春节大鱼大肉,大吃大喝,晚睡晚起,为不少市民埋下了许多健康“隐患”。节后,胃肠道、心血管、肝脏等问题成为高发疾病。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请他们为市民在节后养生、保健支招。
暴饮暴食伤肠胃
黑木耳排毒润肠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聚会频繁,容易引起肠胃不适、便秘、消化不良等。中医认为,养胃应以“疏肝解郁、和胃降逆”为主。知恩堂国医养生中心中医专家刘建淼称,节后应对胃肠进行调理,不可贪食美味,大鱼大肉要少吃。食品应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忌食生冷及过硬过热食品,少吃油炸食品,最好不要吃辣椒,少喝浓茶、咖啡等。
为了平衡节日期间过多摄入的油脂,主食最好以谷类粗粮为主,如玉米、燕麦、小米、豆类等,节后几天要减少精制米、面、糖果、糕点的摄入。因为谷类粗粮富含可溶解性纤维,能够在肠内与脂肪结合而降低血压,减少烦躁情绪。刘建淼提醒,节后,可以多安排进食一些排毒润肠的食品和助消化的食品。如黑木耳、海带、猪血等。
节日期间血压高
多吃果蔬少吃盐
春节期间,大吃大喝,有心血管病史的人群容易发生血压波动、冠心病、心衰等。市一医院神经内科专家皮小蓉告诉记者,长假后往往是高血压病的高发期。“熬夜打牌啦,晚上消夜喝酒啦,这些都是导致高血压病发作的原因。”
皮小蓉提醒大家,长假后,该给过节的过度兴奋状态降降温了,及时回归正常的生活,特别是易患高血压的高危人群,节后一定不要熬夜,最好10点之前睡觉,以免增加肝脏负担,使身体无法得到正常的休息,造成血压升高。在春节的大鱼大肉之后,饮食上一定要回归到清淡上来,少盐,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降低对于胆固醇的摄入量。伴随着天气逐渐好转,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及周围环境的状况适当参加快步走、打太极拳等运动,能舒筋活络、畅通气血,也可有效预防高血压。
喝酒久视易伤肝
吃枸杞润肺清肝
佳节饮酒虽能助兴,但过量饮酒最易伤肝。另外,中医认为,“久视伤肝”。春节长期使用电脑、看电视,都是久视,会造成用眼过度,“肝开窍于目”,久视很容易使肝血不足,进而影响肝脏功能。
刘建淼说,“春季易使肝旺,而肝脏在人体内是主理疏泄与藏血,非常重要。所以春季养生宜顺应阳气自然升发舒畅的特点,以养肝为要务。”枸杞子性平味甘,功能润肺清肝、滋肾益气、生精助阳、补虚劳、强筋骨,是滋补性强壮药,为民间煲汤的常用药材,如《食疗本草》说它“坚筋耐老”,“补益筋骨,能益人,去虚劳”。
中医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说法,人体的调养也应与此相符。春季是生发之季,也是五脏中肝气生发的时节。春主生,也就是要生发出来,早晨太阳出来后多进行一些户外运动,比如慢跑、散步、放风筝等运动,有助于肝气抒发。
不忌口血糖升高
适量运动降血糖
过年家人朋友常常聚在一起吃饭,联系感情。对于高血糖和糖尿病患者而言,节日里不忌口也会给身体造成负担,调控好血糖对于节后的高血糖患者至关重要。
皮小蓉称,调节血糖的关键是要保证合理饮食。因此,饮食上要注意少油少盐、定时定量,多吃蔬菜、多吃鱼,进补宜清淡。对于亲友送来的补品,不要盲目食用,要先询问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决定是否吃,怎么吃。
同时,也要注意适量运动和防护保暖。由于平日的运动量减少,血糖容易上升,升糖激素也易升高,建议患者保持适量运动帮助病情的康复。此外,虽然现在已经进入春季,但气温仍比较低,要避免因感冒引起的血糖升高。同时,注意皮肤的防护和防冻,保持皮肤湿润,防止皮肤瘙痒和糖尿病足。
此外,患者要规律作息、定时检测并保持情绪稳定。节后一定要及时检测血糖,按时吃药,定时到医院复诊,防止出现急性并发症。
本报记者
刘
康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