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情大义大矶头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岳阳日报
大情大义大矶头

来源:

-->

大矶头的风总是特别大。是长江在这里突兀急流直下而卷起江风滔滔,还是历史跌宕起伏而在这里惊起风云激荡?

翻过江堤,走近江滩,穿过树林,再上山坡,我一次次靠近伟岸屹立的大矶头,依偎它坚实的臂膀,抚摩它宽厚的胸膛。这里曾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也曾战天斗地,为之动容;而今风行水上,天高云淡。平台上下,草覆蔓盖,似乎在抚平它经风历雨的创伤。逝者如斯,让人感觉苍凉、悲壮。

大矶头是一座清代古建筑,用花岗岩条石围砌,依山而建,坐落于岳阳市云溪区陆城马鞍山麓,雄踞长江中游南岸。石矶面江朝北,沿江岸勾勒出一道顺乎自然的弧形,堡垒般地由三层平台构成,各敷设多级台阶,级级与江水相伴相戏。第一层以江边礁石为础而垒,除了冬日水浅,它总是淹没在江中;第二层顺基而驳,长年傲视江面,朝北的条石面雕刻有三条各约一米长的蜈蚣浮雕,似化龙镇水;第三层跃然而上,已环抱马鞍山腰,平台沿收坎边,围建108套石栏杆,雕砌了数百只石狮,似护佑江堤。每一级石墙面上均凿有供船夫纤夫行船撑篙搭钩之用的钎孔、篙窝、钩眼。然而,往昔撑篙而行,背纤而进的木船早已退出长江,那曾承受千钧之力的石墙壁面,如今只残留下一道道浅浅的印痕。

伫立大矶头,鸟瞰长江,环视四周,背后是马鞍山,再往后是古镇陆城。江山几万里,历史数千年。人战胜大自然算得伟大,而在大自然面前,人却又是如此渺小。我触摸着大矶头冰凉的石栏,用手指顺着石壁上形态异常的蜈蚣王石痕一道道勾画,却不敢探头看江水击打矶石冲起的碎浪和漩涡。只是任凭江风肆无忌惮地撩乱头发,卷起衣襟,拨动思绪。大气作用形成水,流动的气场形成风,风总是与水融合而又冲撞。风生水起,独立矶上,领略的是自然的力量,感受的是历史的壮美。

从遥远的雪山一路奔腾而来的长江,裹挟着生生不息的巨浪,席卷了多少感天动地的传奇和悲欢离合的故事。

据石碑记载,大矶头建于清光绪5年,由朝廷拨款和地方集资。当年,江水奔涌, 石壁陡峭,没有纤道,船毁人亡的惨剧时有发生。安徽安庆人余永清赴湖北上任船过此地,听闻民生甚是关切。经请示朝廷,他筹措资金,聚集工匠民夫于矶头凿石修筑驳岸纤道,并请临湘知县徐肇熙相助。岂料,刚动工余永清即逝世,徐知县举起接力棒,历时5年,于1904年建成大矶头。从此江上清风,再无覆舟之忧。庙堂情系苍生,拯救了江湖疾苦。

民间流传的故事更为凄美。说是一位贤德女子目睹无情的江水毁冲江堤,翻起恶浪,夺走了夫君的生命。她矢志复堤建矶,制服洪水。于是变卖家产,四处奔走,八方筹资,以坚韧不拔之心之志和风餐露宿之辛之劳,以悲天悯人之情怀成就推己及人之义举.因而大矶头也得名寡妇矶。

往昔流水无情,而今波澜不惊,只是开阔浩瀚,舟船各自繁忙,江水兀自沉默。江滩上,河沙细腻绵柔,那底下,是否埋葬了无数航者和纤夫的尸骨?江风一声声,是叹息,还是祈祷?是怨诉,还是赞颂?百年已逝,坚如磐石之矶还是昨日之矶,奔流不息之水已不是昨日之水。于情于义,大矶头仰望星空,俯视江水,面对一切,接纳所有,默默坚守。

矶,突出江边的天然大石堆或人造小石山,大多藉以改变江径流向,缓和江水流速,减轻江流对堤岸的冲刷。有多少被称为矶的地方?长江干流上的桥近百座,想必长江边的矶更是数不胜数。最有名的长江三矶是:江苏南京燕子矶、安徽马鞍山采石矶和湖南岳阳城陵矶。顾名思义,燕子矶所以出名是因为形如燕子展翅欲飞;采石矶所以出名是传说盛产五彩石;而城陵矶位于巴陵城之郊,南绾三湘,北控荆汉,扼洞庭入长江之咽喉,也不能不出名。

窃以为,大矶头之所以不够出名,也许是岳阳已经有城陵矶上三甲榜,不好意思再争风头;或许是因为大矶头也好寡妇矶也罢,这样的名称都有点俗而不雅,用现在的话说,外形标识不抢眼,内存容量少虚拟,没几个粉丝来宣扬。还有不得不承认的一点,出名要资历深。大矶头清末修竣,而人家长江三矶在唐宋元甚至以远就有历代文人墨客题诗咏唱。今天,我要来个打抱不平——大矶头虽是长江三矶之后的新秀,但敢于冠以一个大字,足见对比其他各矶,其容量度量力量分量超过一般,非同凡响,凸显傲视群雄之威。更胜一筹的是,在山水风光之上,它还蕴含着人道人性人情人力这最大的风景。无论是庙堂的“一枝一叶总关情”,还是民间的“择善行而从”的积德行善义举,都是对生命的敬畏,对自然的征服,对人性的救赎。

老子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四大,人居其要。大矶头,是大风大浪之上演绎的大悲大喜,是大破大立之后彰显的大情大义!

大矶头上空的风永不止息,陪伴它清冷的身影和情义的灵魂……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