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李
杏
我从小就特别爱吃糯米食品,比如糖油粑粑呀,蒿子粑粑呀,都是我的心头好,而最为喜欢的要数粽子了。那会儿家里穷,根本吃不起现在的腊肉粽子、鲜肉粽子。每到端午节,奶奶想方设法会包些粽子给我们吃。一般就是用家里屋后面小山上摘的粽叶包糯米,我们谓之“白米粽子”,意思是光用糯米一种主料没有配料,就是奶奶包的“白米粽子”,我也非常满足了。奶奶包的粽子同样是用粽叶和糯米,包出来就是与众不同。很多人到奶奶这来讨教,奶奶说:也没有别的诀窍,包粽子就是要包得紧,越紧越好吃。有时候,奶奶也会从一个青花瓷坛里拿出一些红枣(那往往是过年时谁家送来的礼物)来做枣泥粽子,枣泥粽子又甜又糯,更让我爱不释手了。其实,奶奶包得最多的还是红绿豆粽子,红豆和绿豆都是自家种的。
长大后,我来到离家乡几百里之外的岳阳求学,继而工作并结婚生子。这么多的端午节过下来,我不但见过而且吃过许多各式各样的粽子。后来,我们家也开始试着自己包粽子,可是这些粽子都没有奶奶包的粽子那么香甜。奶奶已经永远地离开我们许多年了,可每到端午节来临,儿时那种诱人的香甜总在我的脑海心间萦绕,温暖着我。
记得在儿时,端午节来临前的好几天起,我们姐妹几个就早早地领略到了节日的气氛。奶奶先是带着我们去后山摘粽叶。后山不但有粽叶,端午时节还有莹白如玉的栀子花欣然开放。常常是奶奶的一篮粽叶摘好了,我们也摘得了一小篮栀子花,我们将栀子花插在玻璃瓶子里,整个家里就袅娜地升起一种沁人心脾的幽香。奶奶还会用栀子花给我们做出好吃的菜肴。端午的前两三天,开始包粽子了!洗好糯米,红豆和绿豆,也加上一点,目的是为了点缀,晶莹剔透的糯米里缀上红宝石或者绿宝石般的豆子,格外美丽,味道也更好。有的时候,还会加入适量的白糖,口感会更加甜蜜许多。包粽子前先要把粽叶用热水浸泡好,等粽叶湿透了才能包,这样的粽子,那种清香、甘甜而且又黏糊糊的味道,真是好极了。
我们看着奶奶包粽子,很想学艺,奶奶教得很用心,无奈我们总学不会,那些个粽叶糯米绳子总不听我们的话,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包的粽子到头来还是一盘散沙,每每需要奶奶帮我们返工。看奶奶包粽子,真的是一种享受:用粽叶做成一个三角状的筒子,先放进红豆绿豆几颗或者枣子一个,这叫压脚,然后再放糯米。当放进适量的糯米后,除了在中间放进去枣子或者红绿豆,三角形的另外两个角上也同样放上配料,这样做成的粽子,布局非常巧妙,色香味俱全,还没有吃,就让人垂涎欲滴。包粽子的绳子是预先准备好的,最常用的是棉绳,裹起来松紧正合适,做成的粽子也非常得体。其实最为讲究的,听奶奶说是用麻绳,那种绳子随着种麻的人越来越少,就逐渐不用了。
当一个个粽子包好准备放进锅里的时候,我们期待的眼神也更为热烈了。这会儿先在锅里放水,中间放一个空碗,底朝上碗口朝下,放一个篦子,上面整齐排列着绿莹莹的粽子,靠近锅边的地方还要放一块用水浸泡过的布,防止烧糊粽子。当锅中的水开始煮沸的时候,只听到咕嘟咕嘟的声响,那是锅里的碗在唱歌哦,多么动人心弦的音乐。蒸煮一般需要一个小时的样子,蒸煮的时间也要特别把握好,时间短了,就会容易吃到夹心米,时间长了,粽子会瘫成一团,色香味都大打折扣。奶奶总是一边做别的家务一边掌握火候,她煮的粽子总是恰到好处。
开锅了!还没有吃就先闻到了那迷人的香味,蒸腾的热气弥漫了整个灶屋。我们迫不及待地伸手去篮子里拿粽子,却又总是被那热气逼回。奶奶总会怜爱地望着我们说:不急不急,都是你们的,等冷了点,你们吃个够。
好多年过去了,我一直非常怀念奶奶的粽子。从现在南北交汇的粽子的品种里,我发现了端午节中不断变化的潮流,但是不管怎么变,奶奶对我们的爱,在我的心中一直没变。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