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多喝水
补充锌和钾
来源:
-->
夏季对人体来说就是一种“逆境”,面对高温身体必须通过排汗来维持体温的恒定,必须要额外消耗一些营养素。对于身体功能逐渐下降的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巴陵医院康复医学科中医专家高庆华介绍,炎热天气下大量流汗,会造成两个问题:一是造成老人体内水分和营养素的流失。这是因为随着汗水排出的不仅有水分,同时还有钠、钾、钙、镁、维生素C和多种B族维生素的流失;二是会造成消化系统功能变差。因为高温排汗,血液更多的流向身体表面,胃肠得到的供应比例下降,造成消化液分泌减少,对于老人的肠胃可谓是雪上加霜。
此外,由于老人舌面味蕾减少,嗅觉细胞更新缓慢,所以夏季老人的膳食要经常变换花样,注意要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适当吃些含锌食物如瘦肉、蛋类、乳类、花生、核桃、豆制品将有助味蕾细胞再生,提高味觉。夏季出汗多,除了补充水分外,还要补钾。专家认为,凉开水最容易透过细胞膜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促进肌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经常喝白开水的人,体内脱氢酶活性高,肌肉内乳酸堆积少,不易产生疲劳。所以,老年人夏天不渴也要主动喝点水。补钾需要适当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
锻炼:充足睡眠
适当运动
“充足的睡眠是肌体特别是大脑机能恢复的保证。”高庆华介绍,夏季是人体心火旺、肺气衰的季节,午睡有利健康,而且在炎热的午后,睡眠可以降低肌体代谢率,减少产热。研究表明,午睡可使体内激素分泌平衡,能使心肌梗塞等发病率减少30%左右。但由于天热出汗毛孔扩张,机体易受风寒侵袭,所以老年人不可露天或在树下睡眠。除了充足的睡眠,老年人进行适当的运动,通过发汗,可以有效地维护和强化肌体散热功能。“
散步、慢跑、游泳都有利于提高老人的心肺功能。”高庆华提醒,每天可以抽出1~3小时到室外活动,根据各人的自身条件,主动去适应热环境,进行各种活动如散步、跑步、体操等。开始时要尽量避开气温最高的时段,逐渐向高温时段适应。通过活动,可加强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促进汗腺分泌,通过发汗,有效地维护和强化肌体散热功能。此外,健康老人在运动时要做好检查与测评,已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需加强家庭防护意识,尽量在家人的陪同下在家中进行锻炼。患有各种多发病易发病的老人最好随身携带有关药品,以备不测之用。
养心:少发火
避免情绪中暑
在夏季随着气温不断升高,日照时间不断延长,人们的睡眠时间和饮食量逐渐减少,加上出汗增多,人体电解质代谢出现紊乱,影响脑神经活动,从而产生情绪、心境和行为的异常。这种情况大约出现在16%的人身上,特别是中老年人。医学上称之为“夏季情感障碍”,也称为情绪中暑,这对夏季养生危害甚大。特别是老年人,由于“发火”会造成心肌缺血,使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甚至会发生猝死,故防止情绪中暑乃夏季养生的重要一环。
高庆华介绍,情绪中暑的表现为:情绪烦躁,爱发脾气;心境不佳;行为古怪。此时应有意识地避开这种不良的心绪,保持冷静平和的心理状态。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良好的心态是身体最好的调节剂,可防止“五脏内火”的滋生。此外,有意识地参加一些文娱活动,常到海滨、山林等处走一走,也将有助于良好心境的形成。
本报记者
刘
康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消化、吸收功能逐渐减弱。尤其是到了夏季,酷暑难耐,老年人更是容易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烦躁不安、疲乏无力等“中暑”症状,甚至会引发一些疾病。如不能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并及时补充体液,容易诱发多种疾病。因此,在夏季老人防暑要从细节开始,合理调整膳食结构,适当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很有必要。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