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家庭用药:不能太任性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岳阳日报
家庭用药:不能太任性

来源:

-->

“2015中国生命小康指数”调查显示,当遇到身体不适时,超过1/4的受访者会自行服药。“自己找药吃”的同时,人们也有着各种各样的疑问:哪些药物该常备家中?储存药物有什么门道?专家指出,用药不是简单的事情,用药不当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市民如遇到身体不适,最好到正规的医院、卫生院或诊所就诊。如果一定要自我用药,切记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做到“对症下药”,同时要注意该药物的禁忌和不良反应等,确保安全、有效。

国人家中常备药品:感冒药、退烧药、肠胃药、眼药水、止泻药

“有备无患”,是众多人储备药物的初衷。在关于国人家中常备药品的调查中,感冒药、退烧药、肠胃药、眼药水(膏)和止泻药排在了前五位。其中,有超过八成人的家中都“囤”有感冒药。市一医院急诊科主任易峰指出,除了以上五种药物之外,跌打止痛药、止咳药、外用创伤药也应列入家庭常备药的队伍。这八类药通常是非处方药,可以从药店买到,家庭使用起来相对安全。

记者调查发现,有两成人的家中还常备抗生素。对此,易峰并不赞同,“家庭最不应该常备的药就是抗生素。抗生素不是消炎药,只针对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其他感染以及非感染造成的炎症抗生素不起作用。抗生素的滥用会导致细菌耐药,细菌耐药的结果是当真正需要抗生素时无药可用。因此每次吃抗生素之前都要先看医生,由医生决定是否需要用。”

在日常用药时,不少人都自信比医生更了解自己。“2015中国生命小康指数”调查也显示出,用药的“经验主义者”不在少数。对此,易峰认为,了解相关医药学常识,以前患过同样的症状,清楚了解以前使用过的药,不可盲目自我服药。

如何正确服用非处方药?

既然非处方药不是必须出示处方就能够得到,那么对于老百姓来说,应该如何正确服用非处方药呢?易峰介绍说,“买药时应咨询药师,服药前要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他还特别提醒大家,如果根据药品说明书上的标注,自己服用了一段时间(一般为3—7天不等)非处方药后,症状没有减轻甚至加重,就要及时就医。

对于药品说明书,不少市民都会忽略,而是按照个人习惯服药。对此,易峰称,药品说明书既是患者用药安全的保障,又是出现药源性事件后唯一的法律依据。“药品说明书虽然专业,但作为普通患者还是应该仔细阅读药品名称、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症和保存方法。尤其是针对老人和儿童用药时,更应留意不良反应。”易峰告诉记者,药品说明书最好保存下来,尤其是慢性病患者,相当于对用药效果和反应做了记录,有利于医生判断病情和调整药物。此外,他提醒市民,留存药品说明书也是在做健康管理。如果扔掉了说明书,时间长了再拿出药来,可能忘了正确的用法和禁忌,不利于安全用药。几种药同时服用时,也无从判断是否是重复用药。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时,带说明书去就诊,也有利于医生判断是否与所服药物相关。同时,留存说明书也便于了解自己的服药史。

市民“囤药”要注意什么?

既然在家中储备药品是为了“有备无患”,不少人就“未雨绸缪”地囤起了药,尤其是上了些年纪的人更喜欢囤药。对此,易峰称,这种做法看似未雨绸缪,却暗藏风险,诸如储备太多药物更容易滥用,药物放置时间过长或因保存不当而失效,或因忽略保质期而误服等等。

在保存药物上,细心人远不如粗心人多。“2015中国生命小康指数”调查结果显示,在药物保存方面仅7.8%的人会按照说明书要求放置。“药物混放在一起,容易在使用时手忙脚乱,甚至因此而误服药物。”易峰建议,应给药物做基本分类,首先把外用药和内服药分开放置,然后再按照治疗疾病的功用将其大致分类。

易峰告诉记者,“所有药物都可能因保存不当而失效,最容易因保存不当而失效的药物是那些要求冰箱冷藏保存的药物。因为这些药对热特别敏感,一些胃药如乳酶生、胃蛋白酶、培菲康等,以及生物制剂如胰岛素等,一定要放在冰箱中冷藏。”当然,所有药物都应该按照说明书中标注的存放条件来保存。专家指出,一定要了解说明书上那些词的具体含义,比如遮光是指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如棕色容器;密闭指将容器密闭,以防止尘土及异物进入;密封指将容器密封以防风化、吸潮、挥发或异物进入;阴凉处指不超过20℃;凉暗处指避免阳光直射,不超过20℃;冷藏指2℃—8℃;常温指10℃—30℃。

本报记者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