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俗语“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说的就是这初春的天气。前段时间气温刚有所回升,大家都感觉到了暖暖春意,开始换上了春衫,但最近两天岳阳又气温骤降。在市内各大医院的门诊处记者看到,因气温骤降致病的患者明显增多,年老体弱者和儿童是患病的主要人群,占前来看病患者的一半以上。医生提醒市民,在时暖时寒的初春,要及时应对天气的急剧变化,确保安全度过“倒春寒”,尤其要注意预防呼吸道、风湿疾病和肝病这三类疾病。
一防呼吸疾病:忽冷忽热
感冒患者又多了
“最近一段时间,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者特别多,尤其是青少年。”市一医院呼吸科主任余定红告诉记者,春季天气忽冷忽热,空气也比较干燥,极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所谓的呼吸道感染,包括多种疾病,最常见的就是感冒。在春季,感冒患者明显增多,而因感冒诱发的哮喘患者也有所增长,呼吸科经常人满为患。
究其原因,主要是春季气温变化较大,人体的免疫功能及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降低;再加上初春时节,许多青少年因为爱美已开始减衣,但减衣过快,再加上户外活动多,很容易被呼吸道疾病“击中”。
医生提醒:出现非典型感冒症状需就医
春季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春捂”是关键。余定红表示,乍暖还寒,最重要的就是防寒保暖,根据气温增减衣物,尤其要保护好颈部和背部。饮食要规律,稍微清淡一些,少吃辛辣、油炸食品。在平时生活中,注意定时通风换气。余定红还特别提出,感冒容易诱发多种疾病,不能轻视。“如果感冒后还出现了一些其他非典型性的感冒症状,如心慌、胸闷咳血、呼吸困难等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二防关节病:春季老年人关节病变较多
“在春季,老年人关节病变较多,膝关节、髋关节、肩关节、腰关节容易出现关节炎。”市康达骨科医院专家张新明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因关节病而赶到医院就诊的老年人明显增多,尤其以原发性居多。伴随着年纪增长,老年人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关节软骨退化、骨质增生、本身肌肉收缩性差,炎症病人比较多。
得了关节病,一般表现为关节肿大、疼痛、行动不方便,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发热的症状,严重的会导致关节变形,引起关节活动受限,甚至丧失关节功能。此外,关节疾病所带来的疼痛不适,会间接影响老年人睡眠、饮食,进而间接引起如高血压和其他并发症。
医生提醒:预防骨质疏松
如何预防关节疾病?张新明建议,首先要做到“春捂”。春季虽然天气还暖,但早晚天气寒冷,忽冷忽热,会造成肌肉收缩、不平衡,很容易出现关节疼痛。因此,老人要注意做好关节保暖工作,根据气温适当增减衣物,要出门时可以戴上护膝、护腕、护腰等。另外,老人在日常活动时,要特别小心保护关节,不要做太剧烈运动,以免损伤。
三防肝病:病毒活性增强肝病多发
记者还从多家医院了解到,在进入春季后入院肝病患者明显增多。市民刘先生自春节以来,一直在忙碌的应酬中度过,患有慢性肝病的他,在餐桌上并没有忌口,不仅吃得油腻,还经常饮酒。尽管此前曾出现过身体不适,但他并没在意,直到这两天症状忽然加重,才在家人陪同下到医院就医,最终被诊断为肝硬化。
据了解,这个时节是甲、戊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季。春天气候转暖,各种细菌和病毒的活性增强,尤其是一些慢性肝炎患者,更要特别注意。此时体内的病毒繁殖加快,因而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也最严重。而在春季中招的患者中,有不少都是青壮年,患病后,轻病没有明显症状,重者会有面部发黄等表现。如果有这两种病史的人,在这个季节出现无力、懒惰、消化不好等症状,需考虑是否肝炎复发,最好到医院进行检查。
医生提醒:最重要的是“管住嘴”
春季怎样预防肝病?专家提醒,从精神、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进行调养。其中,最重要的是“管住嘴”,防止病从口入。在平时生活中,做到饭前便后洗手,注意饮水卫生,不喝生水、不吃不干净食物。在进食海鲜等水产品时也要注意,不吃没有煮熟的海鲜,特别是在食用蛤蜊等带壳水产品前,一定要在85℃~90℃高温中加热。最好不要在不正规的餐饮摊点就餐,多人就餐时最好使用公筷。老人要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平常心,做到心情愉悦;适当做些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
本报记者
刘
康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