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三驾马车”带富一方百姓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张家界日报
本报记者

谷俊德

通讯员

熊星

10月16日,绵绵秋雨,记者走进刘家坪游客服务中心,只见宽敞漂亮的广场上人潮涌动,正在举办的“红色旅游+消费扶贫”活动异常火爆。

活动现场,60余名党员干部、2000余名到刘家坪旅游的爱心人士,争相购买土鸡蛋、蜂蜜、茶叶、柑橘等农副产品,当天共有3个村级合作社、40余名农户参展50余种特色农产品,活动现场共计消费3.36万元。

“今年来,我乡党委政府依托本土旅游资源,采取党建

+旅游

+

扶贫模式,拓宽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大力推动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取得了较好成效。全乡村民全部脱贫,人民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该乡党委书记龚召君说。

刘家坪白族乡是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位于桑植县东南部,距县城8公里。全乡6个行政村总人口共计3241户1223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57户2237人,已累计脱贫635户2184人。今年9月,该乡最后一批22户53人顺利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6.2%下降到目前的0.43%,双溪桥村、新阳村2个贫困村均于2018年顺利出列。

扶贫需要统筹谋划,脱贫需要循序渐进。近年来,该乡按照县委县政府“旅游融合、产业扶贫、绿色发展”的总体部署,围绕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稳定就业“三驾马车”蹚出了一条符合乡情的脱贫之路。

借东风握好舵,旅游扶贫增动力。刘家坪境内风光旖旎,民风淳朴。作为桑植县刘家坪—芙蓉桥—洪家关—九天洞—苦竹河漂流西线旅游精品线路的“始发站”,刘家坪白族乡以西线旅游及创建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为契机,以精品项目为目标,积极发挥红色旅游与生俱来的扶贫富民特性和功能,释放了助推脱贫的三个“发力点”。第一个“发力点”,“一干三支”的便捷交通路网落地(一干即官瑞公路,三支即刘洪公路、何刘公路、张桑高速连接线),促进了旅游目的地的形成,也为周边群众脱贫打通了“门窗”。由于交通便捷,刘家坪乡成为桑植县外办县交通枢纽,也成为瑞塔铺、芙蓉桥等周边六个乡镇的贸易中转站。第二个“发力点”,旅游软硬件设施不断完善。长征纪念馆、纪念园、郁水风光带、红色教育培训中心等,一系列红色旅游项目的相继建成,房屋更漂亮、旅游设施更完善的崭新的红色小镇,也为景区、景点周边广大群众的增收强化了“堡垒”。以往,周边群众休闲之余没地方玩,现在每到周末,群众自驾游、家庭游、团队游络绎不绝,“到刘家坪旅游”成为一种新时尚。第三个“发力点”,不断提升群众的“造血”功能。民谣说:群众要脱贫,必把本领增;群众要致富,脑子要灵活。脱贫攻坚的路上,没有固定的模式可走,必须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该乡走出了一条好路子,刺激“旅游+产品”的发展,为传统小吃、土特产、手工艺品等特色农产品开创了销售平台,让村民享受到红色旅游带来的“红利”。该乡办起了“红军餐”,“饺子店”等本土餐饮公司,为游客提供价廉物美的食物,群众大加赞赏。10月16日,24辆大巴车1600人的旅游团队来刘家坪旅游观光,唱红军歌、走红军路,吃红军餐,看红军戏……参观红军纪念馆。群众增收了,小吃、土特产、工艺品供不应求,带动了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也推动了旅游市场的繁荣。

精施策抓实效,产业扶贫注活力。“刘家坪白族乡党委、政府围绕百年育英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突出红色旅游核心,以打造农门阵乡村旅游手信礼为主体,发挥乡村旅游效益。”该乡乡长陈俊说。近几年来,该乡做好“多村一品”和“一村一品”两篇文章。第一篇,壮大“多村一品”规模,加速建设湖南农门阵腊肉熏制基地项目,采用“公司+村级联合社+农户”的资产收益扶贫模式,由湖南农门阵餐饮(连锁)管理有限公司年均兑现75.5万元的分红,惠及刘家坪白族乡、官地坪镇11个村、1262户4354名贫困人口,并与全乡所有贫困户签订保底收购农副产品的长期订单,解决了群众农副产品卖不出去的矛盾。第二篇,夯实“一村一品”基础,以新阳村张家界禾佳生态农业产业园基地为载体,通过入股分红,实现村集体和农户获得一年7.92万元的收益。在新阳村打造的集花卉观赏、瓜果采摘、体验红军餐、红军民宿等为一体的红军体验营地。由桑植县旅投公司签约运营,为新阳村集体收入增加7万元的年租金。积极引进张家界市花卉苗木协会,由双溪桥村集体成立张家界三瑞生态农业公司,引导瑞苑绿化公司入股,打造100亩花卉苗木基地,双溪桥村实现6.7万元的年收入。在犀牛村新建养殖规模可达100万羽的湘西北最大的顾家鹌鹑养殖基地,目前已发展45万羽,能帮扶4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3000余元。曾经的建档立卡户谷海洋,在顾家鹌鹑养殖基地党养殖员,不仅解决了家门口就业难问题,还抽空照顾家庭,每月增加3000多元的务工收入,他高兴地告诉我们:“我家是去年脱贫的,我在家门口做事就业,学到了技术、赚到了钱,还能照看家人,真是一举三得!”许多群众利用县级下达的非贫困村产业发展资金,入股桑植县蔬香门第农牧专业合作社、桑植县田儿垭黑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实现长征、关溪涧、刘家坪等村每年各2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

抓培训强技能,就业扶贫添助力。“我们干部争当脱贫攻坚主力军。在刘家坪扶贫,做到县乡村三级干部结对扶贫全覆盖。我们乡156名乡村干部,每人均结对3至4户贫困户,他们有困难就找我们。”该乡副乡长熊星说。他自从与新阳村5户贫困户结对后,就想尽办法帮助群众脱贫。他帮助2户贫困户开展种植、养殖,帮助一户在家门前就业,推荐她村里公益性岗位当保洁员。通过三年的帮扶,5户贫困户均脱了贫。近几年来,刘家坪白族乡立足本乡旅游、交通优势,通过“三个手段”落实就业有岗位工作,助力脱贫攻坚。强化技能培训,全乡围绕特色种养、产品加工、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等进行技术技能培训,创新建立了“培训档案”。开展“点单式”培训,累计培训1000余名贫困人员,提升群众稳定就业职业技能。加大劳务输出,全乡积极联合市场经营主体、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党群连心群”等,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村级劳务联合体一对一联系,做好招工宣传、劳务输出等工作,畅通招聘信息和提供就业服务,以引导促就业。目前,全乡已帮助输送71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移就业。促进就近就业,利用鹌鹑养殖基地、制衣厂等扶贫基地或扶贫车间,带动30余名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新开发生态护林员、光伏电站看管员、村级保洁员、河道协管员等公益性岗位35个,实现54名贫困人口兜底就业。刚刚脱贫的贫困户张文章,修起了新房,1个孩子上了大学,1个孩子参加了工作,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贫困户张爱平逢人就说“党的政策好”。在干部们的帮扶下,他养蜂养猪事业红火,今年建了小洋房,年收入20万元,好日子过得让城里人都羡慕。

不忘初心,与长征精神握手再会。

继续前行,随红色小镇策马奔腾。

刘家坪白族乡实现了“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目标。成绩记载着过去。展望未来,在上级各部门的统一部署和统一领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团结带领下,刘家坪白族乡一定能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为与全县全市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2020-10-29

00:00:00:0——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扶贫工作侧记362460http://118.254.9.122:8081/zjjrbpc/content/202010/29/content_36246.html1“三驾马车”带富一方百姓/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