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助残脱贫,一个都不能少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张家界日报
编者按: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残疾人事业重要论述,坚决打赢残疾人脱贫攻坚战,我市各级残联聚焦主责主业,残疾人工作者主动作为,残疾人朋友自强拼搏,共同谱写决战决胜残疾人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和精彩华章!

①为残疾贫困户集中办证

②残疾人就业招聘会现场

③残疾人创业——盲人按摩

市残联工作人员到残疾帮扶对象家中走访

本报记者

周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是我市在脱贫攻坚奔小康路上的庄严承诺,也是全市各级残联用心用情服务残疾人的初心和使命。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大力推进残疾人康复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社会保障等工作,让残疾人一个一个地就业,一个一个地兜底保障,一个一个地脱贫。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持证残疾人57771人,纳入建档立卡的残疾人21089人,己达脱贫标准21089人,贫困残疾人脱贫率为100%。

1.咬定目标绝不放松

残疾人脱贫难,难在身体行动不便,难在就业技能少,难在就业能力弱,难在家庭负担重……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市残联聚焦残疾人“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摸清底数、科学谋划、精准施策,为残疾人脱贫解困撑了腰,鼓了劲儿。

翻开市残联工作纪要,脱贫攻坚总是“重头戏”:党组、理事会将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全市残联2020年度工作重点内容;出台《2020年全市残联决战决胜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调整市残联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先后6次组织干部职工集中学习扶贫工作政治理论和相关政策;举办全市残联系统扶贫工作培训班,对行业扶贫工作进行再部署;制作《残疾人帮扶政策享受情况一览表》,有效促进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为强化残疾人脱贫攻坚检查督导,市残联建立了领导班子联系区县制度,制定了残疾人脱贫攻坚督战“四不两直”调查工作方案,通过到区县残联现场检查督办、“四不两直”调查督办等形式加强对区县工作督促检查,了解工作状况,听取区县意见,帮助解决问题。目前,省、市交办的6批6425个脱贫攻坚问题全部及时整改落实到位。

2.评残办证促进惠残政策应享尽享

残疾人证是残疾人享受残疾人脱贫帮扶政策的唯一合法凭证,办好残疾人证是保障残疾人享受政策、保障脱贫的基础。

为切实做好残疾人脱贫工作,今年全市各级残联把残疾人证办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市、区县两级残联上下联动、主动靠前,拉网式排查、个案式服务,集中开展贫困疑似残疾人便民评残办证工作,全年开展便民评残服务9200余人次。

“幸亏有残联上门帮我评残,不然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在慈利县残联帮助下,残疾人贫困户代花云顺利在家门口完成了评残办证。针对部分疑似残疾对象行动不便、无法到医院评残的问题,慈利县残联制定了《慈利县疑似残疾对象上门(集中)评残工作方案》,采取集中评残与个别重度残疾人上门评残相结合的方式,为他们提供贴心服务。今年来,慈利县残联协调县中医院、市精神病医院,赴全县26个乡镇开展了3轮疑似残疾对象上门(集中)评残办证工作。截至11月15日,全市共有持证残疾人证57771人,其中今年新办残疾人证(换证)12434本。

在便民评残办证的基础上,市、区县残联加强和扶贫、民政、人社、医保等与残疾人扶贫密切相关的业务主管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残疾人脱贫相关数据名单。将新办残疾人证数据在原来的“一月一报”的基础上,升级为“一周一报”,同时加强数据比对,查漏补缺,积极对接民政、人社、医保部门,努力确保低保、两项补贴、两项保险代缴等政策应享尽享。

市残联就残疾人脱贫攻坚明确提出要求:“要将各项残疾人扶贫政策用准、用足、用实,让贫困残疾人一个都不少地踏上脱贫致富的大道。”目前全市共有13145人享受低保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20109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今年1至10月,全市共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资金750余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资金1220余万元。今年,为残疾人代缴基本养老保险费320余万元,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费1460余万元。真金白银的“获得感”,给贫困残疾人带来真真切切的“幸福感”。

3.注重输血更注重造血

今年来,市残联积极推进慈利县二坊坪镇二坊坪村、高溪村的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了“两会四个一”活动,落实“消费扶贫”等措施,截至目前,共投入资金34.5万元,开展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产业扶持等工作。为确保扶贫政策优先覆盖残疾人,市、区县残联共结对帮扶5个村50余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让每一位残疾人都能体会到党和政府带来的深切关怀。

然而残疾人如果不能自力更生,残疾人“脱贫不解困”的问题就难以根治,也难以有效降低返贫风险。在帮助残疾人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上,更要为其提供精准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一年来,市残联大力实施“阳光增收”项目,为135名残疾人提供实用技术培训;开展残疾人创业扶持,摸排了74名拟扶持对象;帮助残疾人及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稳岗就业,为4家市级基地发放疫情补贴资金13万元……在这个过程中,涌现了沈绍民、郭国珍、伍发初等一批创业典型,不但脱了贫,更找到认同感、价值感。就业稳了,贫困残疾人的生活有了新奔头,自主脱贫的信心更足了,他们不约而同地感慨,“没有想到,这辈子还能拥有一份事业,能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

4.“零距离”服务显真情

如何真正打通服务贫困残疾人的“最后一米”?

“残联就是我的亲人,没有他们我都活不到今天。”家住武陵源区天子山街道的重度残疾人李大爷告诉记者,如今他每个月不少于两次接受“照单点菜”式的居家托养服务,包括理发、清洗衣被、心理咨询、就医护送、社会服务代办、聊天陪护等等。

为了更好地服务残疾人,市残联还举办了第二届全市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培训班暨展能赛,同时进行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确保残疾人真正享受到更加温馨、体贴入微的托养服务。据统计,共有666名残疾人纳入集中托养对象,其中帮助186名集中托养对象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健体”。今年以来,市残联紧紧围绕大局,扎实开展教育、康复等业务工作,促进残疾人脱贫。落实残联系统教育资助政策,为26名学前教育在校残疾儿童资助7.8万元,为115名义务教育阶段未脱贫残疾学生(含未脱贫残疾人子女)发放资助资金5.75万元,500余名残疾人高中生、大学生(含贫困残疾人子女)已纳入资助对象;稳步推进省、市政府重点民生实事“残疾儿童康复训练”项目,有321名残疾儿童接受康复训练;免费发放辅助器具1170件,开展假肢、矫形器安装、白内障复明手术等康复服务262人。

2020-11-26

00:00:00:0——我市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综述371120http://118.254.9.122:8081/zjjrbpc/content/202011/26/content_37112.html1助残脱贫,一个都不能少/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