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杰
通讯员
邱德帅
官地坪镇,位于桑植县东北部,与湖北省鹤峰县相连,距县城48公里,是湘鄂边境经济贸易中心。全镇1个居委会16个行政村,其中5个被识别为贫困村,1683户5534名贫困群众和大多数非贫困户散居在高山沟壑之间,群众生活长期徘徊在贫困线以下。
“精准脱贫,不落一户,不漏一人。”面对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官地坪镇在市纪委监委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连续作战、持续攻坚,苦干实干加油干,一年接着一年干,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围绕“五个一批”、落实“六个精准”,下足“绣花”功夫,5个贫困村脱贫出列,1683户5534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零,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脱贫攻坚答卷。
■
党建引领,汇聚攻坚合力
脱贫攻坚,责重如山。“决不落下一名群众”——是官地坪镇党委、政府对全镇2.4万名群众掷地有声的承诺。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镇党委所有班子成员都以脱贫攻坚为己任,坚持履行牵头责任抓脱贫,联系责任抓脱贫,示范责任抓脱贫,带头落实“1131”脱贫制度,班子成员每周至少都到所联系的村驻村1天、每月夜宿1晚、每次走访3户贫困家庭、为贫困家庭至少都解决了1个实际问题。镇党委书记张锐带头驻村,每次走访,都是到最贫困的家庭去,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最需要解决问题的地方去。
近年来,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汇聚脱贫攻坚合力,加强17个村(居)驻村帮扶工作队的人员力量,镇直机关各单位把100%的人力、100%的资源投入到脱贫一线,党员干部进村入户,积极帮助村委会和农户想点子、找路子,破解增收致富难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同时,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从党员中培养致富能手21名,3个村将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党组织支部书记,把梯市、铜矿、金山坪、长潭坪四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培养成标杆,以标杆为“领头雁”带领全村老百姓共同致富奔小康。此外,按照“一年夯实基础、两年巩固提升、三年全面达标”总体要求,推动村(居)党支部达到“五化”标准,全面提升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力和组织力。
■
聚焦精准,解决后顾之忧
摆脱绝对贫困的标志,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近年来,官地坪党委、政府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性战役、底线性任务、标志性指标,高位推动,破解老百姓后顾之忧。
走进梯市小学,但见校舍窗明几净,塑胶操场干净整洁,食堂宽敞明亮,坐在教室里的孩子们神情专注,琅琅读书声传出教室,在美丽的校园上空回荡……近年来,梯市村在市纪委的驻村帮扶下,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了梯市小学。对于贫困学生,按照教育资助政策,贫困生每学期都有生活补贴,孩子们吃住都免费,再也不会因贫失学。
因病致贫是扶贫路上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尤其对贫困群众而言,“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住上一次院,三年活白干”,话语间对病魔的无奈溢于言表。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在官地坪镇,这样的无奈正在减少。
建档立卡户涂平国告诉记者:“医生每个月都会来到家里,帮助检查身体,还送来药品,多亏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70岁的涂平国是金山坪村人,他和妻子身患残疾,靠儿子在外务工维生。10多年前被确诊脑梗、高血压等多种病症,让这个本就贫穷的农村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2014年,涂平国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了低保、残疾人补助。现在涂平国生病住院,享受“先诊疗后付费”,只需缴纳个人自付部分,大病医保、医疗救助、政府财政兜底费用由医院与相关部门结算。同时,还有家庭医生定期上门进行健康巡诊和用药指导。
现在,全镇所有建档立卡户实现了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兜底保障全覆盖、医疗保险全覆盖。
安居才能乐业,住房安全既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广大群众摆脱贫困、迈向小康的关键一步。
在梯市村阳光院安置点,一栋白墙灰瓦的民居,素净平整的墙面,掩映在绿水青山中,房间里不时传出阵阵笑声。“住新房感恩共产党,好日子不忘政府帮。”71岁的杨年高对于阳光院的住房条件很满意,他说在这里能让他安享晚年。
住上新房,“村”暖花开。近年来,官地坪镇大力实施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不仅凝聚了民心,也改善了人居环境。到2020年,全镇实施危房改造1099户,受益3354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01户,受益1113人。
■
因户施策,奔向美好生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官地坪镇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光伏扶贫、金融扶贫等方面共同发力,为高质量脱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断穷根,靠产业。近年来,官地坪镇以烟叶、茶叶为主导产业,同步推进发展蜂蜜、药材等产业,形成了“乡有主业有龙头、村有产业有社企,一村一基地、一户一产业、一家一就业、一人一技能”的“两有四个一”产业扶贫格局。
“种烟改变了穷日子,今年种植烟叶35亩,收入可达20多万元。”50多岁的邹於宵是富平村平头界片区的种烟大户,依靠种植烟叶,他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20多年来,他拉烟运煤的交通工具从小货车升级为大卡车,他的私家车从小轿车换成了越野车,他家的房子从毛棚到砖房再到三层楼。
2019年,富平村平头界片区产烟3615担,产值达到560万元,辖区内共52户197名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8426元,彻底告别了贫困。现在,村民们已经在镇上修了房子或者在县城买了房子,过上了在镇上生活,在山上“上班”的生活方式。
富平村的烟叶,只是官地坪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官地坪镇与湖南湘丰白茶公司、湖南凸出农业有限公司、康华粽叶等企业签订扶贫产业发展协议,实行“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每个村都建立了一个以上的产业基地,目前,全镇发展烟叶基地5800亩,茶叶基地5600亩,莓茶基地800亩,油茶基地2000亩,培育粽叶基地2000亩,中药材基地500亩,养蜂2000箱,黑山猪养殖1000头,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1683户5534人实现了产业全覆盖,利益全链接。
官地坪镇把更多的贫困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实现稳定增收。在杜家坪居委会官地坪藤椅加工厂,55岁的谷莲杰实现了在家门口上班,年收入达到3万多元。“编织一把椅子10元,一个月可收入3000多元,知足了。”建档立卡户谷莲杰告诉记者,编制藤椅除了在工厂做,还可以把藤椅拿回家编,这种工作方式既能照顾家里,又能赚到钱,受到村民们的欢迎。
除了就业扶贫,光伏扶贫、生态扶贫、金融扶贫等也让老百姓受益。在富平村东姑堡山顶上,一座光伏电站格外显眼,一排排光伏发电板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2017年,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村里建设了装机容量60千瓦的光伏电站,进一步提升了村级“造血”功能,仅“光伏扶贫”一项,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6万余元。”
富平村党支部书记周树勋告诉记者光伏电站为村里增加了不少效益。
此外,生态扶贫、金融扶贫风生水起,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甜。在生态扶贫中,2018年以来,全镇共安排护林员岗位103人次,投入资金103万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9人。金融扶贫中,自2014年以来,官地坪镇共计发放小额贴息贷款3079.07万元,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户599户2257人。
■
旧貌换新,焕发蓬勃活力
一条条道路通村连户,一排排民居绿树掩映,一片片产业生机勃发,一张张笑脸洋溢幸福……,行走在官地坪镇,到处是房新业旺、产村相融、百姓乐呵的如诗画卷。
要想富,先修路。近年来,在市、县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镇上从百姓最关心的出行入手,投资4000余万元,完成村、组道路新修、硬化、扩建65.5公里,解决了村民“出行难”,让交通更通畅。
“道路修通后,出行方便了,村里的农产品也能运出去了。”路修好后,村民们的生产生活也随着交通的改善而提质升级。
交通出行难题解决后,饮水、灌溉、用电等也迎刃而解。几年来,镇、村两级多方筹集资金,累计投入饮水改造资金1700万元,新建蓄水池32座,蓄水1100立方,镇自来水厂新增架设供水主管网80公里,支管70公里,解决13个村居5600户1.82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在2018年底前已经全部完工,居民家庭生活和生产用电基本实现100%的全覆盖。
基础设施完善了,集镇也要美起来。为此,镇党委、政府先后整合资金千万余元,对集镇提质升级,对集镇老街道进行全面改造,先后完成金叶路、便民路等新大街的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道路两旁种上桂花树,新安装的路灯更是亮堂堂。特别是公租房配套设施与便民路建设项目,建设雨污管网3600米,修建树池300座,栽种行道树300颗,安装太阳能路灯85盏,综合管线5400米。此外,加快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17个村居完工投入使用,15个村级卫生室投入使用。
如今的官地坪镇,贫困群众再也不愁吃、不愁穿,到处是“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喜人景象。
2020-12-02
00:00:00:0——桑植县官地坪镇脱贫攻坚纪实373350http://118.254.9.122:8081/zjjrbpc/content/202012/02/content_37335.html1天翻地覆慨而慷/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