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育才
通讯员
杨洋
张雄
水泥路通到村,自来水进了户,家家户户盖起砖房,脱贫群众干劲十足……初冬时节,走进张家界市永定区沅古坪镇桑木村,一幅幅产业兴旺、百姓幸福的美好画卷。
“军地共携手,谱写新时代扶贫奔小康的赞歌。”区委常委、区人武部政委张觉先表示,结对帮扶以来,带领桑木村乡亲们修路、引水、盖房、发展产业,奏响了鱼水情深的主旋律。
对症下药,关注民生强基础
大山深处的桑木村,山高路远、水资源缺乏、道路难行,2014年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全村210户627人,贫困人口有52户188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8%。
2014年12月起,永定区人武部按照区委部署,结对帮扶桑木村。进驻后,经过仔细调研,人武部决心从村民最关心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做起,破解一个个贫困堡垒。
“人武部为村里做了太多的事,数不清、没法数。”站在村部,村支书龚亚斌说,“咱们如今的村部,是用炸药炸出来的。”
原来,老村部年久失修,为了节约有限的耕地,新村部只能选址在半山腰上,沿途全是乱石。为了修好通往村部道路,部长、政委亲自指挥,官兵们连续奋战一个多月,钻出37个炮眼,用去5吨多炸药,硬是在烂山岗中炸出一条通往村部的道路。
村部建好后,区人武部又着手解决村民饮水难题。74岁的李立浩告诉记者,以前村民喝得是山塘水,但由于山塘容量小,水质和水量受气候影响大。每逢干旱季节,要到山下的水库里挑水,来回一次要一个多小时。
2016年,人武部筹资200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改造工程。7个月后,清澈的自来水就流进了村民院落。“看着自来水哗哗地流,那感觉像是在做梦。”李立浩说。
要想富,先修路。为了破解村民出行难,官兵们在白天冒酷暑战高温、晚上睡地铺遭蚊咬的情况下,完成8个村民小组的道路硬化建设,硬化道路21.3公里。
通过官兵们的努力,水通了,道路硬化了,农民们乐了。据统计,6年来,区人武部累计投资1100多万元,完成了村部和“161”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道路硬化覆盖率高达98%;完成电网升级改造,4线3相电覆盖率达100%;架设太阳能路灯122盏,所有的村组道路灯火通明,路灯覆盖率达100%;全村80%的村民住房条件通过维修、新建得到改善。
产业帮扶,增收致富后劲足
70岁的村民龚汉雄,守着家里的3亩多田地,种了一辈子水稻、玉米,日子过得紧巴巴。老人眼下最期盼的,是村里的芦笋、莓茶基地能早点发展起来。“不仅流转土地有收入,基地务工有补贴,受益后还有分成,日子会越过越红火。”龚汉雄逢人便夸。
拔穷根,靠产业。工作队甫一进村,就在培育产业上开动了脑筋。
抬头是山,低头也是山,如何脱贫,只能是靠山吃山。“以养殖、种植业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村党支部秘书龚风帆介绍,在区人武部的牵头下,村里成立芦笋专业合作社,吸收全村所有贫困户加入,流转土地并种植了200亩芦笋。
“我这岁数出去打工也没人要啊,村里成立合作社,我二话没说就参加了。”70岁的村民龚安平告诉记者,老两口都在芦笋基地干活,两个人一个月能净挣2000多块钱。
“产业扶贫,精度决定效果!”村党支部委员、秘书龚风帆坦言:“现在,村民挣钱的门道多了。”除了200亩芦笋基地,200亩莓茶基地也发展起来。
种植红红火火,养殖不甘落后。来到贫困户全权丰家里,100多只散养的土鸡在山林中觅食。
65岁的全权丰,妻子和儿子身患残疾,一家人日子过得十分清贫。工作队进驻后,量身定制扶贫计划,鼓励他发展种养产业,种了10余亩水稻和玉米,养了100只鸡、30只鸭,加上享受了计生奖扶政策,一年下来收入近4万元。“国家政策好,只要勤快肯干,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如今,全权丰总是称赞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产业风生水起,村民干劲十足。如今,桑木村共有养殖、种植合作社4家,拥有养猪场5个,养鸡场8个,养牛场1个;莓茶种植和芦笋种植面积达400多亩,机耕道2条,莓茶厂1个,村民年均收入从2014年不足3000元增加到今年的10000元。
发挥优势,当兵成才助脱贫
“以前一遇到下雨天,经常是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今年帮我家的房屋进行了改造。人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住上了新房子,87岁的退役军人李安长难掩心中的激动。
李安长是一名老党员,参加过抗美援朝,退役后回家务农。今年上半年,张觉先政委走访时发现,老人的房屋属于危房,存在着较大安全隐患。
于是,人武部积极协调区相关部门筹措经费,在市委、区委领导的关心下,对李安长的房屋进行了拆旧建新。据统计,脱贫攻坚以来,桑木村共完成40户危房改造,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为了做好脱贫的“绣花功夫”,区人武部积极发挥自己的特色,鼓励贫困户家庭青年参军。
驻村工作队围绕“义务、荣誉、成长、机遇、待遇”五个关键词进行广泛宣传,让村民明白入伍参军的意义和价值,帮他们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前途账。
2016年,贫困户家庭青年聂永超从张家界协力学校毕业后,毅然走上从军路。
人武部的同志在新兵回访时,他说:“军人是全社会备受尊崇的职业,在这里,我既实现了自己的军旅梦,也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感谢国家和军队的政策。”
据了解,义务兵期间家庭能享受每年1万元优待金补助。如今,退役后的聂永超,在汽车4S店工作,日子越过越好。
征兵和扶贫有机结合起来,为扶贫攻坚开创了新路子,真正实现“当兵成才助脱贫”。自2014年以来,像聂永超那样,桑木村里有4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参军入伍,是过去10年的2倍多。
军民一家,鱼水情深。
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区人武部将更加坚定“视驻地为故乡、视人民为父母”、续写“军民鱼水情”新篇章的决心,为桑木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0-11-19
00:00:00:0——永定区人武部驻村帮扶纪实368870http://118.254.9.122:8081/zjjrbpc/content/202011/19/content_36887.html1鱼水情深桑木村/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