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为残疾人托起小康梦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张家界日报
本报通讯员

由于身体残障、劳动能力受限、受教育程度低等原因,贫困残疾人家庭收入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成为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聚焦贫困残疾人群体,桑植县坚持开发式扶贫和兜底保障扶贫相结合,精准施策,啃下深度贫困“硬骨头”,为残疾人托起小康梦。

评残服务送上门

“要不是你们来村里集中办证,还不知道我爱人申请相关补贴要拖多久。”今年4月,县残联一行在走马坪白族乡碾子堡村开展上门评残办证时,村民杨珍明在评残等级意见栏上签字后,直呼办证不仅“零跑腿”还“光速”,“妻子行动不便,残联还派车接送,现在就等着5天后拿证了。”

有效残疾证件是贫困残疾人享受各项惠残政策最起码的依据。由于申领残疾人证有严格的程序,而部分残疾人因病情严重、丧失行动能力,加之居住偏远山区,往来十分不便,导致无法及时享受应有的补贴。今年3月,桑植县残联协调县卫健局、县人民医院(指定评残医院)密切配合,组成下乡评残小分队,为行动不便疑似重度残疾的残疾人(视力、肢体、精神)开展上门评残服务,全力做到残疾人证应办尽办。

自3月23日启动全县上门评残服务工作以来,县残联办证小分队历时200多天,行程3万多公里,披星戴月,跋山涉水,深入乡镇、村组重度残疾人家庭,对全县3137名疑似残疾人办证对象进行鉴定评级,为2566名符合办证条件的残疾人及时办理了残疾人证。达不到评残标准的174人、声明自愿放弃办证的397人,也一一做了细致的思想工作,并书面告知本人或监护人。

关爱传递“无障碍”

“当有人抱怨没有一双鞋时,有人却失去了一双脚。”作为贫困程度最深、扶持难度最大、扶贫巩固成果最难的特困群体,残疾人贫困家庭是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难中之难、困中之困。而重度残疾人不仅没有劳动能力,就连生活自理都很困难。

为此,桑植县残联多方争取汇报,县委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于今年6月7日签发桑植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第10号令——《关于全面落实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县各乡镇、各县直部门、各驻村后盾单位为有条件的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家庭无障碍环境改造。截至6月30日,全县各单位、社会组织共筹资700多万元,为1821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实施了家庭无障碍环境改造项目。这些重度残疾人终于能坐着轮椅来到户外享受阳光的温暖、握着护栏步履平稳地活动,淋浴护栏和座便器等设施设备让他们生活得更有尊严。

今年来,桑植县共为5807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295.343万元,为5222名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276.7755万元,发放高中以上残疾学生或残疾家庭学生教育资助金47.54万元,为6689贫困重度残疾人代缴医疗保险金115.35万元,为1937名贫困残疾人代缴最低档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19.37万元。

编织就业“保障网”

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对于残疾人来说,一份稳定的工作尤其重要。桑植县不断完善残疾人就业政策,加大对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力度,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创业就业。积极围绕已出台的按比例就业、就业税收优惠、辅助性就业、就业创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各项残疾人就业政策,均出台了实施措施。有关方面还将推动完善贫困残疾人兜底保障和开发式扶贫政策措施,巩固脱贫成果、建立防范返贫机制,坚决打赢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战。

为激励更多残疾人自主脱贫,桑植县还坚持扶志扶智,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通过帮助贫困群众寻找产业发展、就业创业等脱贫门路,加强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和志智双扶典型宣传,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和鼓舞贫困户,帮助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脱贫致富信心,激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热情和信心。

“截至10月31日,全县共有持证残疾人17400人,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7799人,其中重度残疾人3114人,三、四级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4685人,已全部如期实现脱贫。”县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0-11-25

00:00:00:0——桑植县残联扶贫工作纪实370740http://118.254.9.122:8081/zjjrbpc/content/202011/25/content_37074.html1为残疾人托起小康梦/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