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地摊经济”活力迸发还需注入“强心剂”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张家界日报
呼秉键

由于疫情影响,上半年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实体店倒闭,租金高昂等问题凸显出来,外部经济不见好转,失业率上升。另外实体商铺创业成本过高,创业者缺乏资金。而地摊创业门槛低,人人可做,可大大增加就业岗位数量。目前国内多个城市已经开启了地摊经济模式,各种文件也开始出台,都在鼓励创业。近日,张家界调查队通过走访相关部门以及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详细了解了张家界“地摊经济”的开展情况。

“地摊经济”尚存诸多问题

小摊脏乱差,污染环境,阻碍交通,影响居民生活。

调查队的调查显示,当被问及“您认为目前地摊市场、马路市场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时”,66%的居民认为地摊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市容,57%的居民会认为影响正常的交通和生活。的确,地摊的流动性较强,为了增加收益,摆摊地点往往选择在人流量较大的地段,给行人和车辆带来不便。摊贩占道经营会影响交通,摊点的随意摆设也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市容。摆地摊过程中会给环境造成污染。例如,塑料袋白色垃圾随地丢弃,烧烤浓烟肆意飘散在空气中,小摊贩的大声叫卖“响彻”整个街道影响居民休息等,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整洁和美观。

损害正规店铺的利益。

消费者在买了廉价便捷的产品之后可能会打消去正规店铺的消费念头,使得正规店铺的商家收益减少。我们通过询问一些商家了解到,如果小摊上的商品跟自己店面出售的商品类型差不多的话,小摊的存在的确会或多或少影响正规店铺的经营收入。

商品质量得不到保障,消费者权益易受损。

通过调查发现,被调查的人中72%的居民认为地摊上的商品质量无法保证,尤其担心食品安全占比达到65%,更有73%的人认为应该对地摊进行必要的资质管理。事实上,我们不难发现,在地摊上售卖的物品大多是一些较为低档的廉价商品,其中不乏假冒伪劣、质量低下的商品,会扰乱商品市场正常的运行秩序。由于地摊的流动性,商品售卖者对商品的质量缺乏售后服务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小摊贩之间的矛盾和摊贩与城管之间的矛盾多发,增加了城市管理难度。

以前曾有摊贩为了争地盘而大打出手,也有摊贩因为对城管的不满而拳脚相加,这些都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一共对15个摊位进行了调查,分别调查他们对城管管理的看法。80%的摊主认为城管管理严格甚至非常严格,时而还会出现争执,而对居民来说,有超过85%的人认为城管应当出台重要举措适当管理。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管与地摊主之间的矛盾。

发展“地摊经济”的必要性

方便市民就近购物,降低交易费用。

调查发现,66%的居民对地摊经济的存在给与了肯定的态度。而被问及“是什么吸引你购买地摊上的商品时”,选择“价廉”的有80%,选择“购物便利”的有72%,选择“商品多样化”的有54%。地摊主选择在生活区的附近设置早市、夜市,在行人较多的路边等售卖生活用品等,而且很好地把握了最佳时机,这些都大大方便了消费者。他们可以在需要时以较低的价格买到食物和各种小商品。地摊流通费用低,不需要购置固定资产,不用租店铺,只需少量流动资金就可灵活经营。同质商品售价较正规商场低,消费者可以较低的费用获得较大的效用,节省双方的交易费用。

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地摊上的商品琳琅满目,餐饮小吃、生活日用品、电子产品、书刊杂志等等,应有尽有,消费者可以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购买,特别是对低收入人群,价格实在的东西对他们而言是很具有效用的。调查发现,有超过80%的居民偶尔或经常在地摊或马路摊购物,正如上面提到的调查数据显示的一样,许多人对廉价多样和便捷的商品还是很青睐的。

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

地摊流通费用低,不需要购置固定资产,不用租店铺,几乎不用纳税,只需少量流动资金就可灵活经营。70%的摊主或因为自身没有其他技能或无固定工作而选择摆摊,30%的摊主觉得地摊收入可观,极少数的摊主是因为受疫情影响而无其他收入来源。允许城市存在地摊经济,实际上就是给低收入人群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生存状态的机会。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不同的人处于不同的目的经营自己的地摊,有失业状态谋生的,有工作之余赚外快的,有增长社会经验的,甚至有打发空余时间的。另外我们也发现,他们的收入还算可观,近70%的地摊主的月收入在1000-2000之间,10%的地摊主月收入在2000以上。可见摆地摊可以解决农民工、下岗职工就业困难的问题,拓宽了就业渠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多措并举,为“地摊经济”有序发展注入“强心剂”

坚持柔性执法、服务至上。

以服务引导为主,管理执法为辅,最大限度的避免对地摊小店采取停业整顿、没收生产经营工具等处罚措施,广泛推广城管柔性执法,以服务手段解决问题为主、以管理手段解决问题为辅、合理利用执法,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

主动化解矛盾纠纷,变“执法员”为“调解员”。

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各区县城管力量下沉到街道社区,以调解员的身份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对严重影响周边市民生活或收到投诉较多的小店和地摊,采取说服教育等措施要求其规范经营行为;对收到投诉但未对市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的小店和地摊,由工作人员耐心和市民沟通,争取市民的宽容理解。

统一划定临时销售点。

坚持包容审慎原则,变“严防死守”为“因势利导”,充分考虑经营者的需求,在市中心城区明确划定临时销售点,允许商户、摊贩在不影响交通安全、不占用盲道和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条件下,以签订承诺书的方式申请摊位,开展户外临时经营、设置夜市等。

实施精细化管理。

对各销售点的人流密度、路情路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因点施策”限定摊位数量,统一摊位标准,明确经营类别和经营时段。对经营蔬菜瓜果、家畜家禽之类可能造成市容环境污染的商户或摊贩,明确其经营的数量和其它卫生防疫义务。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城市管理要求,制定临时性管理制度,在各销售点合理安排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由社区、城管及摊贩代表组成,负责登记摊贩信息和健康证明,维护正常经营秩序,接受居民监督。

完善公共配套服务,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保驾护航。

在特色街区、城市公园等重点路段、场所实施花卉景观营造、人行道提质升级等微改造,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的发展营造优美环境;在有停车条件的背街小巷中适当施划少量临时停车泊位,确保不因占道经营引发交通堵塞;在“地摊经济”“小店经济”较多的重点路段增加环卫保洁力量,做好餐厨垃圾和废弃油脂收运处置等工作,保证城市容貌整洁。

2020-06-16

00:00:00:0318270http://118.254.9.122:8081/zjjrbpc/content/202006/16/content_31827.html1“地摊经济”活力迸发

还需注入“强心剂”/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