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表明了我们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深切关心群众生活的人民情怀。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制定实施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社会深入推进制止餐饮浪费工作。从启动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到发起吃尽盘中餐的“光盘行动”、掀起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餐桌新风,一系列有力整治举措推动餐饮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全党全社会厉行节约的良好风尚正在形成。
建立长效机制
制止餐饮浪费
——各地积极行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见闻
新华社记者
“先生,先吃凉菜再吃热菜能够更好地品味不同美食的风味,建议凉菜热菜不要混取,可以吃完再来拿。”在广州白天鹅宾馆的自助餐厅,服务员提醒客人少量多次取餐以减少浪费。
近日,各地积极行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实际行动遏制餐饮浪费行为。
“倡导餐饮节约能够减少食物浪费,也能让客人形成更文明的饮食习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们会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白天鹅宾馆餐饮总监伍德林说。
除了给客人提建议,白天鹅宾馆自助餐厅自身也通过推出小份菜、将食材边角料“变废为宝”制成新菜品、采用预约制用餐减少过量备菜等措施有效减少餐饮浪费。
在热情好客的东北地区,大盘菜是很多饭店的特色。如今,饭店正在巧妙转型,推出精致“小份菜”。
午餐时间,在长春一家名为砂唐居的中式快餐店,十几桌客人正在用餐。一桌客人点了五花肉酸菜、丸子豆腐等。不一会儿,服务员端着几个精致的小盘摆上餐桌。用餐结束后,菜盘里仅剩一点汤汁。
“通过创新改进,东北大锅炖也可以用精致的小盘装。”饭店老板孙瑞说,小份菜不浪费,价格便宜,还能让顾客多品尝几道特色菜,很受欢迎。
“中国人的‘面子文化’由来已久,制止餐饮浪费其实是转变文化和消费观念的问题。”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韩旭说,转变消费观念很难一蹴而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立法,强化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韩旭表示,应广泛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在全社会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文化氛围的基础上,下一步可以考虑进行地方立法,或通过建立“黑名单”进行惩戒。
制止餐饮浪费,机关单位做表率。多个省份日前已下发通知,要求坚决制止机关食堂及公务接待用餐浪费行为。
山东省潍坊市级机关食堂里,“节俭惜福、浪费可耻”等宣传标语随处可见,“文明督导员”在食堂巡视检查,及时提醒就餐人员避免浪费。德州市行政中心职工餐厅通过按需备餐、分批制作、物尽其用、小盘取餐等方式避免浪费,每天产生的厨余垃圾比以往减少了三分之二。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山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共机构节能处处长周立新说,党政机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一方面机关工作人员要带头自律,做好表率;另一方面要建立长效机制,健全制度标准,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制止餐饮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统计通报机制,把这一工作纳入节约能源资源考核和节约型机关创建内容。
餐饮企业、机关单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的同时,多地餐饮协会也发出倡议,号召抵制舌尖上的浪费行为。
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发出关于“拒绝餐饮浪费”的行业倡议与实施指引,号召企业打造新时代节约型、数据型与标准型餐饮。
福州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发出倡议书,倡导推行“N-1”点餐模式,即10位用餐客人只点9个人的菜,不够再增加菜品。倡议书中还提到,餐厅一是要把好点菜关,提醒消费者适度适量点餐;二是要把好收盘关,提醒顾客剩餐打包带走,做到光盘不剩菜。
福州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会长黄履冰说,倡议发出后,各商家普遍反映泔水量少了。“过去由于室内空间有限,大量的剩菜剩饭堆积在路边,一到夏天,臭气熏天。推行餐桌节约后,各大餐厅的用餐环境问题也得到了改善。”(记者张千千、邓瑞璇、杨文、孟含琪、吴剑锋、董小红)
新华社北京8月26日电
引导理性用餐
制止餐饮浪费
——部分餐饮业女企业家谈营造文明餐饮新风尚
新华社记者
王鹏
“在餐饮行业中,女性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直接面对消费群体。要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理性用餐,在就餐中吃出文明、吃出修养,以好的餐饮文化涵养勤俭节约好家风。”
全国妇联日前召开餐饮业女企业家座谈会,部分餐饮业女企业家结合自身经验,畅谈如何发挥行业优势,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带动文明餐饮新风尚。
不少餐饮企业通过宣传屏幕、宣传海报等方式强化顾客的节约意识。北京老门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在外卖订餐等服务中主动推送“节约用餐”等提示语;北京市大碗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营业场所内张贴“光盘行动”宣传海报,摆放宣传桌卡,以此在顾客就餐前就植入节约用餐的理念。
为更好引导顾客合理消费,餐饮企业对菜品进行调整,增加半份菜、小份菜,不仅可以让顾客品尝到更多菜式,还达到适量消费的效果。
“增加小份菜和‘一人食’烤鸭,是我们最新上市菜单的亮点,也是我们倡导节约、制止浪费的一项最新举措。”全聚德前门店总经理王晓珊说。
北京宴副总裁冯立群介绍,在顾客点餐的过程中,服务人员会通过用餐形式、就餐人数去判断点餐数量是否合理。“如果遇到铺张浪费、点餐过多,我们的服务员会提出替换或减少菜品的建议。”冯立群说。
此外,餐饮企业通过创新与节约用餐相适应的服务方式,将节约理念贯穿到进货、加工、贮存、配餐等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也可以在餐饮行业内部树立标杆,厉行节约。
全国妇联执委、重庆陶然居饮食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严琦说:“我们通过加大中央厨房和集约化配送中心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供餐用餐动态管理,做到精准精细,最大限度减少浪费。”
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眉州东坡餐饮集团总裁梁棣介绍,集团针对员工就餐,要求吃多少、打多少,做到光盘行动。对厨余垃圾进行称重管理,每天记录,每周复盘。
连日来,中国饭店协会、中国商业联合会、世界中餐业联合会等纷纷发出倡议,倡导餐饮企业转变经营方式,加快创新步伐,建立惩戒机制,主动担当作为,为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社会氛围贡献力量。
全国妇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接下来,妇联将积极引导餐饮企业中的妇联执委、三八红旗手等自觉抵制浪费,把餐饮企业中身体力行制止餐饮浪费、宣传勤俭节约的女员工、女班组纳入巾帼建功标兵、巾帼文明岗等选树范围,影响带动身边群众做传承美德、弘扬时代新风的传播者。
新华社北京8月27日电
过度加工导致粮食损耗严重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宋晓东
周楠
王建
董峻
两份颜值不同的大米:一份是粗加工,色泽暗淡;另一份经过精细加工,洁白晶亮。你更青睐哪个?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精细加工的粮食产品受到不少消费者欢迎。但看起来“白细美”的粮食背后,存在粮食过度精加工带来的损耗问题。原农业部2014年发布的关于加强粮食加工减损工作的通知显示,因过度加工我国每年损失粮食150亿斤以上。
有的100斤稻谷只出30多斤米,精加工面粉有的出粉率仅为20%
在哈尔滨市双利精米有限公司的大米加工车间,机器轰鸣,清理筛、碾米机、抛光机等正在作业。带着壳的稻谷进入车间后,历经三抛三选、去杂、碾米等28道工序,最终被加工成色泽晶亮的精米。
公司副总经理卞敬侠说,从水稻到大米,28道工序包含3次抛光,每抛光一次就会增加一次损耗,导致出米率降低一两个百分点。
近日,记者走访多家粮食加工企业发现,粮食精加工是行业的普遍现象,一些粮食加工企业还在加工精度上“攀比”,精度越来越高,出米率、出粉率越来越低,成为粮食“餐桌外浪费”的一环。
据业内人士反映,一般来说,100斤稻谷去壳后会变成80斤左右可食用的糙米,糙米磨成白米又损失10斤左右,再经过两次抛光、两次筛选又损失4斤,这样共有14斤左右原本能吃的大米损失掉。
湖南省岳阳市一位农业干部告诉记者,有的企业100斤稻谷只能出30多斤精米,剩下的多为碎米,只能用来做饲料。
面粉行业同样存在过度精加工的问题。走进超市粮油货品区,麦芯粉、特一粉、富强粉……面粉类型五花八门。对比可发现,加工精度高,面粉更加雪白细滑,价格也高。
行业人士表示,一般情况下小麦出粉在80%左右,但近年精加工面粉在市场的比例不断提高,出粉率在70%左右的面粉越来越多,甚至还有一些“30粉”“20粉”。
“卖相”越好价格越高助推过度加工
国家对粮食加工有明确标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2019年5月实施的《大米》(GB/T1354-2018)国家标准将大米加工精度分为“精碾”“适碾”,精碾为背沟基本无皮或有皮不成线,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80%至90%,或留皮度在2.0%以下;适碾为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l/5的占75%至85%,其中粳米、优质粳米中有胚的米粒在20%以下,或留皮度为2.0%至7.0%。
业内人士表示,这个标准只是推荐性标准。由于市场上精加工大米售价普遍高于一般大米,所以一些企业刻意提高粮食加工精度,还把高于国家标准作为卖点进行宣传,吸引消费者。
面粉行业同样存在这个问题。由于小麦加工行业长期存在加工成本高、收益低的情况,而精加工面粉口感好、色泽好,售价更高,企业更愿意通过精加工来提高产品售价,增加利润。
湖南省益阳市粮食行业协会会长蔡达明说,近些年精深加工愈演愈烈,除了部分消费者的认知误区外,一些加工企业的推波助澜也不容忽视。为了追求更高利润,企业通过过度加工让粮食卖相更好,价格也就定得更高。
“好看”不等于“好粮”
应适度加工减少损耗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说,粮食的深加工对于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带动我国粮食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超过一定标准的过度加工会增加粮食损耗,粮食加工不一定是越“细”越好。
黑龙江孙斌鸿源农业开发集团总经理孙斌说,很多消费者可能并不知道,越靠近小麦或者稻谷表皮的部分所含营养越丰富。
“为迎合部分客户需求,我们抛光3次。”卞敬侠说,经过3道抛光的精米,胚全部脱落,皮层全部剥去,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所剩无几。
记者采访发现,随着社会发展,消费者的观念和需求也更加多样化。郑州市民刘珍珍说,过去讲究吃细粮,但现在大家都知道常吃细粮对健康无益,米越亮、面越白,越是不敢买,可超市卖的多是这种粮,没太多可选择的,希望精细主粮之外,有更多符合现代健康理念的粗粮商品。
一些专家表示,粮食加工企业应将企业发展的重点和利润的增长点放在满足群众消费需要的产品创新上。河南科技学院教授茹振刚等专家建议,消费者越来越看重粮食的健康与营养,加工企业可以将产品的重点聚焦在丰富产品种类、提升营养度、保证品质等方面。
针对当前一些企业过度加工导致粮食损耗的问题,卞敬侠、蔡达明等建议,应该推动企业切实遵循加工标准,合理确定加工精度,严格限制过度加工,提高粮食加工和转化利用率,降低损耗。
新华社北京8月27日电
2020-08-29
00:00:00:0343650http://118.254.9.122:8081/zjjrbpc/content/202008/29/content_34365.html1浪费可耻
节约光荣/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